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胎看乾地,舊胎看溼地……為何專家會這麼說?

據查證,2016年我國共接報道路交通事故864.3萬起,時鐘秒針每撥動一下,官方就會收到大約16起交通事故報警。其中,事故致死人數為6.3萬人,這個數字比車輛密度遠大於中國的美國,要高出近兩倍。

新胎看乾地,舊胎看溼地……為何專家會這麼說?

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各不相同。駕駛者的經驗和反應能力、交通環境的複雜以及車本身的車況問題都是潛在因素,但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未被提及,那就是車輛與路面唯一接觸的零部件——汽車輪胎

每個汽車輪胎實際的接地面積也就“巴掌大小”,但就是這“巴掌大小”的面積卻在關鍵時刻決定著故事的發生概率以及駕駛者切身的安全。

新胎看乾地,舊胎看溼地……為何專家會這麼說?

根據知名輪胎品牌米其林最新的測試報告得出的結論,不同的輪胎在全新狀態下性能表現不一,而發生磨損後,性能就更加參差不齊。而這種性能差異會在輪胎進入生命週期的後半段時,更加突顯。

比如,部分高性能輪胎即便在達到設計的磨損報廢極限時,它們的溼地制動距離與部分中檔新輪胎的表現相差無幾。因此,米其林得出結論:胎紋深度並非評判溼地制動性能是否良好的唯一指標。而更加科學的輪胎測試方法是“乾地測新胎,溼地測舊胎”。

其實,輪胎與駕乘者安全聯繫最為密切的便是緊急制動距離。大家對於輪胎性能/安全性的疑問其實主要是來自於當輪胎磨損後,其制動性能較之新胎在乾地、溼地上的表現會不會大打折扣呢?

經過試驗,磨損會使胎面溝槽變淺,緊急制動下胎面花紋與地面的接觸面積隨之增大,產生了更大的摩擦力,可以有效剎停車輪。

換句話說,只要設計科學,磨損過後的輪胎甚至可以擁有比新胎更優異的乾地制動能力,這或許就是“乾燥路面更適合用來測新胎”的原因吧。

新胎看乾地,舊胎看溼地……為何專家會這麼說?

但胎面的磨損同樣會減弱花紋的排水能力,當水膜厚度超過花紋排水能力時,剎車距離勢必增長。所以對於舊胎,溼滑路面上的制動性能更加重要。

綜上所述,一副好輪胎除了要在新胎時帶來應有的安全保障,當磨損之後也應在乾地與溼地制動性能間取得一個平衡點,最大程度上發揮出自身功用,不論在使用週期的初期還是末期都可以為車輛駕乘者保駕護航。

新胎看乾地,舊胎看溼地……為何專家會這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