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大意失荆州跟麋芳投降真的有很大关系吗?

二帮

当然关系很大。

关羽北伐时,一开始是在荆州留了一部分军队防御东吴的,但是随着在樊城困于坚城之下,北伐变成了持久战,曹魏不断派兵增援,导致关羽前方的兵力吃紧。加上东吴在鲁肃死后,吕蒙用陆逊的意见,给关羽写信时态度很谦逊,让关羽放松了警惕,所以关羽又从后方抽调了一部分军队到前方。

总体来说,关羽在汉中之战后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在曹魏已经不断抽调援军到达樊城支援的情况下,主动撤兵。因为关羽北伐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策应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这是第一位的目标。能否趁势拿下襄樊,这是第二位的目标。在汉中之战结束后,襄樊已经打成了持久战,而当时刘备又没有余力来支援关羽,所以关羽不应该继续在襄樊强攻。

同样是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过程中,孙权主动进攻合肥。这一方面时为了策应刘备在汉中的争夺,算是履行建安十九年的孙刘同盟的协议,另一方面当然也是想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趁曹操无力派大兵支援淮南的情况下,攻取淮南。但很不幸的是,刘备已经拿下了汉中,关羽在襄樊又取得大胜,擒于禁,斩庞德,形势一片大好,只有孙权被张辽击败了。

东方不亮西方亮。孙权见在曹魏方面捞不着便宜,又把心思转到了已经后防比较空虚的荆州。刚好这时候鲁肃死了,孙权派吕蒙继任,陆逊又从中出主意,力劝孙权趁机拿下荆州,彻底解决荆州在上游对东吴的威胁。最后,孙权终于被说动了,下决心偷袭荆州,用荆州来弥补在淮南的损失。

关羽在荆州驻守期间,荆州的防御体系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稳固的。第一道防线是江防,也就是沿长江大量设置烽火台,东吴来犯,各个烽燧相继举火放烟,传递消息,荆州就可以马上进入战备状态。这也是被吕蒙在白衣渡江中轻而易举就突破了的防线。

但从荆州军的表现来看,吕蒙白衣渡江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江防兵力被关羽抽调走了,到了襄樊前线。也就是说,在襄樊兵力吃紧,抽调军队之后,荆州的江防应该是进行了调整,出现了空档。这和姜维在蜀国灭亡之前,主动调整汉中的防御体系有些相似之处,也就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以积极防御的名义改变了原有的防御体系,实际上是兵力不足了。

第二道防线就是关羽留在后方南郡和公安的驻防军队。吕蒙白衣渡江虽然突破了第一道防线,但是对进攻南郡和公安其实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这时候虞翻出现了,他主动请缨,去说降了公安守将士仁,理由是第一道防线能如此轻易的被突破,说明荆州守军中是有内应的,士仁既然不是,那么就是在士仁的后方南郡。这样,士仁就处在吴军和内应的包围之中了,处境很危险。士仁就投降了。

对于糜芳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投降的,《三国志·吕蒙传》的记载很简单,只说了他们投降,没说为什么。裴松之注解加了《吴书》和《吴录》的两个说法。《吴书》的说法是,吕蒙率军过了公安,到了南郡,糜芳还是想坚守的,吕蒙让士仁出面,糜芳看到公安已经失守,士仁已经投降吴军,才出降。

《吴录》则记载了后来出现在《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南郡失火,一些军用器械被烧毁,关羽批评了糜芳,糜芳害怕关羽回来之后问责。孙权知道了这个情况,就私下和糜芳接触,进行引诱。糜芳马上上钩,实际上等于已经私下同意了投降。等到吕蒙一来,就马上出城投降了。

《三国志·吕蒙传》:
将仁至南郡。南郡太守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遂降。吴录曰: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如果这时候糜芳不投降,马上派人给关羽送信,让关羽回援荆州,结果会怎么样呢?恐怕东吴很难占到什么便宜。首先是,关羽如果马上撤军回援,曹操按照司马懿的意见,未必会派军队追击,因为关羽和吕蒙马上就要打起来了,这是曹操很想看到的场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曹操肯定是想当渔翁的。

其次,东吴这次军事行动和赤壁之战一样,吕蒙所率军队数量其实并不是太多,只是吴军的前锋部队,吴军的大部主力都在孙权手中控制,还没有到达前线。也就是说,如果关羽率领的北伐主力部队能够及时返回,吕蒙率领的吴军并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只是在战术上可以以逸待劳,但如果糜芳给力一点,同样可以和关羽形成内外夹击吕蒙的态势。

