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年、柳傳志、王文祥……持家興業教子為人之道!

“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長遠。”

“教育孩子應該培養他們獨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愛嬌生慣養,這與有多少家財沒有關係。”

“人必須要有自尊心、自信心、良心、誠心、苦心……有多少心就做多少事。”

“要不斷去學習新的東西,這樣才能站得更高。”

“我的孩子不管做什麼,只要做一個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

不久前,我的採訪本上抄錄了以上幾段話。它們屬於人生格言嗎?亦或,這是一些教育家對家庭教育的諄諄告誡?錯了,它們事實上是部分企業家的家風、家規,說這些話的人分別是王永慶、李嘉誠、曹德旺、劉永好和柳傳志。

如此簡單、如此直白,但,它們就是這些企業家賴以創造財富並希冀傳承家族事業的不二法寶。在中國人的意識裡,家與國是聯繫在一起的,同樣,作為經營管理企業的企業家,為什麼一定是“企業”和“家”兩個詞的組合呢?可見,一個企業家的家風,一定程度上也展現於其所在企業內在的文化和精神。

目前,“家風”“家教”“家傳”等詞在社會上廣為盛行,許多企業家突然發現,原來“家風”可以成為他們的隱形財富、軟性競爭力;特別是那些掌控著家族企業的企業家,他們已經明白,無論家風是父輩傳下來的,還是自己親手締造的,它將真正關乎旗下企業的基業長青。

名門家風

最早體悟到“家風”的深層含義,是在閱讀明清以來一些商業世家的傳記作品過程中。

唐英年、柳傳志、王文祥……持家興業教子為人之道!

唐英年與父母弟妹合影(後排右二為唐英年)

全國政協常委、原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其祖上系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無錫唐氏家族。唐英年的父親唐翔千,當年香港的紡織大亨,曾在不同場合說過這樣的話:“一個家庭你只要看他的家庭作風怎麼樣,作風好,他的後輩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所以身教重於言傳。”

這話不假。唐英年的祖父唐君遠,幾乎壟斷了當時無錫毛紡織工業,坐擁萬貫家財,卻連喝一杯8元錢的咖啡都覺著貴;唐英年的祖母癌症痊癒不久,卻樂呵呵地在兒子唐翔千的公司裡拆紗頭、打零工;出國公差,唐翔千穿著10元一雙的國產布鞋走遍天涯海角,不卑不亢地與老外談生意;他的兒子唐英年,年輕時留學間隙回香港,每天搭乘公交到父親公司裡打工,與一般員工一樣按勞取酬。

“唐氏世代以勤儉為治家創業之本,餘繼承先輩遺訓,兢兢業業,不敢稍有隕越,始得有今日之事業基礎。……勤儉定能興家,奢侈足以敗業,自奉必須儉約,家用宜緊,切不可鋪張浪費。人有困難,設法幫助,多做善事。”在唐翔千撰於1998年的《持家興業為人之道》一文中,唐氏家風力透紙背。

康百萬曾是明清之際的中原三大鉅富之一,400年間連續興盛十二代。該家族目前留存的《留餘》匾,可視為康氏家訓的精髓:

留耕道人《四留銘》雲:“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蓋造物忌盈,事太盡,未有不貽後悔者。

高景逸所云:“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園老伯以“留餘”二字顏其堂,蓋取留耕道人之銘,以示其子孫者。為題數語,並取夏峰先生訓其諸子之詞以括之曰:“若輩知昌家之道乎?留餘忌盡而已。”

與此相應,康家流傳下來的“克勤克儉思其艱以圖其易,是彝是訓言有物而行有恆”“經商結交務存吃虧心,酬酢務存退讓心,日用務存節儉心,操持務存感恩心”“萬金濟學”“義周仁裡”“毀家紓難”等對聯、碑文,則將這種“留餘”家訓闡釋於更廣泛的範圍。

唐英年、柳傳志、王文祥……持家興業教子為人之道!

康百萬莊園

榮氏家族的基業目前已傳至第六代。其祖上流傳下來的家風是“固守穩健、謹慎行事、決不投機”,這就不難理解榮氏家族為什麼這麼多代一直非常低調,決不輕易接受採訪,進行炒作,做譁眾取寵的事情,同時緣何那麼隱忍,即使受了委屈也不向外界辯解?

