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谓的竭尽全力,只不过是别人的常态

你所谓的竭尽全力,只不过是别人的常态

01

我的一位学长,研究生尚未毕业,就拿到了年薪50万的offer。

说实话,这年头年薪50万并不新鲜。

以在校生的身份拿到50万甚至更多年薪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不过,当我得知那位熟悉的学长拿到那张offer的时候,我还是感触颇深。

作为学校的“名人”,他这些年几乎拿下了学院所有的奖学金。

而在这个成绩的背后,是他几乎每天都会熬夜写代码到后半夜。

收获总是由汗水浇灌得来,此言真的不虚。

02

记得上高中时,班主任老师经常会给我们灌“鸡汤”,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是:

1.01的365次方等于37.78,而0.99的365次方等于0.03,每天进步一点点和每天偷懒一点点,结果大不相同。

你所谓的竭尽全力,只不过是别人的常态

这样算也许有取巧的成分。但前几年,一位石家庄二中的毕业生到衡水中学复读,他做的一道“计算题”,则真正说明了坚持和积累的重要性。

他经过详细的计算,发现衡水中学跟石家庄二中相比,学习时间每天多130分钟,每星期多1240分钟,一个月多5230分钟,前者三年的学习时间相当于后者四年!

衡中高考成绩的取得,恐怕就在于学生们每天多学一点点,并能够坚持数年如一日。

03

前几天,看到一篇题为《美国名校的严酷真相:我“活着”走出了芝加哥大学的方庭》的文章。

文中介绍,芝加哥大学是美国各高校中学术训练最为严酷的学校之一,民间版的校训是“让快乐去死的地方”(Where fun comes to die)。

在那里,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上课时都要承受超大负荷的阅读量。

作者说,在芝大的第一年,每周的阅读量基本上保持在一千页书左右。这对于母语并非英语的作者而言,难度可想而知。

于是,读北大时每晚十一点熄灯后从没看过书的作者,在芝大的最初几个月每天都是晚睡早起,能睡上四、五个小时就感觉很幸福。

04

在网上,流传有万达老总王健林某一天的工作行程安排:

凌晨4点起床,之后健身,5点吃早餐,7点从雅加达飞海口,下午1点出席海南万达项目签约仪式,下午3点从海南飞北京,晚上6点半到达北京的办公室。

而类似的安排,基本上就是王健林的日常。

你所谓的竭尽全力,只不过是别人的常态

在商业大佬中,堪称“劳模”的不止王健林。

小米的雷军曾披露自己的工作强度,“一天要开11个会,一顿午饭只吃三分钟。”据小米人士透露,雷军常常工作到晚上12点,晚饭基本都是在晚上11点多吃。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也曾自曝,自己每天加班到凌晨三四点才会睡觉,第二天早上早早的就爬起来上班。

董明珠则称,自己28年来没有休过一次假。

而马云说,自己比总统还忙。他一年有一半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有细心的人曾发现,马云在一次参加活动的时候,坐着凳子就睡着了。

……

这些商界巨擘们虽然已经功成名就,但努力程度依然是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夜以继日地工作,已然是他们的常态。

05

由于最近活动较多,笔者一直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晚上1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赶稿,只能趁着课与课的间隙趴在桌子上补个觉。

班里的一位“大神”,这几天在和我一起忙碌。

我带着一点点埋怨又带着一点点自豪问他:“你累嘛?”

答曰:“不累啊,我每天都这样。”

他说的不错,虽然上了大学,但那位大神却比高中更为努力,每天清早在教室门口等着开门,晚上经常被阿姨“轰出”图书馆自习室。

我们偶尔自豪的竭尽全力,却只是人家的日常!

也许,这就是我们和成功者之间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