中国古代木匠为什么不需要用钉子?

古塔凌烟

这个问题我试着回答一下,希望专业人士能够多多指教。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私信作者,会马上删除。



第一,中国古代木匠为什么不稀罕用铁钉。古时候金属冶炼技术水平实在不高,铁的造价比起铜来说实在太高。在冷兵器时代,铁更多被用在武器制造上,除去金银,铁也算的上贵金属了。对于民用,能用菜刀和铁锄已经算得上皇恩浩荡了。古代木匠也不是绝对不用铁钉,铁钉会被用在关键工程固定场合,比如木驼梁加固,当然也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是铁不耐腐蚀,防腐是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

比如上图,古代城门铜铆钉。首先铜铆钉造价比铁铆钉低,更耐腐蚀,更美观。对于勤俭持家的古人来说,铁既不经济也不实用。

第二,榫卯结构的优越性。连接两块木料,加强二者接合面固定强度,主要不取决于固定材料的强度,主要看这二者接合面积的大小。榫卯结构的接合面积强度远远大于相对小面积,接合面铁钉加固更加实用。重要的是,铁钉会破坏材料结合面的固有强度。

第三,榫卯结构更耐冲击。榫卯结构接合面积比较大,利用不同榫卯结构形状,会迅速把结构某一点受力立即分散到整体结构接合面的各个方向。即便受到破坏性破坏力,榫卯结构立刻分散外力,中国的木质塔即便遇到强烈地震也不会垮塌。通过实践,榫卯结构更经济更实用。如果榫卯结构依然不能满足要求,铁钉也只是辅助作用,大量使用,一般人还真承受不起。

综上所述,榫卯结构更加实用,你可以看到几百年前的榫卯结构家具,但你很少见过用铁钉加固的农具。


雨默天边

对于这个问题,小君想说的是:题目有点夸张了!中国古代木匠确实没有把钉子当成主要的固定部件,但也不能说完全不用,比如在宋代的建筑百科全书《营造法式》里就专门有一卷是记载钉子使用的:

《诸作用钉料例》:角梁钉、飞子钉、大小连檐钉、白版钉、博风板钉、横抹版钉。。。

我们之所以说他们不用钉子,只是对于建筑的主体结构,如主要的梁架衔接不用钉子,而对于其他一些细微的部分,如瓦口、博风板的黏连还是要用到一些钉子的。

当然啦,抛开这些细节问题,咱们还是可以很自豪的说“中国古代工匠不用钉子建房!”

“不用钉子,用啥呢?”

那么,中国古建筑的主体梁架是靠什么连接在一起的呢?

榫卯!

啥是榫卯?

所谓榫卯,即将要连接的两个木构件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其中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如下图)

说白了,榫卯就类似于咱们玩的俄罗斯方块。

是不是很像呢?!

榫卯,榫和卯的完美结合,榫头插进卯槽之中,让两个木构件严丝合缝的拼接在一起,这样的拼接方法,一方面可有效地限制木构件向各个方向扭动,同时,它也允许两块木构件产生一定的变形,这样在地震荷载下可以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可以说,榫卯结构就像中国人的家庭哲学一样,榫和卯就类似于家里的父亲和母亲,只有家庭和睦,父母相濡以沫,相亲相爱,整个家庭才会和谐,否则就像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那样,陈俊生因为小三抛妻弃子,最后虽然抱的小三归,但整个家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自己的儿子也被人算计,哎,榫和卯没好好结合的后果。

咱们中国古代的工匠除了在建筑上使用这种榫卯结构来固定梁架,让整个房屋千百年屹立不倒,同时在家具上也使用这种结构(如下图)

铁钉、铜钉易生锈,胶之类的又不牢靠,还有很多有害物质,而这种榫卯结构真正称的上是纯天然无污染还牢固。

上世纪30年代,古建专家梁思成一行人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兴建于唐代的佛光寺,他们兴奋,震惊,因为这座历经千余年的寺庙,依靠着梁柱间榫卯的结合,依然紧密相扣,不离不弃。

最后,小君给大家展示几种榫卯的连接方式,让我们一起为古代工匠的智慧点个大大的赞!