這是對外,那麼對內呢?榮氏家訓則明示要“孝悌當先,禮節當知,職業當勤,節儉當崇”。榮智健的一個朋友曾到他家拜訪,發現榮家僱了8個保姆,十分疑惑:“這不符合你樸素的風格啊。”榮智健非常平靜地指著兩個老傭人:“他們是伺候我爸媽的,現在年齡大了,所以我就要再請兩個阿姨伺候這兩位老人。

唐英年、柳傳志、王文祥……持家興業教子為人之道!

榮智健

家風,如果靠金錢的堆砌和物質的揮霍,肯定無法形成。儲安平《英國采風錄》曾這樣描繪什麼是真正的“貴族”和“貴族社會”:英國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使每一個人都成為君子紳士。一個英國父親,當他的兒子還沒有成為一個“man”時,即已希望他成為一個“gentleman”。英國人認為一個真正的君子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難,甚至能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這樣,他(她)就不僅是一個有榮譽的人,並且是一個有良知的人。

由“富”到“貴”,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假如有了良好家風,那麼,它就是一個家族財富最忠誠的守護者。

“風”卷書影

探究企業“王道”之下的家風,那麼主要在以下幾個層面展開:

一是有關修身和持家的。李嘉誠曾援引無錫梅園裡左宗棠留下的一副對聯,作為教子之道: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同時還倡導教育孩子應該培養他們獨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愛嬌生慣養。福建永定縣福裕樓曾走出富甲東南亞的林氏三兄弟,他們為整個家族制訂的家訓是“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柳傳志對兒女的要求只有一個,“正直”

二是帶有“治國平天下”家國情深意的。近代大家宋耀如的家教為“做偉大人才”,盧作孚的家風是“創造而享受幸福”,梁漱溟的家教則是“直道而行”,等等,都屬此類。近代大實業家張謇對兒子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無論何時何地要給自己寫信、寄詩,然後,他再以狀元之筆為其逐字逐句批改寄回。1909年,他帶病致函12歲的兒子:“順必有序,順於學之序則學進,順於事之序則事治,順於人之序則人洽,順於禮之序則身安”,強調要順勢精進;到了兒子20歲,他又寫信,言“先業農為分,虛名士所羞。毋忘經訓熟,要共國人憂”,由此成為張氏家規。

三是具有“專業精神”或“專業主義”的。青年思想家餘世存近期以《家世》一書引發了人們對家道傳承的深入思考。他一直覺得中國人在很多道義倫理方面是不缺的,比如說孝順、正直、正義感,但是中國人就缺專業精神,“我覺得這是很可惜的,所以我為什麼老提民主和科學,其實我們在這種專業精神上很欠缺”。

唐英年、柳傳志、王文祥……持家興業教子為人之道!

他在書中極為推崇福建的林同濟家族,這個家族近現代以來培養了大批醫生、律師、建築師、工程師、科學家、企業家等專業技術人才,廣佈海內外。林家如此自傲:

“我們的先人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財產,但他們確實給我們留下了比金錢所能購買的任何東西遠為寶貴的遺產:讀書受教的頭腦,慈愛人類的心和對祖國的愛。”

這種“專業主義”的家風在中國企業界也多有反映。三全食品的陳氏父子,由於祖輩在歷次風波和運動中遭遇過不幸,所以在後來的創業過程中,他們奉行“慎獨、低調、務實”的為人處世原則,一門心思專注於企業發展。

中國傳統商業世家的家風,主要形成於唐宋、明清等歷史上商業興盛時期,其內容,基本上都是中國傳統倫理文化各種各樣的表現。余英時、李約瑟等學者把此歸結為“士魂商才”,即治生或經商謀利,商人們也必須遵守傳統儒家的倫理,按誠信、仁義等“君子之德”逐漸形成各自的家風。這方面的集大成之作有《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特別是後者,“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等諸多名句,不知啟迪、滋養了多少人家。

不過,由於中國歷史特有的循環週期,由於戰亂、改朝換代、天災人禍等原因,中國傳統世家的家風傳承呈現出斷裂狀態,商業世家更是如此,山西喬家、河南康家等,目前也只是空留遺韻。特別是近200年來的現代轉型,“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傳統的宗親、家族、倫理、血緣關係等作了徹底的顛覆,中華傳統文脈只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段內苟延殘喘。當然還有一些文化世家在默默保留著文化的火種,典型的如香港伍家(伍佔德、伍淑清父女)、績溪胡氏(胡適)、吳興沈氏(沈雁冰)等,但具體到商界,像榮家那樣延續數代的商業世家,就乏善可陳了。因為,中國改革開放才剛剛接近35年。

