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獲eSIM一號多終端業務試點,但這似乎並沒有什麼用

早在2017年9月,蘋果的Apple Watch3在國內發售時,中國聯通就號稱只有聯通在上海、廣東、天津、湖南等6個省份支持蜂窩通信業務,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均暫時不支持該功能。然而一週後,試點又被監管部門緊急叫停。到了2018年2月,中國聯通終於宣佈eSIM一號多終端業務試點恢復,蘋果eSIM智能手錶 Apple Watch 3成為收款支持該業務的終端產品。

聯通獲eSIM一號多終端業務試點,但這似乎並沒有什麼用

蘋果Apple Watch 3

eSIM是面向移動物聯網時代創新的業務形態,迎合海量智能設備隨時隨地廣泛連接的通信需求。eSIM有幾方面的好處:1、相比較傳統的SIM卡,更適用於惡劣的工作環境,有更優秀的電氣性能表現;2、eSIM可以空口方式動態更新運營商卡簽約信息和用戶個人數據,無需與單一電信運營商固定捆綁;3、eSIM集成在智能終端設備中,節省物理空間,也有利於終端設備無需預留卡槽,壓縮空間的同時有著更好的防水、防塵等物理設計方面的考量。幾方面的特點和優勢,使得eSIM成為應用於M2M、消費者場景等泛在物聯網領域的首選方案。

聯通獲eSIM一號多終端業務試點,但這似乎並沒有什麼用

SIM卡的發展歷史,eSIM是未來的方向

但基於eSIM的一號多終端業務,發揮了eSIM的特長和優勢了嗎?對消費者來講,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嗎?仔細分析下,好像還真沒什麼實際的用途。聯通大力宣傳基於eSIM的一號多終端感覺似乎就是在蹭eSIM這個技術熱點,其實和eSIM並沒有什麼關係,並沒有發揮eSIM的技術特點,通過實體卡或其他方式就沒有辦法實現一號多終端了麼,我相信應該也是可以的。

一號多終端業務說的直白些,就是一個手機號碼在多個設備中使用。號碼被撥打後,多個設備可以同時振鈴,任一設備接通,其他設備自動掛斷。一號多終端業務,想來想去好像也只有在下樓臨時買東西不用帶手機,或者出去跑步鍛鍊身體、晚上出去散步不用帶手機,一塊手錶可以打電話、發短信全部搞定外,好像其他也沒什麼應用場景,對著手錶說話的樣子,想想就覺得有點滑稽。除了運動這個特殊的場景外,其他時間你能做到只帶塊表而不帶手機麼,顯然是不可能的。

聯通獲eSIM一號多終端業務試點,但這似乎並沒有什麼用

身份不敏感的物聯網應用場景,才是eSIM的舞臺

除了中國聯通外,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做為中國市場電信運營商的老大、老二,如何看待這個業務,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從2017年上海亞洲消費電子展兩家運營商的表態來看,他們似乎更關注eSIM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在針對用戶身份ID不敏感的應用場景,來解決物物連接的通信需求。至於針對手機用戶的eSIM場景,則認為是個零和遊戲,不會為運營商帶來新增的業務發展驅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