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获eSIM一号多终端业务试点,但这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早在2017年9月,苹果的Apple Watch3在国内发售时,中国联通就号称只有联通在上海、广东、天津、湖南等6个省份支持蜂窝通信业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均暂时不支持该功能。然而一周后,试点又被监管部门紧急叫停。到了2018年2月,中国联通终于宣布eSIM一号多终端业务试点恢复,苹果eSIM智能手表 Apple Watch 3成为收款支持该业务的终端产品。

联通获eSIM一号多终端业务试点,但这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苹果Apple Watch 3

eSIM是面向移动物联网时代创新的业务形态,迎合海量智能设备随时随地广泛连接的通信需求。eSIM有几方面的好处:1、相比较传统的SIM卡,更适用于恶劣的工作环境,有更优秀的电气性能表现;2、eSIM可以空口方式动态更新运营商卡签约信息和用户个人数据,无需与单一电信运营商固定捆绑;3、eSIM集成在智能终端设备中,节省物理空间,也有利于终端设备无需预留卡槽,压缩空间的同时有着更好的防水、防尘等物理设计方面的考量。几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使得eSIM成为应用于M2M、消费者场景等泛在物联网领域的首选方案。

联通获eSIM一号多终端业务试点,但这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SIM卡的发展历史,eSIM是未来的方向

但基于eSIM的一号多终端业务,发挥了eSIM的特长和优势了吗?对消费者来讲,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吗?仔细分析下,好像还真没什么实际的用途。联通大力宣传基于eSIM的一号多终端感觉似乎就是在蹭eSIM这个技术热点,其实和eSIM并没有什么关系,并没有发挥eSIM的技术特点,通过实体卡或其他方式就没有办法实现一号多终端了么,我相信应该也是可以的。

一号多终端业务说的直白些,就是一个手机号码在多个设备中使用。号码被拨打后,多个设备可以同时振铃,任一设备接通,其他设备自动挂断。一号多终端业务,想来想去好像也只有在下楼临时买东西不用带手机,或者出去跑步锻炼身体、晚上出去散步不用带手机,一块手表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全部搞定外,好像其他也没什么应用场景,对着手表说话的样子,想想就觉得有点滑稽。除了运动这个特殊的场景外,其他时间你能做到只带块表而不带手机么,显然是不可能的。

联通获eSIM一号多终端业务试点,但这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身份不敏感的物联网应用场景,才是eSIM的舞台

除了中国联通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做为中国市场电信运营商的老大、老二,如何看待这个业务,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从2017年上海亚洲消费电子展两家运营商的表态来看,他们似乎更关注eSIM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在针对用户身份ID不敏感的应用场景,来解决物物连接的通信需求。至于针对手机用户的eSIM场景,则认为是个零和游戏,不会为运营商带来新增的业务发展驱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