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否是上一个文明遗留的?

周维麟

我个人认为是:

因为相传《易经》原本有图案,而且是术数命理之类的,这表面易经带有成熟文字阶段前的「图案记事」阶段的元素。同时,《易经》的理论体系,不外乎原始氏族信仰的阴阳论,与和天文历法有关的五行论。

这些理论逻辑有一个很重要的上古印记,那就是大多数都玄妙神秘,讲究偶、奇对立,并且相互反证,并没有后世的诸子百家的学问那样,有第三方的观点中和。

1950的年春天,在安阳殷墟遗址里,发掘出三块卜骨,有一块卜骨橫刻三行小字,文句不合卜辞的惯例,但是人们又看不懂,无法破译,好像天书一样,于是,这三行字就成了一段悬案。直到80年代,整整三十年的努力,专家们才终于破解了,这三行橫刻小字分别是,我念一下:“七八七六七六曰魁(钟魁的魁,粤语叫钟魁)、八六六五八七、七五七六六六曰隗(wei,和伟大的伟同音)。

这段文字,虽然我们不知道它的意思,但是,毫无疑问,这就是一条卦辞,也就是和文王写的《易》是一回事。

八十年代末,又在安阳安阳苗圃发现一个东西,一块经科学鉴定为殷先王祖甲至廪(lin)辛、康丁时代,也就是殷商王朝的早期时的石头,上面也有六条易卦,和前面说到那三行字是一样的东西。

这就在考古发现上坐实了《易经》极其久远的可能性,因此,历代史家谓夏《连山易》、商《归藏易》、周《易》,是可信的。


無風即風

周易“时历三古,人更三圣”上古时期伏羲一画开天地,始作八卦易经;到了中古之时,周文王被囚羑里,演绎出六十四卦;下古时期,孔子韦编三绝,用文字阐述了易经,称之为“十翼”,意思是给易经插上十只翅膀。到此,完成了现代我们所看到的易经,这就是易经的由来。

在上古时期,没有文字,伏羲氏画八卦,始作易经,所以易经原本是“无字天书”,一套符号象征。那么伏羲氏是如何画出八卦的呢?想象一下,在远古时期,他们没有工具,没有文字,只有赤裸的身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他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观察到天上的出现这样的气象时,会下雨;出现那样的气象时,会打雷,于是他们想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做提示,然而他们没有文字,只能用符号。当他们去了不同的地方时,发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物种,不同的危险,他们也用符号记录了下来,,,经过总结,验证,他终于得出一套完整天地自然体系,称之为先天八卦,并把这套符号体系留给了后来人。

先天八卦图(伏羲八卦)

到了中古时期,商纣王因听信崇侯虎的谗言,将周文王囚禁在羑里。周文王是一位积德行仁、有大智慧的智者,在被囚羑里的这段时间里,拘而演周易,他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再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智慧进行了融汇、总结、演绎出了后天八卦图,也称之为后天八卦流行图,而且将这八个符号进行组合,变成了八八六十四个符号象征,并为每一个符号写一句爻辞,每一卦的六爻各写一句爻辞。从伏羲氏但周文王,《易经》始成。

后天八卦(文王八卦)

然后是孔子的《易传》。孔子,曾经说过:多给我几年的时间,五十岁而学习易经,人生可以没有大的过错。孔子不仅说出了这句话,而且多次研读易经,导致书简脱落了多次,这才有人人皆知的成语“韦编三绝”指的就是这件事。孔子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他的解释,他给易经的插入了十只翅膀,称为十翼或《易传》作为易经各项的注解,作为辅助,让你了解《易经》,他们分别是《彖转》上下篇,是解释卦辞的;《大象传》解释卦义;《小象传》解释爻辞;《系辞传》上下篇,精彩的哲学论述;《文言传》对乾坤二卦做了特别说明;《说卦传》说明每一卦出现的原因、命名和八卦所象征之物;《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杂卦传》就是什么都说,这十个内容合起来就称之为《易传》

这就是易经的大致由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易经,就是这三部分所加起来。合而称之为《周易》或《易经》


易军师

在论证之前,可以先说结论,《易经》不是上一个文明留下来的,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文化,是连续的,没有断代的,如果一定要划分,那也只能按照文化时期进行划分,与所谓“上一个文明”没有关系。

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与其他民族的历史文明不同,由于他们出现了文化断代,所以给我们留下了太多未解之谜和想象空间,由于无法考证,所以人们就推断:埃及金字塔用今天的现代文明都很难办到,一定是外星人修建的;玛雅人连铁器都没有,玛雅金字塔是外星人的飞船起落台(有雕刻画像为证)。印度的历史,就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历史,因为他们拿不出《史记》。巴比伦文明,只是“天方夜谭”,讲不完的故事,却都是“传说”。今天的人,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文明所在地的国家,认为他们的先祖不可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历史文明来,由此,就提出了“上一个文明”的推断。即便是在发达国家的英国,人们不也在推断“巨石阵”是如何建造的吗?只是它在英国,是发达国家,人们认为英国人的先祖是文明人,他们能办到,所以,没有人说是上一个文明留下来的。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仅是子孙万代绵延不绝,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先祖,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录。