宫殿君

这个问题有一点歧义,首先古代工匠是用过钉子的。隋唐时期,李世民为杨广在太原建造的行宫中,就用到过钉子。前面回答问题的答友也说到了一些钉子的使用。


但钉子不太普遍,因为钉子的发展慢到它仍旧无法解决自身硬度的问题,也无法降低到把大量铁器,批量生产、普及的程度。所以,木匠们使用钉子不如使用榫卯来得方便,当然,我猜你想要了解的是更多关于榫卯的知识。



榫卯真的是非常有魅力的一门木工入门课。即便现代,很多中式家具在有钉子的前提下仍然使用这种结构。我们曾问过设计师,为什么宁愿花人力,时间也要使用榫卯结构。


一来,设计师认为木头有生命的,而铁钉会破坏木头的那种天然呼吸的感觉。二来,榫卯结构比钉子有更好的使用寿命,能够历经百年也不坏。如今拍卖厂上很多古董红木家具,就一直保存着当时的状态。但铁钉是会生锈的。


而且,使用这种结构不仅是为了方便,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和寓意。中式的家具除了设计外,会注重文化和表达的部分。


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


薄板拼合

薄板拼合:龙凤榫


“传统的榫卯结构,举个例子夹头榫的圆腿画案,整张案子最为重要的结构就在腿部与牙的结合,腿部顶端的开口大小深度还有外侧的燕尾口与牙板的燕尾槽厚深度要刚好吻合。不能太大,也不能太薄。大了会使吻合度松动,只有靠手工慢慢修饰使得精密度刚好吻合,且组装时有那种空气的助力感,且夹头刚好牢牢的夹住锁住两侧边框,这样就可以做到不用一滴胶水也能使其牢固稳定。”


当我们往回看曾经的明式家具,清代家具,其实古人在家具上花的心思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家具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脉络体系,是关于人、自然、文化的多方思考。


榫卯也不仅仅再是一种连接方式。


深入探究,趣味无穷,之前还有一个APP叫《榫卯》,当时就火爆了。可见,很多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很有兴趣的。建议可以多做了解。


最后,推荐一下王世襄的中式家具的书和研究,里面也有很多提到了榫卯。


想认识各种有意思的匠人、设计师?

围观传统手工艺?

看看东方新设计?

你那么有品位,一定会来东家玩。


东家APP

一、问题有误,中国古代木匠是用钉子较少,但也不是完全不用。

二、原因分析

1、现代考古研究表明,铁器在中国开始大量使用是在战国中后期。

2、铁作为生产工具和武器的主要原材料,一直都是被政府管控的,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历朝历代多是执行“盐铁官营”的制度,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铁很稀缺,稀缺了自然就贵了。

3、铁的特性很不稳定,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用铁钉连接的家具不太结实。卯榫结构则没有这个缺陷。

中国古代对民众的限制较多,交通也不方便,社会网络关系多呈现为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所以特别注重口碑效应。通俗的来讲,客户都是乡里乡亲的,做的家具不好了,招牌砸了,以后谁用你干活啊。

4、中国古代木匠的计薪方式不是按件或按成品来计价,多是按时间来计价。也就是说你干多少天的活,拿多少天的钱,干活的过程中,有主人家在监督,避免偷懒。而制作卯榫结构是很耗时间的一个活,所以这也成为木匠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

5、其他原因:中国古代(多数地区,具体出现时间不可考)的丧葬礼仪认为棺椁上有金属,会限制死者的灵魂,所以要求棺椁一定不能使用金属物件,所以古代棺材多是木质卯榫结构的。


总结:古代木匠不是不用钉子,只是少用,是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师说历史

这种认识其实是个误会。中国传统建筑也用钉子的,要不然椽子怎么固定?瓦怎么固定?即便不用铁质钉子,木质钉状物也比比皆是。比如散斗的固定,额枋与檐柱的连接等等。还有某些榫卯也需要这样的钉状物,比如楔钉榫等。中国古人并不排斥铁钉,也不是古代没有钉子。而是钉子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制作成本较大。所以古人选择不用铁钉其实是一种无奈。

给大家发几张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铺作层的一些图片资料,大家可以看一下“钉状物”在其中的应用情况。


东大殿(唐)柱网及铺作层

局部


斗拱上一个一个凸起的木钉。


很多木钉都属于贯通钉,可以看到贯通的钉孔




散斗依靠木钉限位

木昂根部的木钉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古代如果有长螺栓,古人不可能不会用。之所以古人选择木钉而不用铁钉,我想主要是因为打一个铁钉要花掉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太高,而加工一根木钉却很容易。在对材料强度没有过多要求的情况下,为啥不选择经济而又加工方便一些的木钉呢?

