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真谛是什么?

老营长6

书法的真谛是什么?

但凡带“真谛”两个字的,都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即使自己觉得说清楚了,仍然会有不少人认为你的说法有失偏颇。

书法,往浅处说,就是一张纸,上面有一些稍微大一点的字,旁边一些小一点的字,后边会有作者的名字,还有一两颗红色的印章做点缀。这就是书法,当你看看到这张纸的时候内心能有有所触动,哪怕是一点点触动,或是欣喜,或是激昂,或是忧郁,或是压抑,等等。书法的真谛,可能就在这个触动当中。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汉字的最原始功能就是传递某种信息,这也是书法的一个基本功能,但是不同于一般汉字的是,书法除了简单的汉字表意功能之外,还带有书写者在写字时自身所要表达的一种情怀。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一个好天气里,一群文艺青年在野外一块喝酒写诗,兴致很高,王羲之的《兰亭序》除了文本内容之外,通过行云流水的书法进一步表达出来了当时的情况和想法。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除了文本之外,同样从书法角度看也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悲愤心情。苏东坡的《寒食帖》,同样如此,除了苏东坡所写的两首诗之外,笔墨纸间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他当时的境遇和感受。

所以说,书法的真谛,我认为就是传达一种情感,或者说是传达精神上的某种东西,但是这种传达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完成,一部分是读者去完成,而后作者和读者之间通过这样一层纸,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传递。


书法雅集

书法的真谛=书法技法+感情流露+天然浪漫。首先称为书法,必须是建立在书法基础上,符合书法的法则,用笔,结构,章法要有模式尺度,要符合书法的审美观,你胡写乱写、用笔不对,结构章法不好,这不叫书法。有的人楷书写的特别好,至少让人一看横平竖直,好像复印机印出来的,这种只能称为字,写字而已,不是书法。因为字已经写死了写僵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字写的很好看,但偏偏不被认同的原因。丑书、江湖书法那更不能称为书法了,连基本的书法技法规则都不符合。其次好的书法作品里面是有作者的真实感情流露。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就把他失去侄子的那种痛苦悲怆写的淋漓尽致。现在人写书法,比较急功近利,大部分都为出名为金钱,书法作品都会刻意创造,为入展而创造,那么你想他有多少感情在里面。再其次,优秀的书法作品其实还是要有天然浪漫的感觉。蔡邕说过:“书法肇于自然”。其实汉字都是从生活中而来,到现今字变体不少。一笔一划要各像其形,这才是我们追求的,但有些书者求奇求怪,乱变其形,有的算是创新,但大多恐怕已入魔道而不自知。


宁梦书画

波若波罗密多心经,练习。


从明入明

书法,著名书法理论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原因就是因为书法的载体是中国的汉字。


它是指按照文字特点,以笔法、结构和章法的技法处理,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是汉字书写的一种法则,可以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提到书法,似乎大多数人都明白,可能都会说:哦,书法,是不是写毛笔字?可以说,我们大多数人对书法的认识已触及到了书法的核心。

现在我们提到书法,主要是指的毛笔书法,它的核心就是用毛笔书写汉字。脱离了汉字和毛笔都不能成为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经过近一千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技法和理论体系。保证用毛笔书写汉字的基础上,还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法。


很多江湖书法作者,写马必有四个蹄子,写虎就要拉长尾巴,写龙就要绕上几圈,写佛就要有一个人跪下,其实这就已经脱离了书法了,因为他把汉字写错了。

你觉得呢?


不二斋

书法精神核心是自然,自由,自我。

【魏晋风流的核心,也是这三个词】。

1.道法自然,同样,书法自然。能合乎自然,掌握原理和规律,才叫合乎“道”(如力学规律,最佳切入角,各种平衡术,自然意像感和拟物感等,以及章法秩序等;又如,同等情况,写法以能少一个动作,就少一个动作为佳,因为,自然,必是删繁就简,水到渠成为上佳。但有人写欧勾,拆成两笔去写,我只能叹一声,唉~)

自然嘛,狭义一点,就是找最合理,最顺当,不造作的办法。道要正常,正常就是道,平常就是道。

例如,高质量的折角,其实写法相当简单,并不需要复杂的顿提,因这并不是最科学的方法,

而是寻找最佳的切入角,否则一辈子也写不清楚,老偏轨,老不像!