這就導致了中國當代企業家所普遍面臨的尷尬:由於時間短,企業的代際傳承沒有普遍展開,他們的家風還處於朦朧的形成狀態。

當代“風”流

“篤學修行,不墜門風。”一個普遍規律是,中國企業創始人的家風,於無形中影響著家族企業的氣質和文化。隨著時間推移,企業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滋養,不僅是創始人的貢獻,還有更多人的加盟和貢獻,由其沉澱下來的精華,也會對家風產生積極影響,進而影響家族成員的思想和行為,一代代相傳。

王文祥是王永慶的次子,也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管材企業JM泉恩集團的董事長,目前常駐北京。他給外界的印象是,像父親王永慶一樣,“永遠腰板筆直,永遠整潔嚴肅,永遠一絲不苟”,即使是拍照。他雖然不明白父親為什麼娶了那麼多女人,不贊成父親對待婚姻的態度,但他對父親還是很崇拜,其主要原因就是父親一生簡樸,把做好企業當成自己存在的唯一理由。

“我父親的理念是,做企業是為了造福別人,因此企業賺了錢就應該繼續投資將其繼續做大,以此造福更多的人。他不允許自己的孩子成為提籠架鳥的紈絝子弟。他的幾房太太為他生了不少孩子,但這些孩子很多都沒有進入臺塑工作,而是選擇了自己去創業,即便進入臺塑的,也必須從基層做起。”

不錯,王文祥在JM公司待了許多年才坐到總經理的位子上;而且,JM公司也不是他繼承自父親的遺產,而是在父親在世時,他從父親手裡買過來的。這種情形同樣發生在他的親生姐姐王雪紅身上。他們就像他們的父親一樣,靠點滴奮鬥和吃苦做成了今天的企業,這,或許就是王氏家風的嚴酷和可貴之處。

柳傳志的家風也是他的父母在他17歲那年告訴他的,他當時正面臨人生的嚴峻考驗。幾十年過去,當他的一雙兒女長大了,他送他們出國,臨走時說的還是“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後來兒女們學成歸國,都沒到聯想工作,“各自幹各自的”,柳傳志一直覺得“挺好”。

“這樣我和我兒子平常還可以議論議論公司的事。在公司裡面,是下級,就不能講這些事。女兒做投資,在保密的情況下,也談一談方法論,研究投資的問題,怎麼去看企業,這是家裡面經常研究的話題。”他說。

他說的女兒柳青,目前在高盛中國任直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是“一步步做上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同事都不知道她是柳傳志的閨女。在她的印象中,父親很嚴格,她一直記的一句話是“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後受罪”;父母很重親情,一輩子恩恩愛愛,而且父親兄妹幾個都住一個小區,彼此經常串門;她的奶奶去世時,爺爺還當著兒孫輩的面親吻了她,“搞得子孫都很不好意思,但也說明老兩口的確感情深”。同時,柳家還重同事情,逢年過節,楊元慶總要到柳家吃飯,事先柳傳志總要向保姆交代他愛吃什麼菜。

唐英年、柳傳志、王文祥……持家興業教子為人之道!

柳傳志與兒女

這就不難理解柳家的家風為什麼既嚴肅認真又其樂融融了。作為柳傳志這一代創業者,大部分人並不是像他那樣出身於良好的知識分子家庭,有著良好的家風;相反,這些人大多出生於草根或草莽,趕上了改革開放甩開膀子創業的好時代,經濟地位一夜之間驟然改變。在對待子女教育問題上,有人開明,把子女送出國“見世面,長知識”,或把他們派到基層“艱苦鍛鍊”,施行嚴格的家風;另有一些創業者則對自己的子女一味溺愛或放縱,最終導致“後繼乏人”“三代而衰”等諸多“家門不幸”。

“大富大貴也靠不住,唯有勤儉兩字可以長久。”李嘉誠近來常對年輕人說的話,或許正是對中國傳統家族企業家風的一句精闢總結。近來,山西聯盛能源有限公司和山西海鑫鋼鐵集團先後曝出因鉅額負債導致老闆被抓或“失蹤”,在各種原因之中,前者7000萬元嫁女而呈現的奢靡之風,後者娶明星擺排場、醉心資本運作而顯示的驕縱之風,也成為浸入這個家庭的“慢性毒藥”。

此事,關乎家風、家規,當為企業家們誡!

來源 | “鍵指財經”(ID:JZCJ1024),作者周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