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从学习能力到文化资本:留英成功的关键(问答篇)

上期嘉宾杨旸女士与大家分享《从学习能力到文化资本:留英成功的关键》,对家长的提问也一一做了解答,如下是Q&A的整理,供大家参考。

语音分享/杨旸 文字整理/高娟

1

请问“文化资本”如何从跨文化教育与学习研究中得到资源优化配置?如何确保高投入同样也会有可预期的高产出?

杨旸:本次分享解释了文化资本的表现形式与文化资本的积累途径,希望能够回答您大部分的问题。关于如何实现“高投入”和“高产出”,我想强调的是文化资本的积累需要经过长久的过程,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飞跃性变化的。它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教育本身应该更加注重经历和思维的提升,从而带来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与生活方式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文化资本这个概念本来就是要引导大家从对学习能力与学习技巧的关注转到人文、素养和文化的积累上。

2

请问在留学英国期间怎样获取更优质的社会资源,要通过怎样的渠道?

杨旸:您提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源有很强的互动性。一些精英院校的毕业生能够有文化的积淀,因为所处的庞大社会关系网和社会资源网络,积累了某些比较有特点的文化特征。因此,我的建议是可以通过社团和一些其他国际交流项目来获得。大学生研究生可以尝试创业,创业本身会接触到英国更广泛的层面,让交友和社交的网络穿透学校的范围,从而实现资源的扩展。

3

请问A level和IB课程对于申请牛剑,怎样选择?申请英国G5大学,在学科方面的适应性准备,要做哪些?

杨旸:首先关于A level跟IB课程的区别,网上有一些比较好的文章对比两个课程的优劣,可以在网上搜索查看。比较简单的对比是从这两个体系的制定方来说,A level是由剑桥大学考核中心(Cambridge Assessment)制定,是纯英式的标准。IB课程是由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从通过牛剑申请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A level可能更加合适。作为学科方面的适应性准备,要根据您制定的留学方案回答,比如孩子未来的走向,来协调A level的选课方向。如果要进入牛津剑桥和其他英国G5高校的联盟之中,我的建议是选择传统的学科,比如理工科、数学、进阶数学、物理等,避免选择非传统的学科,比如商科、文化研究、中文。

4

请问低龄留学的话,英国学校对中国学生有没有歧视?

杨旸:英国初中、高中通常在一起,甚至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在一个学校连续上到大学前。一些好的私立学校通常不会有种族歧视问题,但是由于文化不同而产生的一些小摩擦难以避免,建议家长积极与学校沟通,明确表明态度。如果发现有任何歧视倾向,校方是有监管责任的。现在英国的学校还是比较包容的环境,孩子们的交往要有共同的兴趣把大家联系到一起(如上面所讲),避免造成过于与周围环境相孤立的负面局面。

5

请问A level的两年应该如何规划?

杨旸:这个问题很难找到普遍使用的答案,具体规划要根据您孩子目前所处的状态、成绩和个性发展,偏文偏理偏艺术还是偏运动等一系列因素去考量。我的建议是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在英国上高中,高中都会有Career Service或者职业规划导师(Career Consultant),可以让孩子与这些职业规划导师进一步沟通。

6

孩子10岁,就读国内一级一类 公立 重点初中实验班,在GCSE阶段才去英国,在国内的这4年,要做好什么方面的准备,各方面要达到什么标准,才能顺利接轨GCSE。

杨旸:在GCSE阶段去英国读书,孩子的年龄比较小,首先考虑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律性,这两点是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关键。除此之外,在国内需要培养英语水平。另外,注意目前所读学校实验班的管理和教学方法,考虑到中国与英国教育体制的不同,平时可以多给孩子创造机会锻炼动手能力、批判思维、创新等一系列的能力。不提倡家长把英国的课本让孩子先学习,这样的效果并不好,通常孩子在学过了一遍之后在英国的课堂不容易集中。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和英国教学方式的不同,孩子吸收知识的途径和在英国课堂上接受知识的途径不一样,在国内先学一遍未必有利于孩子在英国的学习表现。可以从更概括的层面提前传授给孩子一些知识。比如请私人教师消化课本里的英文词语及知识点之后用相互讨论的形式传达给孩子,从而让您的孩子在出国之前很好地完成知识的储备。

7

在申请过程中,除了在校的平均成绩外,有哪些种类的课外活动或者实习类型是招生官比较看重的?

杨旸:首先强调一定要有课外的实践,这样的经历证明了全面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具体哪些课外的实践活动比较好,要根据您选择的专业方向,通过您自身细致的评估来决定。更加宽泛的讲,一些能够体现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创造力、社会关爱、人文关怀的这些会比较受招生官青睐。

8

英国大学教育学较好的学校推荐下?需要什么条件,比如雅思多少分。

杨旸:英国教育学专业大学的排名,供你参考。第一位是剑桥大学,第二位是伦敦大学学院(UCL),第三位是伦敦国王学院,第四位是爱丁堡大学,第五位是萨塞克斯大学,第六位是杜伦大学,第七位是布里斯托大学,下边依次是谢菲尔德大学、华威大学和约克大学。教育学属于偏人文社科类,以上学校的录取标准,尤其是牛津、剑桥、UCL需要雅思分数7.5,单科不低于7,其他的学校通常也会在官网上写出7.5,但是如果考到7可以与学校协商做一些努力。

9

英国大学读研能不能转专业?英国大学的奖学金制度是怎么样的?

杨旸:英国读研是不太可能转专业的,因为时间很短,只有一年。大学的奖学金制度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有困难学生提供的,另外一类是按照成绩来讲的。通常如果拿到顶尖高校的奖学金,成绩是要在优异级别。

10

申请英博士的奖学金有什么有效渠道吗?有专门的英国所有大学当年博士招生的网站吗?有没有自己读博研究方向的大牛导师介绍网站?

杨旸:跟大家分享网站www.jobs.ac.uk,博士生阶段奖学金信息,通常都会在网站上公布出来。

11

结合今天的主题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杨旸:英文写作与中文有很大区别,无论语言结构还是写作逻辑都是不同的。总体而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是要有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能够掌握逻辑思维的固定形式和英国学术写作的关键,同时获取大量的知识背景和词汇量,在写作中逐步练习慢慢提高。通常写作提高的会比较慢,因为涉及到由中式思维到英式思维的转换,在此,我个人不建议大家写作时先写成中文再翻译成英文,这样既要付出双倍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利于养成英式的学术思维,而且查字典的话能够查英英词典比英汉词典要更好。

12

留学生回国后,相当大一部并没有把文化资本带给国内,反而郁郁不得志不能适应中国环境。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怎么避免?

杨旸:我们在前面说到,真正深层面的文化资本是一种思维、修养的养成。这类思维和逻辑性还有体系化的能力是不分国界的。出现不适应中国环境的情况,可能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双重改变。在英国的留学生活既有艰难和苦涩的一面,又有自由和单纯的一面。回国后,突然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可能会有所不适应。另外,通常回国不适应是出现在就业以后,这样的情况不仅存在于英国留学归来的学生身上,即使一直在国内读大学的学生,从走出校园到步入社会也会出现各种不适应。所以这种不适应源于人生不同阶段的转变,我们要从人生不同阶段需要不同能力、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办事方式方面去调整。

(注:以上内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British Council英国文化教育协会 /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