当然,就折角而言,具体内涵和变化很丰富(但有规律),写法也不能绝对化啦。因为大家个性不同,审美取向和处理方法也不同。

说实在的,我看到身边很多人,写了将近一辈子,可能都领悟不到甚至一个笔画的规律和窍门

事实上,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有一些笔法,叫做“楞侧”、“裹锋”、“束笔”、“俯/仰笔”、“策-勒”、“拉杆”、“涡笔”、“摩轮簇心”、“一横三转”、“一波三折”、“一勾三努”等,所以,学很久也没进步,就是缺少规律总结,缺少古典书论学习(当然,有些书法的要害,古人也秘而不宣,说的很隐晦,自己若不仔细琢磨,是没法搞明白的,或者,有些书论,真伪莫辨认。总之,除了读古人书论,还得靠自己探索),又缺少那种爱折腾、爱试错、爱比较的精神,没有用刻意学习、刻意尝试、刻意观察、刻意思考的方法,来对比、来固化、来自我修正,而陷入误区泥潭出不来。如果只是一味写,一味重复错误,有啥用?总之,就是找不到规律。

规律嘛,就是科学!!

随便和自然的境界,相距一条长征的路,两万五千里。

我坚定反对很多人说书法是纯感性的艺术!

如果书法是感性的,那为什么大书法家写出来一是一,二是二,章法总是合理,字法总是和谐?——这背后,是他们掌握了很多理性的准绳和规律(视之不见,察之弥彰),最后内化并固化下来。不懂的人,往往以为书法家是随意出笔的。

其实,大书法家每一笔的角度,都考究,每一个角度,皆有来由。

——当你看中秋贴、自叙帖、祭侄稿之类貌似无序、歪歪扭扭的帖,如果看不出一组又一组的平行线,那么,你还不懂书法的基本规律!!

示例如下:



当然,细说起来,每个笔画,都得多年积累领悟和淬炼磨合,不能一句话解释到位,毕竟书法是实践出来的(这是从懂得规律,通往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化过程)。

不过,也有悟性高的人,一句话就能点通。掌握规律,可以举一反三。

小结一下:所谓窍门,就是理性的学原则

2.能合于自然,进而能自由驾驭(如左右开弓,正侧兼用,刚柔并济,焦淡辉映,奇正相生相合,动静相连相寓等等)。

既然是矛盾,就涉及到度的问题,所以,就有法度之说{本人最近大量研究发现,章法中有几根准绳,是书法家永远绷着的几根弦,像铁律一样在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宏观章法是无情的法则,决定微观的字法,犹如铁则…}。

我说的自由,不是随便,而是遵循规则和规律(首先,书法家的意识要到。但很多人其实意识没到)之下的和而不同——有统一性之下的穷尽变化。懂规律,掌握规律者,才能有真正的自由,自由,不是江湖体那样不是随便来,也不是状如算子那样统一而拘泥,而是深谙规律下的胸有成竹与变化万千——简单说,懂得理性而懂变化,是书法家的基本底蕴(但不是一切)。

艺术:和(秩序/和谐)而不同(变化/意趣)。



书法嘛,就是一个矛盾体,有矛盾,才有艺术,书法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艺术,非常精微,比如中小楷,差一毫米,就会有巨大的姿态差异,力度大一点点,也会差异,用折还是用转,角度是平是斜,都会产生差异,因此,能自由驾驭,已很不容易,而能成熟沉淀成为自我风格,则更不容易!没有数十年折腾悟道,几乎不可能。这些,是微妙而矛盾的艺术原则

3.能自由驾驭,进而书法能抒怀达意,于是,自我生焉,随心造意,自我风格始成。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真正自由的,也一定是真正独立的!所以,有钟王颜柳虞褚苏米黄蔡杨张赵文等鲜明而各殊的个人特质。如果呢,随便折腾,某些人可能感觉自己写的很炫很酷,但其实,很多人都跟你一样,因为,没有成熟而独特的书法体系,貌似个性,但其实并没个性的,无识别度(书以表意,到了这个自由境界之后,书法才能得于心,应于手,风格彰显)。

这些,是感性的情感原则!

三重境界,循序渐进,从不能到能。

话说回来,泱泱中华,悠悠历史,又有几人能留剩在历史的筛子之上?穿越三重境界,又有几人?

既然谈真谛这个词,咱们当然得“哲学点”、“抽象点”、有逻辑点地回答回答哈!算掰吧!


