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當了單親媽媽,就成了愛情絕緣體

自從當了單親媽媽,就成了愛情絕緣體

1

表姐離婚時,孩子剛過一歲生日,轉眼上大班了。

姑姑說了六年:“你早點找個對象”,表姐依舊沒動靜。

姑姑越來越焦慮:

“我的閨女呀,你這馬上40了,再不找真晚了!”

表姐被逼急了:“媽!我也著急呀,可帶著個孩子,真是不好找”。

姑姑更生氣了:“當初讓你不聽話,非要孩子!”

表姐不吱聲,姑姑繼續數落:

“去年那個小張我看挺好……你怎麼就不把握呢?”

姑姑看好小張,是覺得他雖然離異,但沒孩子——這樣重組家庭的話,關係會簡單些,到時表姐再抓緊生一個,也能有個依靠。

但表姐有自己的顧慮:

對方著急結婚生孩子,但自己在婚姻裡撞過牆,實在不敢再輕率地結婚生子;

她還擔心女兒能接受嗎?能適應嗎?長後和繼父能處好嗎……

這些焦慮在她心裡翻攪,讓她總積極不起來,不鹹不淡地處了一個月,兩人慢慢就不聯繫了。

每個獨自帶娃的單身媽媽,都是折翼負“重”的天使。

,一方面孩子在媽媽心裡最重要——處處把孩子的需求排在最前面,再也不想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傷害;

一方面也是“重負”,一聽“帶孩子”,立刻敬而遠之……別說普通人,連明星也不能倖免。

當年《康熙來了》,小S曾問男嘉賓,“若女生很優但有小孩,你還願不願意交往?”

回頭指著戈偉如說:“那偉如姐有拖油瓶怎麼還能嫁?”

小S的“心直口快”,暴露一部分人真實的內心:

“拖油瓶”媽媽,想重組家庭,難!

但渴望感情是人的天性,帶著孩子的單親媽媽怎麼才能重啟愛情之路?

自從當了單親媽媽,就成了愛情絕緣體

2

先講一個我身邊女友“第二春”的故事。

慧姐離婚是因為老公劈腿,所以堅決地爭取了兩個孩子的撫養權。在老公和新歡高調的婚禮陰影下,外人總是用一種“糟糠妻被甩”的同情眼神看她。

但見到慧姐本人,你就知道想多了。

她經營著一個高端嬰兒游泳會館品牌,忙著招代理,拓線下店,哪有閒工夫和怨婦一樣吐槽,發狠?

老公其實沒離婚前也不管孩子,孩子的生活由保姆照料,教育陪伴她來管,只要在人前,娃精神,她精緻,走路帶風,全身發光。

男朋友很欣賞她,兩個人三觀一致,有共同興趣。談婚論嫁時,男友家裡竭力反對,鬧得很兇。

慧姐如同置身事外——不低三下四討好,不演苦情戲求保護,她說:

“這些事交給男友出頭處理,如果他沒有搞定這些問題的態度能力,那結了婚也是定時炸彈。”

自從當了單親媽媽,就成了愛情絕緣體

3

慧姐給我們示範了一個正確打開戀情的方式:

首先,她不自卑

知名情感博主曾經用“打分”來稱量一個人的價值,大齡、離異、帶娃(尤其帶兒子)一項項減下來,10分女神也被砍價成婚姻市場最不受待見的墊底。

在這種大環境下,離異女生自我評價往往都很低。

所以會有那麼多女生“隱離”——因為她們自己都覺得:離婚是不光彩的,是失敗的,是汙點。

如果這樣認知自我,舉目四望一定全是惡意。

心理學上有個羅森塔爾效應:

教授隨機暗示一組學生,說他們智商極高,充滿潛力,學生們接受這種認知,後續真的表現地遠超常人。

如果你暗示自己是一個loser,“拖油瓶的打折貨”,“哪有什麼資格談條件”……你的言行也會表現地真如一個loser。

這社會本就是踩低伏高的,你一臉衰樣,別人當然避之唯恐不及——你最終得到了別人對loser的待遇。

反而是那些充滿自信的女性,全身洋溢著向上的勢能,也能自動隔絕那些比較low的追求者,吸引人群中更有底蘊眼光的男人。

自從當了單親媽媽,就成了愛情絕緣體

4

慧姐厲害的第二點是:迴歸戀愛本質。

戀愛是給自己找伴侶,不是給孩子找爸爸。

有些單親媽媽非常擔心家庭不完整,讓孩子因缺失父愛影響成長,這種焦慮心態下,她們考慮的首要是:能接受孩子;對孩子好。

為此,為測試對方“誠意”,約會時大聊孩子,甚至帶娃約會……一般人早被嚇跑了,他不愛你,怎能接納一個陌生孩子?

後臺有個男士曾諮詢:我該堅持“三個人”的戀愛嗎?

他女友離婚一年多,孩子日常跟爸爸,因為前夫沒找,她總像從前一樣,抬腳就去了前夫家,陪孩子做作業、玩遊戲……他委婉表達不滿,女友沉默良久說:

“我首先是個媽媽”

理性讓他想理解體諒她,但感覺真是糟透了,負面情緒越積越多,壓得他想逃……

戀愛時,誰的需求排第一?是孩子?還是戀人?

都不是。

《性愛大師》裡的妻子,十年婚姻,犧牲自我取悅丈夫,依然被離婚,但重創也讓她活“明白”了:

不要為別人去買單,先滿足自己。

她去學律師時,對勸阻的男友說:

“以一個男人為中心規劃我人生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我不會讓你的意願來影響我的選擇”

約會,就好好享受戀情;陪娃,就沉浸親子互動,靈活切換不同的角色人設,照顧大家的需求,更要懂得聽見自己的需求。

愛人前,請先學愛自己。

自從當了單親媽媽,就成了愛情絕緣體

5

離婚女生最怕的是:換一個又不行,屢愛屢挫,心灰意冷。

甚至有些極端的情況,每段婚姻都是在複製,像走進死循環的bug一樣,真的有所謂的“渣男體質”嗎?

如果我們在感情的失敗中,並沒有吸取教育,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有針對性的去改變自我,甚至是像鳳凰涅槃一樣的蛻變,而是一直因循著從前的思維模式,把過錯和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我們很難遇見幸福。

因為好的婚姻,不是向外找救贖——指望王子來拯救灰姑娘,而是從內部找力量,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