另外,还用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古建筑的承重结构导致它不太依赖钉子,因为古建筑属于层层叠压承重,这种承重方式不存在侧推力,也正因为如此,钉子在中国古建筑中仅仅起到的是结构限位功能。


塑说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中国古代木匠和现在传承下的木匠一直都在使用钉子,只是这里的“钉子”不是金属的,多用“木钉”也有用“竹钉”,木质钉子不会氧化生锈,使用寿命会持续很多年甚至成百上千年,唯一的就是不能太干懆。

而且中国木匠崇尚使用「榫卯结构」完成整个土木作业,这样比大量使用钉子更牢固。中国木匠追求以使用最少钉子甚至不用钉子为最高技术,但是这只是追求,历史里的木匠并没几个能达到这个水平。


渤戈

一个原因是:当初没有铁钉,所以只有用榫卯,不然钉子那么方便干嘛不用呢?

另一个原因就是:榫卯结构能让家具更好的结合,且使用时间更长,不会像钉子那样使用时间长了就会铁锈,被雨水腐蚀,完了就倒了。

而且榫卯结构一般都是一凹一凸,一前一后,一丝一缕都是环环相扣,而且时间长了之后,就会发现木头热胀冷缩之后会产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所以红木家具全榫卯结构的就能支持好几百年都不倒。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谢谢关注。


吕钦炫





中国古代的木工也用钉子,只是比较少用。古代金属产量不高,中国历代都实行盐铁专卖,铜铁都属于战略物资,受政府管控,所以日用品对金属的使用是能省则省,金属钉当然也不例外。另外古代金属加工的工艺技术手段比较有限,铁钉的制造主要靠铁匠手工锻造,其产量和精细程度都很有限,今天我们司空见惯的各种钉子,尤其是现代家具、装修、包装所使用的气动排钉,在古代都是不可想象的。金属钉的昂贵与匮乏则倒逼中国木工走上榫卯化的特色道路,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应县木塔整个建筑不使用一颗钉子,如此复杂的构造完全依靠榫卯连接,是中国榫卯工艺的典范。


众禾影画

在中国的四大发明值得我们骄傲的时候,西方人也没有闲着,同样他们有值得骄傲的欧洲十大发明,钉子包括其内,且在公园前3500年就发明了,这算是较早的文明作物了

中国为什么少用钉子,而善用榫卯结构,这应该关系到《易经》的智慧,榫卯结构的拼接就是一凹一凸可结合的物理结构,一阴一阳,按照《易经》中说:阴阳交泰,天长地久。又按照《易经》术数演变出来的五行学说的根据,钉子属金,木制家具属木,金克制木,大凶。

金克制木这个理论不是乱说的,我们用钉子钉木头的时候常发现木头会爆裂一小部分,如果房子的主要部件用钉子扎实,我相信没过几年这房子就变成危房了


隐士的心1

古代木匠不是完全不用钉子,是用量比较少,比如有钱人家包铁车,就用好多大小和长短不一的钉子,少好的家庭就打木轱辘车不用钉子,穷人连木轱辘车也打造不起。其主要原因一是铁比较缺少,钉子都是铁匠打捻的,比较贵。二是古时候人的讲究比较多,建造房子,做寿房是忌讳用铁钉子的,三是铁易锈蚀,时间长了就松动了,等等原因所以很少用铁钉,有钱人家建房和打造家具为了坚固也用钉子,但是用铜钉和银钉装饰。所以很多限制就打造提升了木匠师傅的手艺,各种燕尾楔虎牙铆等等工艺就产生了,好的木匠确实建造一栋木楼都不用一颗钉子,套铆连好后,不懂的人还拆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