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日本动漫会长久反复出现“弱小即是罪过”这种内涵呢?

慈小姐

弱小为什么是种罪过, 那是因为弱小就意味着无法反抗,只有被虐的份,如果只是普通的角色那倒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要是动漫中的主要角色也如此,根本没有办法承担起保护自己的能力,更别谈保护其他重要的人,这不就是一种罪过吗?

哪怕是动漫世界还是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弱肉强食都是普遍规则,动漫也只不过是把这种生存规则搬进异世界,那才是会显得更加真实。

举个例子,如《犬夜叉》中的主角犬夜叉,如果一开始就带领戈薇等人去寻找四魂之玉碎片,那些在旅行途中遇到的妖怪就因为实力弱小,才会想着弄块四魂之玉碎片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但遇到实力更强的犬夜叉,那也只有丢命的结局,这样的剧情反倒是很正常,但反过来如果犬夜叉遇到更强的妖股对手,导致自己和同伴死亡,估计就要怪犬夜叉实力太过弱小了,连自己和身边的人都保护不了,丢命也是很正常。

所谓的弱小也是相对的,在强者一方看来,我能够主宰这弱小的人,但在弱小一方来看,自己能受到强者的庇护。

很多动漫都把主角设定成很弱的开局,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么做,除了让主角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一路成长以外,更多的在实力慢慢变强后能尽到什么样的义务,像锄强扶弱、保护弱小等责任,做到能够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只有自己的实力变强,才有资格去谈梦想,这是很多动漫一惯的套路,也是非常耐用的套路。


泡面菌

我们要看到这句话本身,也是具有两面性的。

一方面,它呈现出人性冷冰冰的一面,似乎从某种层面上透露出说话者极其藐视生命、极无同情心的内心状态,仿佛这个世界除了力量之外就无有意义的议题了,仿佛生命本身是微不足道的。而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的角色,一般而言要不是本身拥有着极高的能力和资源的人,要不就是在残酷的环境下对这种现实压迫有较为深刻的直接体会的人。有时候我们不妨只是把它看做一种剧情的需要,尤其是某些反派角色的思想总需要一些表达的,这种观念尽管存在感较强较普遍,但也不意味着就是作品想要宣扬和表达的核心思想。

另一方面,尽管“弱小即是罪过”是我们心理上无法苟同的,但弱者又确实没有反抗强者说出这句话的能力。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我们的世界就是如此,所谓的自然选择,所谓的优胜劣汰,所谓的进化论,尽管不至于说是罪过,但是作为无法适应环境的生物确实是更难以生存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传递出一个阳光的理念“那你就努力改变自己弱小的状态啊,不要把弱者的外衣当做无所行动的借口”,没错,其实很多主角恰恰在践行这个理念的这种层面,他们不断变强,不断改变自身初始的弱小状态,且不说弱小本身是不是罪过,但强大(除非被用在邪道上)绝非是一种罪过。

文:JOJO


橙心社

强即正义,弱即原罪。

弱者是没有资格保护任何东西的,想要保护你心爱的事物,想要追寻自己的理想。那就变强起来,强到可以打倒我!强到可以保护自己所珍惜的一切!超越我吧!罗罗诺亚·索隆!

以日本为首的JUMP系热血漫画,便是以歌颂友情,努力,胜利为主题的。那么如何能淋漓尽致的贯彻这一主题,就成了最大的问题。而在日本动漫长期以往的发展过后,便在JUMP系主题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剧情架构。

首先男主肯定是个菜,因为弱的缘故,根本保护不了自己所在意的如何东西,所以他要变强!变强干嘛呢?要么打倒摧毁他生活的敌人,要么要保护现在的一切,像《六花的勇者》《进击的巨人》开头都是这个套路。不过还有另外一种,便是追寻自己的梦想,而去努力变强,像《海贼王》还有最近的套路神片《黑色五叶草》

而之所以一开始主人公设定就很弱,因为观众看的作者写的便是由弱变强的过程。因为很弱,所以要努力变强,之后便朝着目标前进,成长很艰辛,敌人很很强大,怎么办呢?同伴就出来了。那么同伴又是啥呢?我想半天也想不通是个啥。之后便是经历千辛万苦,打倒BOSS或者达到某种目标。

“友情”“努力”“胜利”

不管是在人类史上还是自然史上,“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似乎成为了亘古不变的教条。人本是动物,而动物又是最遵从欲望的生物,到了近现代,人们把欲望隐藏在理性之中,而人大多数的选择遵从的潜意识,而潜意识又是欲望的表达。所谓文明社会,便是压抑人类欲望,看似很科学,很合理的把人类整理分为三六九等的制度,而内部的明争暗斗,自相残杀等等各种,实际上从未停止过,只不过变的以更文明的方式进行。而大和民族社会制度本身就存在畸形与缺陷,则导致了社会斗争更加严重。所以,11区人民就更喜欢看这种咸鱼翻身的“真”“善”“美”的作品。

就是因为现实很残酷,所以便创造出了许多美好。我们喜欢这部作品,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喜欢主人公,我们与故事中的人物有共通的感觉,我们喜欢的是一部作品的整体,创作者作为一个“神”而创造出来的一个世界,作者可以决定一切。我们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我们在现实无力,但是我们可以在故事中带入自己的感受,当故事达到一定的高潮,我们为之欢喜,我们为之哭泣,甚至可以改变现实中弱小无力的我们,而且追逐自己的梦想。

一部作品能改变一位读者的生活态度,这应该是对作者最伟大的赞许了吧。


黑鼠鼠

姑且不讨论这种内涵在日本漫画中是否多见吧……要回答这个问题,必得先申明什么是弱小,什么是强。

什么才是强呢?