说《易经》并不全面,因为《易经》是孔子注《周易》而得名。

那就要说《周易》,《周易》是文王“尤里之厄”时 “推八卦”而成。那么说《周易》还不全面,还要上推到“八卦”。

“八卦”是伏羲观日月星辰、观自然万物、观人民休养生息总结而成。

那么“八卦”真的是伏羲创造出来的吗?可以肯定的回答,绝对不是。伏羲只是一个集大成者,他集的是伏羲之前,千百年来中国的先民们在与自然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而已。

感谢我们伟大先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绵绵不绝没有断代的文化,《周易》有文字可以考证。即便是在伏羲时代,没有文字,老祖宗也给我们留下了文化“符号”,“八卦图”“洛书”“河图”这样的“图形”就是文化符号。再往前走,永不磨灭的岩画就是我们伟大的先祖与自然抗争的文化符号。

有了没有断代的文化延续,就有文化发展,这就是:远古先民与自然抗争总结出来的经验,启发了伏羲,从而诞生了“八卦”;“八卦”之后又诞生了“夏易”、“商易”,文王集大成而诞生了《周易》。孔子注《周易》为之命名为《易经》,并推举为“群经之首”。

否决《易经》是上一个文明留下来的观点,最典型的论据就是,《易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巨著,不仅在历史上有指导意义,对今天如此发达的文化时代也具有指导意义,《易经》始终生活在中华民族中间,从古到今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炎黄子孙。

研究《易经》的人都知道,在《易经》中能够找到,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乃至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能找到。我们不能说《易经》是“集大成”,因为《易经》远远早于百家争鸣时代,只能说诸子百家的思想,源于《易经》。我们完全可以说,《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


孟小春大白话国学

你好,我是一位易学研究爱好者,之所以自称自己为研究爱好者,是因为我真的有思考过有关易学的问题。

首先我回答问题偏向大众化,简洁化,不喜欢涉及到很多的名词跟文言文,希望大家能喜欢。

对于你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易经就是中国古人所创造出来的,为中国古人的智慧而鼓掌!


一、可能说到这里,有人会质疑我,几千年前中国人怎么可能创造出那么具有逻辑性,规律性的东西?

答:还真就能创造,而且其创造的过程也非常具有逻辑性,同时也完全符合他们能力的上限。

二、创造的过程是怎样的?

1、首先,他们在地上插一根棍子,通过观察后发现在不同的时间,棍子的长度明显的不一样。这让他们产生了兴趣,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每一天的影子长度即便在同一个时空点还是有细微的差别。最后把影子最长的日子取名为冬至,最短的日子取名为夏至。把一年的日子精确到365.25天。这种方法,是任何人只要肯下苦功夫去研究,都是能做到的。

2、在已经得知一年的时间是多少后,又将这个时间进行不断的平均分段,如此二十四节气由此诞生,最终的发展方向是历法。

3、在这一整个过程当中,有一个定律被他们所发现,那就是勾股定理,也就是小学时候我们学数学时的小玩意。把勾股定理里面的数进行相加,最终得出五十。所谓的大衍之数五十就是这么来的。

4、通过勾股定理的数,最终又发展出了河图,而河图又发展出了先天八卦。

5、先天八卦在文王的手里又进一步发展出了后天八卦,在这种情况下不断的演变,经过多位先贤之手,最终发展出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易经。

6、因此来说,易经若是一出来就是这种模式,以古人之能确实很难做到,但若是经过不断的发展挖掘的情况下产生,那你还会认为这个东西是外星人送你的么?


我叫慕紫尘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最原始的《易经》有三种,即“三易”。一是神农时代的《连山易》,二是黄帝时代的《归藏易》,三是周文王被囚时所著的《周易》。《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只有《周易》流传至今。可以认为,“三易”虽有差别,但其核心内容大同小异。

《易经》的流派不止这三种。孔子诠释的《易经》被称为《周易》,这种“孔易”只是《易经》的一小部分。广义的《易经》包括伏羲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河洛理数、医易、焦氏易、杨雄易、京房易、邵氏易……而“易学”的范围则更广泛,包括术数学上的上百种分支,这些分支又可根据内容分为三六九等。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指出:“《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是说“易经”的产生、发展要归功于“三圣”——伏羲、文王、孔子;“世历三古”是指《易经》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期。上古之时,伏羲独坐卦台山巅,观渭水西流,将天地山河之变内揽入心,广行深观,彻底洞察了天人合一的奥秘:原来宇宙的大规律、大法则、大智慧,惟“阴阳”而已。于是他将这不易的真理化为最简易的符号,轻轻画了一小横,此为“一画开天”。中古之时,周文王姬发居岐山之下,为诸侯所拥戴。殷纣王一怒之下将他囚禁在羑里,文王日思夜想,终于将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并作成卦辞、爻辞。下古之时,孔夫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五十岁时开始学《易》,下过“韦编三绝”的功夫,并以超人的才智写成易传(“十翼”)。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断言:“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

