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麗江 “活”著的古城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轉型升級進行時

世界的麗江 “活”著的古城

麗江古城 趙建彪 攝

以古典的魅力吸引世界的目光,以“旅遊經濟反哺遺產保護”贏得世界的尊重,20年來,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魅力不減分,文化不褪色,走出了一條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路子。作為世界級旅遊目的地,麗江古城正以旅遊市場整治為契機,不斷更新升級,以一種自我革新的姿態,誠意留人心,笑迎天下客。

世界的麗江 “活”著的古城

大水車

文/黃少軍

她的城,依山而建;她的街,臨水而成;家家流水,戶戶垂楊,花樹掩映,一街一景。至今保存完整的“常民生態空間狀態”,以及納西風情、東巴文化、民居古建築群和歷史遺蹟等多元文化形態,讓她在20年前就無可爭議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填補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無歷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所有這些特徵讓人們對她趨之若騖,麗江古城傲嬌地成為世界上最令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地球上最值得光顧的100個小城市之一,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十大休閒城市”、“世界著名文化旅遊城市”、“全球最具魅力旅遊城市”、“全球最具特色旅遊景區”等數十個光芒四射的頭銜。

在麗江市委書記崔茂虎看來,風姿卓絕的麗江古城是人類夢想的心靈驛站、精神家園。但如今的麗江古城面臨著傳統與發展、遺產與資產、原本與資本、景區與社區、新老市民之間的一些困惑。“麗江古城面臨的困惑,歸根到底是保護與開發、‘形’與‘魂’的問題。麗江古城將重塑文化之魂,使其外在表象與內在精神有機融合,繕其形,賦其魂。”

世界的麗江 “活”著的古城

四方街民族打跳 馮魄 攝

一諾千金 保護髮展兩相宜

獨一無二。不可複製。不可再現。之所以被稱為“世界遺產”,在於這些珍寶在科研或文化價值上的獨特性質,它是自然界進化選擇、人類社會長期積澱的產物,反映著不可逆轉的客觀規律。麗江古城正是如此。

1997年12月4日,麗江古城申遺成功。古城不再只是麗江人居住生活的場所,而是麗江人的精神家園,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是麗江賴以發展的寶貴資源。

20年來,麗江市委、市政府嚴格按照《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要求,深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認真履行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做出的鄭重承諾,在不斷創新保護理念、轉變管理方式、促進合理利用、實現科學發展上下功夫,努力建設古城、發展古城、繁榮古城、保護古城,構建了較為完備的世界遺產真實性和完整性保護體系,探索出了一條保護與利用共贏的科學發展之路。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常務副局長(以下簡稱:麗江古管局)和麗軍表示,麗江古城的保護可以濃縮為8個字:修舊如舊、維持原貌。“不和人家比先進,而是比特色、比文化、比魅力。”

麗江累計投入37億元資金,實施了古城排水排汙,街巷照明,供水管網、消防系統,電力電信及古城五花石路面鋪設等恢復性修建及環境整治工程,增加了廣場建設、星級廁所、綠化綠地、文化旅遊接待設施,改造了新華、光義、四方街等主要街道,拆除了部分與古城整體景觀風貌不協調的建築物,實現了建築和人口密度的降低。

今天的麗江古城,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民居修繕管理機制。在修繕程序方面,首先由居民提出修繕申請,然後由古管局、規劃局、環保局、消防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共同到現場進行認定,共同形成修繕意見。這樣的修繕工作程序,得到了各方肯定。

目前,與麗江古城保護相關的行政法有兩部,即《雲南省麗江古城保護條例》和《雲南省東巴文化保護條例》。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一個單項世界遺產的管理和保護,以一個省的地方法規來體現,麗江古城是第一個。此舉在全國範圍具有一定的開創性。