若要同样引用日本漫画的话来回答,我选择《刃牙》——最著名的写实派格斗漫画之一——里的一句话。

强,就是能使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的最低标准。

不考虑琦玉老师这种一拳炸天的论外,主角们都在努力实现目标,尽管或大或小各有不同。

比如说大家都熟的鸣人,纵观整个火影忍者来看,他很可能说出这么一番话:“你说我也不是谦虚,一开始我只想当个中忍,出个任务领来报酬天天吃拉面看小黄书就很满足了,怎么到最后就拯救了世界,还混成了五影之一呢?”

但是也不用谦虚……好了,这梗少玩。

从村子里的小小下忍开始,鸣人的确是在一步一步的变强。起初是控制自己的查克拉,然后学影分身、通灵术、乃至多重螺旋丸——

可是鸣人为什么要变强?

为了守护身边的人。

这理念着实常见。

出海去寻找传说中的one piece的路飞,为了成为能让爸爸认可的猎人而努力变强的小杰,抱持着自己的理念逐步变强的主角数不胜数。

但漫画又不是游戏。你不能让鸣人出村之后,先去打几百条巨蛇,突然叮咚叮咚系统提示音一通乱响,白光从天而降笼住鸣人,HPMP霎时全满,屏幕左上角的LV数字+1——就连杨过要功力大进,也得先把蛇胆抠出来吃了不是……

唉,扯远了。

在任何一个成熟的故事里,和主角产生冲突的反派,只要是人,必然也要有自己的理念,才可能被读者们接受。

而理念和理念之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产生任何答案的。

当主角方代表着正义,善良和美好,却无法奈何邪恶、冷酷又残暴的反派,以至于读者们义愤填膺的时候,怎么才能在否定主角们的同时,又让漫画继续进行下去呢!?

“我愚蠢的弟弟啊……”

“就因为你弱,你才无法贯彻你相信的正道!”

这不是漫画的内涵所在,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已。再退一步说,也只是反派的个人观点——

角色的观点诚然会包含作者的观点,但两者不能混同。

毕竟,写抗日作品的编剧们,也肯定不是满脑子都“花姑娘的,大大的有”吧。

文:逢真纪


ACGN

这个世界弱肉强食,在动漫的世界中也是一样,如果你弱小,被强者打败也是很正常的。

尤其是少年漫画,主角的成长方式一般都是以“打怪升级”的方式强大起来的,而强大起来的理由无非就是这几点,一是不让自己被欺负,甚至是用武力去征服敌人。第二是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一切事物和人。如果自己不强大,真的就什么都没有。

这个道理在美漫中就有很好的映射,在蜘蛛侠中,男主彼得帕克本是一个比较胆小的人,可能是因为他的善心或者不想多事的心态放过了一个抢劫的人,最后导致他的本叔叔被这个抢劫犯杀死,当彼得帕克得知自己的叔叔就是死在之前他放过的那个罪犯时,他才顿悟到,只有自己变的强大,才可以保护身边的人,在这之后,蜘蛛侠也才真正领悟到本叔叔对他说的“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的道理。

再加上动漫的世界是很残酷的,里面的角色动不动就是“杀死你哦!”这样的想法,不把自己变强大根本就当不了男主,像全职猎人中奇犽的家庭就是这种观念的极端现象,甚至奇犽的母亲看到奇犽要杀死他的时候,会感到高兴,她会认为“奇犽终于长大了”,当然这样的想法在现实中是不可取的。海贼王,火影忍者中也是如此。

其实在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如果一天不学习充实自己,马上就会被人超越,最后被社会淘汰,所以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就是强者说了算的,只有让自己变强,才可以过的更好。


脑粮

因为大多出这类动漫作品所描述的世界观社会都异常残酷,这样也会稍显真实起码对比古代,还有一点好处可以让主角在历练中艰辛困苦。这几个方面都是作者向观众传达的信息,至于为什么?这其中也与日本的文化有关系。

我们都知道在唐朝以来,日本多次朝见中国,带走了大批的宝贝和知识经验直到清朝时期日本这个国家都把中国当做是师父一样。而一旦师父变弱或者被别的国家打败,日本就是思考去也就是所谓的不守人伦去模仿或者学习更强者,所以在美国殖民日本的时候,产生了明治维新。

这一方面阐述了日本崇尚力量崇拜强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们文化直接主意类似墙头草的负面影响。

这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到动漫身上,但我个人认为动漫崇尚力量更多的是为了营造出主角在逆境生长过程中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或者说直接血腥带来看点爽点,不过向进击的巨人以及很多血腥动漫被广电封杀也不无其道理,不过像海贼王等这类血腥场面表现的就稍微少那么一些,毕竟它的主旨是友情和冒险!