《易经》的智慧超出常人所思,所以有人猜测其是上一个文明遗留。其实文王《周易》有文字可以考证,伏羲文化有八卦符号可以考据,《易经》非一家之言,非一圣所为,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集大成的智慧结晶。


易缘之风水命理

谈《易经》之前,先讲一下《易传》,也就是十翼。它是由孔子介绍学习《易经》的体会与感悟,留传给后人学易的辅导材料。现在把这一部也并入经书内,统称《易经》。在这里,孔子是春秋时期人士,当时有很多同时代名人,象《左传》作者左丘明,又如庄子。他们都是有史可查的真人真事。这就可以证明,易学与今天生活并不遥远,也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再谈一谈《易经》经文部分,认为是周文王与周公所著述的。在此有很多人会怀疑的,何以为据,其实也没有最直接证据,可以证明这一事实。这与古时很多文献的作者不清楚一样,无从考证的,就算大家都熟悉的《论语》,也不是孔子作的,而是孔子的学生把孔子所说的话,整理起来,就成了经典文献。《易经》原叫《周易》,就是周朝创始人文王所著,后来又加入周公的补充文字,才完成这部人类历史集智慧与谋略的巨著。周朝大家都熟悉,也相信其真实的存在,文王,武王也是真有其主的。这样的,就好理解了,他们生活的时代,不会一下就会研究出《周易》的,必有前期准备工作,学习他们的前人的知识积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才可能创造性地发现八卦与八卦组合,组成六十四卦,就是《周易》,对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会有某种通融与关联,更有莫名其妙的再现与重演。这个意外的发现,便引起周家人的重视,所以就保护起来,禁止外传。《周易》最神奇的地方,是把卦象引伸到人事中来,再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提醒人们,怎么办,如何做,会有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或吉或凶啦!更奇特地是却吻合,完全可以符合事物变化的正确的轨迹,令人不得不慎重与符从它的指示。在这里,很多人会怀疑,古时实例很多的,不信去看《左传》中记载很多的。现代的实例,我也做了验证,勿须怀疑的,不信你可以检验的。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话,最有力度!现在细细想来,八卦由来是符合现在数学模式,把自然界中的一阴,一阳,进行组合排列,也只有八式,不能多也不会少的,就是2的3次方,也等于8。所以八卦的产生,完全是符合数学定理的,绝对不是迷信,因此不要怀疑它的价值。在这里,最难能可贵的,是从抽象的卦象中,发现了人类社会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与模式,这是不可思议的。怎么会有这种联系与感应呐?这就是《易经》神奇的地方!但是,与外星人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你们看到除《易经》之外的文明,让人们着迷,令人神往的吗?外星人也不可能就单单就传来这一项智慧的!更不会单单就传给中国的。最合理的解释,是外国不愿承认中国人的能力与智慧,会这么高大上的,同时,更不愿承认他们的低下啦!所以,《易经》就是中国传统文明的精髓,中国文化的根源。


比乐人生

我认为易经是上个文明遗留的。或者是外星文化。。。南怀瑾先生也觉得是上个冰河世纪的产物。

《易经》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其精髓光芒四射,意义深远!说"易经"始于夏周,始于"河图洛书",但我更赞成一说,即《易经》可能是上个冰河期文明时代的遗留产物,或者是外星智慧。。。就像金字塔、就像巨石阵之谜一样。你看河图上的星星点点,其实好像是一副宇宙的天象图,出现在龟背、马身是有可能的,就跟发现化石一样!当然中国古人阴阳五行的智慧依然笑傲江湖 独步天下的。。

  易经,之所以可以用来预测。是人利用自然规律并形成理论的计算和推演。阴阳辩证理论和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便是他的核心,天干地支是符号,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按照一个人的出生八字就可以知道其命运的根源所在。

八字算命完全靠的是真学问,十分的学问,八卦预测,四分靠学问,六分靠灵气。

  我学易经,涉及六爻占卜、四柱命理、风水、相学和姓名等科目。究其根本,诸科基础理论依然不出八卦、五行和阴阳,其相通之处,相圆之说,甚是微妙!