技術立法層面上,麗江古城做得更為細緻和全面。委託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院和上海同濟建築設計院編制了《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規劃》,指導古城的保護和發展;制定實施了《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管理規劃》,對現有古城保護管理的程序、方法上作出相應的技術規範;與當地建築研究所及規劃設計院的學者、專家們共同出版了《麗江古城傳統民居保護修繕維護手冊》、《麗江古城環境風貌保護整治手冊》。此外,遺產監測中心針對商業保護專項規劃也編制了《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傳統商業文化保護專項規劃指導手冊》,指導古城內的經營者根據規劃要求規範從事經營活動。

可以通俗理解為,想在古城開店,首先其經營內容就要過嚴格篩選審查,接著是具體選址也要符合規定,再下來,店鋪的裝修風格要有相應的指導說明。“不準侵佔水系道路,不準加高樓房,不準使用現代建築材料,風格要與古城整體風貌和諧統一,連一扇窗要怎麼開都有專門規劃。”和麗軍強調說。

2017年4月,《麗江古城經營項目目錄清單》正式向社會公佈,並開始實施《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經營項目准入證》標識制度。麗江以“准入證”為抓手,定標準、強調控、嚴進退、重獎懲,逐步實現業態的優化、標準化管理,實現遺產管理模式與經營模式相結合。

2017年9月,麗江在全省率先設立旅遊“紅黑榜”,對誠信經營示範戶納入“紅榜”,通報表揚以資鼓勵;對旅行社及導遊人員違規違法事實公開曝光,納入“黑榜”,以示警誡。

2018年3月,麗江古城客棧經營者協會成立。協會免費為古城客棧會員提供維權、培訓、金融支持、文化宣傳等服務,還提供免費法律服務,協助解決行業內糾紛。

如果每一道目光和每一份關注都有重量,那麼,麗江古管局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自己肩上責任的沉重;如果要用一句簡短的話來形容麗江古城的保護與管理,“身有重擔,如履薄冰”或比較貼切。畢竟,麗江古城牽動著太多人的心。

世界的麗江 “活”著的古城

遊人如織

直面“痛點” 轉型升級進行時

作為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麗江在人們心目中享有很高的聲譽。每年,超過千萬的遊客從世界各地“湧入”麗江,旅遊業對地方經濟的拉動十分明顯。2017年,麗江市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4069萬人次,同比增長15.6%;旅遊總收入821.9億元,同比增長35%。

然而,近年來麗江飽受詬病,旅遊亂象一度把麗江推到風口浪尖。面對“痛點”,麗江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決心、更嚴的舉措,重拳出擊,鐵腕治亂。

麗江市委市政府公開承諾,“保證麗江旅遊市場半年內完成根本好轉,兩年內完成鳳凰涅槃、化蛹成蝶”,為此政府部門出臺部署一系列整治措施,對各種旅遊亂象“零容忍”。

一手抓旅遊市場秩序整治,一手抓內涵式轉型升級,麗江古城走在提質增效的路上。

2017年9月,麗江專門召開古城轉型升級工作推進會,會議提出,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文化與設施融合、社區與景區共管、整治與提升同步的原則,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功能設施,實現傳統古城與現代古城結合;提升文化內涵,實現5A景區與歷史文化名城結合;推動產業轉型,實現多元主題與民族文化特色結合;強化管理服務,實現傳統管理與智慧管理結合;加強宣傳教育與對外交流,實現對內保護與對外營銷結合;加強組織領導,實現層級管理與扁平管理結合等舉措,推進麗江古城轉型升級。

據《麗江古城5A級景區商業業態提升方案》,麗江古城理想的商業業態配比為:酒吧、餐飲10%,旅遊商品經營、食品、工藝品等40%,民族文化展示傳承、民族服裝、東巴披肩、東巴掛毯、土特產等民族文化產品20%,客棧、散客接待服務及其他30%。據此方案,麗江古城將進一步優化業態佈局,豐富旅遊產品供給,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環境,建設“人才聚集的窪地、創新創業的高地”,實現多元主題與民族文化特色結合。