ACG动漫游戏评测

弱小就是罪过,没有能力,赚不到钱,给不了自己喜欢的人想要的生活,家人还要辛苦赚钱,大部分所遇到的不幸都是源于自己太废物,我现在工资八千一个月,平时非常乐观积极,还算是挺坚强的一个人,有时想到自己距离目标还那么遥远不由得默默流眼泪,不过还算幸运的是自己还年轻 才二十有三,只要努力再努力,自己想要的一切都有可能得到。



冲洞的毛毛虫

吹啥没啥。

作品说传递的主题,是能明确反映出时代心理的。但是这种“弱小就是罪过”的言论,实际上是一种作品中出现的中性意见。在很多作品中,对于弱小这个命题,并非灌输式的而是用剧情在讨论。

就算大家对火影,有关人物方面颇有微词,但是他依旧在试图进行这个论题的讨论。面对弱小,很多动漫都选择了会受欺负甚至损失掉非常多珍贵的事物。但是,针对弱小是罪过的论题,就会转移到是否能因为他人的弱小就随意践踏他人。

可以说,鸣人的嘴炮都是基于这样的原则进行的。自然,他的社会背景极大削弱了这套说辞的说服力。这也是日本动漫,至少在一支上对宏观社会的基本矛盾观察很差劲的缘由了。

一味寄希望于一方的强大,或者自己的强大去实现自我的目的。并没有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能够确定自己强到什么地步才恰如其分,而是过分的强调“弱小是罪过”。

这样的人物塑造方法,还是非常个人的。正因为如此,很多动漫传递出来的“弱小就是罪过”,才会显得非常极端化。

对于这点,我觉得很可能是日本社会过于强调集体而导致的。正因为现实强调了集体,而在故事中就必须强调个人去对冲掉相应的社会压力。

无论如何,动漫只是动漫,这只是一家之言而已。如果被一家之言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和思考,单纯偏向任何一方,那么看动漫也确实没什么意思了不是么?


叶佳桐

这个我觉得你可以参照一下中国的现代历史,哪的那时候我们有罪吗,那我们为什么还会被打?其实社会也是同理如果你太弱的话别人不会同情你的,



如果你不变的很强的话那么你只能能成为罪恶的那个人,鲁迅先生写的阿q就已经很好的解释了这个东西,反正是中国人不想谈及,



但是在日本这个残酷的社会里若小其罪恶一直在被强调,其实这个国家所看的的东西可能要比中国要多的很多,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对弱小伸出援助之手,本身日本是个残忍的国家我们不能一昧的去学他们东西但是也不能不学他们的一些东西,



你们要记住自已一定要变强,弱小一定要帮,这才是中华民族应有的精神,如果你一直是那么的弱小的话那么不会再有人会来同情你


质量非常高的中子星

让我们从历史角度分析一下。

强大即正义,弱小即罪恶是日本动漫中常见的道理。

合理点说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二点说也就是一种中二想法。

日本古代,日本四岛上原住民并非今天的日本人,大和族在一系列征服中成为了日本的主人,原住民被同化的很少,基本是屠杀。

从这里开始,日本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吧,只有强大的一方能书写规则,决定真理,日本人偏执的相信了强大。

就好比唐朝时,中国的强大传向四方,在白江口一战中10余万日本军队被唐军一击击溃,从此日本底下透露,话费大量贡品也要送遣唐使过来学习。

这可能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日本人的强者崇拜。

从万历朝鲜战争到甲午战争,再到两次世界大战,日本人自己下克上让更强的人指挥,又一次次赌国运把自己送上世界列强的舞台,但是爬的太高摔的太狠,日本对美国和苏联的敬畏,可见一般,对于日本,你只有让他痛了,才能让他把你当作强者崇拜。

日本战败后危机感很重,作为唯一被核武器洗礼过的国家安全感也极差,在动漫业界也是如此,大量奥特曼,巨型机器人高达的特摄剧和动漫上映,代表了日本人心中的一些寄托。

战争不行日本人就要从经济下手,日本gdp最后达到世界第二,一个东京的地价顶一个美国,洛克菲勒大楼都被买下,日本天天叫嚣着要买下美国,最后呢?泡沫经济,日本由此诞生了迷茫的一代,比如纠结,懦弱,犹豫的男主真嗣,他代表了痞子的心,代表了那个泡沫破灭后迷茫的日本一代。

诸如叛逆的鲁路修中的11区,罪恶王冠中的外国管制,魔劣的抗中片段,都是日本人对于危险和沦陷的设想,过分偏执的民族就会更加信仰力量,而力量与否最后在他们眼里决定了对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