神秘烙剑许建锋

瞎写,见笑。









图形练字法

书法的真谛是什么,这个话题问得好。那么我例举古人的一些说法给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黄庭坚说:

学习书法,一定要心中有大义精神。张旭在传授颜真卿笔法之前就说过,如果不是具有大义和大志的人,我是不会传授笔法给他的,所以,这一说法古已有之。另外还要具备博学的圣贤哲学知识(儒释道的哲学知识那个时候在中国比较流行,也是作为文人必须具备的知识,书法家亦如此),这样的人写出的书法才是可贵的,才是值得尊重的。如果创作的灵性(也就是今天的创意范畴)没有一定的过程积累,即使他的书法笔墨功力不低于钟繇和王羲之(钟繇 王羲之书法的最可贵之处就是灵性和韵律的表现,内在饱含丰富,这也是说明二人除书法外其他的知识也是博学者),也只能是俗人一个。我曾经说过,作为士大夫,你的人为人处世可以是多样的,因为大家都是为了生存发展,但是,唯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俗事。只要变得庸俗了,是永远不会提高的,更不能改变庸俗。



其实黄庭坚说的这些,足以说明书法的真谛了,但是为了大家更加明白,我在列举一个。

(清)毛庆臻说:

古人作书法,无论行书、楷书、草书、隶书、篆书,都能体现性情并且书卷气充满整幅作品。绝对没有俗态。拘谨和扭捏的情况出现。所以古人才能章法浑成,自然体现出空间的艺术美。犹如神明指点一样。让我们这些观看书法的人精神饱满,行走有力,精力也能随之充沛。所以,以前有一些圣贤的读书人曾经把书法比喻为“特别的,能够保健的药品”。说的很对呢。



所以说,关于书法的真谛可以总结为:让你具备和改变你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家常说的知足常乐等人生真谛都包括在里面。而且练习书法可以让人清心寡欲,远离纷扰,放下重负,这才是人生。


国风影响力

仔细拜读了众大家关于书法的真知灼见,笔者不敢妄言懂得书法真谛,在此只能说说浅陋见解。

今日在文史群里,有两位前辈在讨论书法核心,有前辈提出量化欣赏思维、科学书法等,笔者愚钝,觉得深奥了,听不太懂,在笔者看来,书法的美只在神韵二字。


何谓神韵,用大白话讲,就是你看的时候,觉得开心,不觉得矫揉造作,你看过一次,还想看。

没有神韵的字,就如同现代科技生产的美人,五官精致,初看每个部位都很标准,但是不够耐看,您看了喜欢,也就喜欢一回,看多了就腻烦。

有神韵的书法作品,是将简单的笔画和谐组合起来,但不会有拼凑的痕迹。书法的神韵,是有血肉的丰满,是有筋骨的硬朗,是有灵魂的生动。


我们看一幅书法作品时,有时明知笔法不算完美,但还是觉得喜欢,这或许就是因为这书法有了神韵,如同古龙笔下的苏樱,五官分开看很平淡,但合起来看却是绝代风华。


当然,脱离基本的笔法、结构和章法去谈神韵,也是不成立的,一位美人皮肤可以不怎么白,但也不能像黑猩猩一样吧。

胡言乱语,大家见谅。


六甲番人


书法就是写字好看呗,没时间练字喽


朝阳24424913


书法真谛是一门艺术,而不是其记载传递信息等实用功能。所谓书法者必须要有一定的法度,而不是随便乱写,但法不是死法,要有变化,有创新。但创新一定是有法可依的,不能用尿盆来炒菜当做也是创新。既然是艺术,一定是有美感、有创造性、有生命力的,丑陋的让人们看着难受的所谓书法不是真正的艺术,只是哗众取宠的噱头。


自己写得舒服,看着舒服,别人看了也舒服,这就是美,这就是书法的本真。书写的法则是为了能方便书写,而且更能容易写出汉字之美。



颜真卿《
祭侄文稿》,大家都看过了吧!他老人家写到最后由行楷转变到狂草,字随着心情的激动而起伏,把那么多年的书法功底全部体现了出来,能不说是他书法的最高境界吗?


还有王羲之《兰亭序》,刚开始时明显地看出有些拘谨,放不开,后面却越写越流畅,借着酒劲,写得飘逸潇洒。能不说是他书法的最高境界吗?


我们临帖等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再考虑什么笔法、结构、布局,以情感、气韵来书写,甚至可以像画画一样,何等的潇洒自如。这是取得书法之法以后,情感的自由宣泄,乃书法真谛也。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临写示范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44, "thumb_url": "438e0004754e79f86ad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