所以说,如果糜芳不投降,吕蒙很难占到什么便宜,至少在战术层面来说,关羽还有挽回的余地。但是糜芳一投降,关羽就失去了根据地,军队的家属都成了吕蒙的俘虏,所以军队不战而溃,关羽也无力回天了。


萧武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如果麋芳和傅士仁不投降吕蒙,那荆州丢不丢两说,至少不会丢的那么快、那么彻底。但是所谓“大意失荆州”,肯定是关羽自己大意了,根子还在他关云长自己的身上。

裴松之注解《三国志-吕蒙传》时记载:

将军士仁在公安拒守,蒙令虞翻说之。翻至城门,谓守者曰:「吾欲与汝将军语。」仁不肯相见。乃为书曰:.......仁得书,流涕而降。翻谓蒙曰:「此谲兵也,当将仁行,留兵备城。」遂将仁至南郡。南郡太守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遂降。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怃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於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

吕蒙白衣渡江的时候,傅士仁在公安做太守,这让过了江的吕蒙不太好玩得转,名士虞翻劝降也不管用。结果吕蒙一封劝降信过去,傅士仁流着泪就投降了。然后吕蒙就捆着傅士仁,晃晃悠悠走到南郡,给南郡太守麋芳看了一眼傅士仁,麋芳也就望风而降了。

吕蒙进了南郡以后,关羽远征襄樊的部队的军属们可就成了他的俘虏了。但是吕蒙没有动他们,还严令江东军队不准袭扰人家,有一个和吕蒙一起出生入死很多年的老兵头铁犯了忌讳,吕蒙时流着泪把这个人给杀掉了。

这样一来,久攻不克襄樊而后回师救老窝的关羽军就崩了。本来就功败垂成,结果老家还被人抄了,再听说家里人过的比跟着关羽后头混的时候还好,那还打什么仗啊?关羽也知道没法打了,南郡也回不去了,只好带着人败走麦城。结果人刚走到漳乡,大部队基本上就跑完了。

南郡是刘备集团所控制得荆州的治所,也就是关羽的大本营。作为刘备的小舅子、刘备集团长期以来的武将,资历甚至都比诸葛亮老的麋芳,被赋予了大军出征襄樊后的留守任务。那就奇了怪了,麋芳为什么投降呢?为什么他就这么怂呢?要知道他老哥糜竺还在成都呢!

《关羽传》和《吕蒙传》分别给出了答案:

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

把两篇传综合起来看一下,就可以还原出当时的情况:关羽出兵的时候,麋芳和傅士仁为他运输粮草,结果没运好,还因为失火把装备给烧了,关羽大怒:“等我回来收拾你们!”把这哥俩吓得是又气又怕,这个时候,孙权的斥候就到了,带来了孙权的崇高敬意和引诱。在这种情况下,麋芳和傅士仁也就无可挽回的倒下了孙权,不久便彻底投降了。

这么一看,怪谁呢?关羽连麋芳的面子都不给,连手下的人都不哄好,这些人是你在前面卖命的时候为你看住后背的。结果你把他们拱手推到了敌人那里,那就只能自食苦果了。

朱言论史问答团队·陈牧宇撰稿


朱言论史

诸葛亮曾多次叮嘱关羽谨记: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可关二爷极其傲慢,天下所有英雄豪杰从来不放在眼里。而在于东吴孙权的关系处理上又情绪化严重,从这里就埋下了隐患。

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一时声望高涨。关羽也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低估曹、孙的军事实力。

襄樊之战后,关羽困于麦城,此时胜败还是难以料定,凭关羽的声望,曹操尚且惧怕三分。

当孙权听从诸葛瑾的计谋,打算孙权女儿和关羽儿子联姻,派诸葛瑾来和亲,他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一代雄主孙权他都视之为狗,曹操尚且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此种性格得罪的不可能仅仅是敌人,还有同朝为官者甚至刘备的亲族。刘备义子刘封对关羽兵败见死不救,刘备小舅子糜芳更在吕蒙取荆州时不战而降,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关羽的傲慢、刚愎自用,使其失了人心,正所谓骄兵必败。最后失荆州,败走麦城。所以关羽自己才是直接导致失败的因,而糜芳刘封之类的只不过关羽造成的果,打战是天时地利人和面面俱到的,辩证的来看,因果相循,如此看来关羽的失败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