  时到今日,我始得悟出易经之指导意义在于:一、极乐时要防不测,失意时要表乐观,所谓世事无常、阴阳互换之理是也。二、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所谓祸福相对是也。三、处世之时,不要固执一理,也不要广听众从,所谓中庸之道是也!

  

  。。。。。。。。。作者 吴海萍


字画娱乐圈

我认为《易经》不是上个文明留下的,认识易经就分不开阴阳五行八卦,是一套完整的体系,由此而生发出的医学、哲学、风水、推理、心理等等学科,都说明了《易经》一定是由我们华夏的先民们长期的自然崇拜与生产实践中累积之后,代代相传才由一个具体的人或一群人总结归纳出来的。

我们仅看有记载的:

在《易经》有记载以来虽然出现在商朝,也仅是因为在目前出土的文物里有文字的记载,如果夏朝以及更早一些的类似朝代也有文字出现,很可能会早于商朝。而商朝之前,中国文明经历了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之后有明确传说的还有炎帝(整个王朝或部落统治者的称呼)、黄帝(整个王朝或部落首领的称呼)、饶(同炎黄)、舜(同炎黄)、禹、夏朝、商朝。而如此长的时期确实是可以积累出对大自然:包括动植物等各种生物习性的了解,对天体的运行规律,对河流的走向潮汐涨落的规律,对天气及气候变化,对人的存在等等会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和了解,然后经验慢慢变成传承,最后成书为呈现我们眼前的——《易经》!


光述928历史文化旅行

有可能,也有一定的道理,只是周易从八卦演化而成周易,孔子演周易而解释了易的社会现象,演变成易经的哲学思想流传于后世,且自然现象和生物方面的现象均和社会现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当时的社会与远古的社会还是从蒙沌向文明演变的过程,很难理解我们民族的先贤会如此洞察自然的玄机,如果地球在一百万年的时间里有几个高度文明的存在也是可能的,就是说地球毁灭了几次很可能呀,我们现在的历史最远也没有一万年,但是人类已经高度的智能化了,如果我沒有判断错的情况下,人类的毁灭一定源于我们人性的贪婪而毁灭,这是很正常的,或许也可能是受到外行星的撞击而毁灭,这是很正常的,十万年一次智慧生物的毁灭,其中五千到一万年,只是很短暂的一瞬间,因此把时间拉长来看,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都是在高科技的情况下都是存在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也是可能发生的,我们展开联想,我们的民族刚好运气好,上古文明留给我们一星点智慧也很正常,所以先贤的参悟也就顺理成章了


包慧沐

女娲是位文明建造师,带领伏羲等人在星际航行,她们在寻找一个星球,因为他们的队长盘古就要进行一次重要的进化了。盘古的进化必然要带动他所处的星球一起进化,选址很重要。

最终他们选择了一片火海的地球。盘古先进入地球,他的进化开始了,女娲在星空给盘古为中心注入庞大的进化能量,于是高达万丈的进化能量包裹了盘古。盘古进化的同时,进化能量让地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火海慢慢退却,天空越来越明亮,海水越来越清澈,在盘古进化完成的时候,盘古晕倒,进化能量从中国席卷全球,生物一瞬间遍布全球。

但是地球依旧火山频繁,温度越来越高。女娲她们来到地球,在地球最高处开始制造一个球体,即月球,以便从地球核心抽取燃料,降低地球的温度,同时补充他们的燃料。不周山顶一个巨大月亮形成了,他改变了地球的旋转和磁场,于是能量抽取开始了。

女娲也开始了自己文明建造,用自己的基因,制造出了智慧生命人。人渐渐的被造了出来,文明导师伏羲来到人群,开始指导人类文明的步伐。他画了一个圆,并指着月球,告诉人们他们所在的星球是圆的。他画了一个一,和断开的一,告诉人世界是由阴阳相互对立统一组成的。他把阴阳三个一组,形成八卦,把八卦放入园中,立刻图画成为一个球体,并不断转动,告诉人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仪,七星,八卦,九合以及世界是运动变化的。他解释人是由双螺旋基因组成的,但人听不懂,于是他画出自己和女娲的头像,身体缠绕在一起,形成螺旋状。

采集足够的能量,可是地球依然温度略高。于是她们造出十个人造太阳,给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但是人类看护不了能量接受站,只能收回人造太阳。又采集燃料包裹在月球里,留给人以后使用。但是同伴在一次小的进化中,居然撞到了不周山,月球也脱离了地球。于是一场浩劫突然降临,女娲飞往空中,开启能量罩,护住了华夏,大禹带领人们开始疏通水道。浩劫平复,地球承受灾难,在同灾难的搏斗中,她们看到人类敢于挑战和不屈品质已经深入人心,以及有文字,文明已经起源,盘古带领她们开启了新的航行。临行前给了人类简单的世界地图和风土人情,有北美和欧洲和非洲,当然把盘古进化带来的凶兽也清理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