這種具有創意的文化體驗中心在麗江迎來井噴式發展。近年來,麗江不斷促進原住民和新居民的融合,讓大家形成“古城主人”意識,運用社會化力量多渠道參與的方式,培育麗江古城“傳承人”與“新遺產人”。這種獨具匠心的文化古城智慧管理,意味著麗江古城民族文化保護及傳承工作走在了前面,對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帶來了積極影響。

為實現旅遊服務常態化,去年以來,麗江組建了由黨員、幹部職工、青年學生、旅遊從業人員等組成的千人旅遊志願者服務隊,形成了每天100人左右的志願者常態化服務;建立女子民兵隊進行常態化巡邏;動員群眾每天下午和夜間在四方街進行民族篝火打跳活動;鼓勵商戶認同古城、融入古城、珍惜古城,建立“新老麗江人”共建、共管、共享機制,締造古城文化、利益和命運共同體。

在古城四方街、木府、大石橋、關門口等遊客密集的地方,有一群身穿綠色馬甲,高舉“有困難請找我”紅色牌子的志願者現場為遊客答疑解惑;一列身穿納西族傳統服飾,穿梭於大街小巷的“女子民兵隊”在古城進行常態化巡邏,他們,成為古城的一道道靚麗風景線。

遊客黃立靖是第9次來到麗江。可這次讓她感到耳目一新。她說:“其他地方的民兵基本都是男性,麗江古城的卻都是柔弱女子,尤其是那披星戴月的納西服飾,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麗江。”

世界的麗江 “活”著的古城

納西阿媽

文化自信 多措並舉興業態

披星戴月的納西阿媽在庭院裡撕樹皮,穿著羊皮坎肩的納西漢子拿著刻刀在皮具上雕刻花紋,身著豔麗納西服裝的“胖金美”在扎染池前忙碌……古城五一街文化巷的“手道麗江”民俗文化展示館裡,東巴造紙大師和秀紅正現場向遊客展示東巴造紙技藝,並手把手教遊客製作東巴紙。

“體驗式的文化感受,遠比純商業物質有吸引力得多。現在願意來做這個東西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我喜歡,也一直在堅持。”和秀紅說。

傳統納西宅子是“老麗江人”生活的歷史鏡像。這些古城裡的原住民把自家的房子免費供遊人參觀,以展示麗江人的生活原貌。“手道麗江”由麗江古管局提供支持,整個院子的房租和水電全免,這為傳統手工藝在古城發展提供了良好平臺。

在四方街,麗江自留地民族文化演出公司的團隊每天都要在這裡進行三場演出,主要內容有熱美蹉、納西傳統打跳、民歌音樂祈福等。遊客們基本上都會興致勃勃參加到打跳隊伍,和演員、納西阿媽們一起手牽手,共享快樂時光。在重慶遊客向蓮看來,這樣的演出無疑讓古城有了更多的玩法:“我們看到了真正屬於麗江的東西,而不是那些乏味的旅遊複製品。”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文化是其發展的搖籃,更是其發展的原動力。如果說“古城文化”是文化基因、文化血脈以及人文氣息的靜態歷史展示,那麼“文化古城”則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動態實踐詮釋。它從實際出發,提倡以文化為科學發展的驅動力,使文化真正成為凝聚人心、整合資源、強化特色、加快發展、感受幸福的有效載體,從而探索出一條彰顯新時代特徵、麗江特色和古城特點的發展之路。

為了讓世界文化遺產“活”起來,使遺產保護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麗江對古城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揚進入一個量質提升的階段。比如,鼓勵支持從事東巴文化、納西古樂、東巴陶瓷、民間手工藝、納西傳統木雕的單位和個人,在古城內從事民族文化傳承、弘揚、展示活動;逐年將公房院落用於民族文化項目的開發,實施名人故居遺蹟修復、人文景觀建設和民俗文化展示等項目;設立大覺宮茶馬古道主題展覽、方國瑜故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黑龍潭建築群書畫展廳、免費圖書閱覽室和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等展館等。

截至目前,麗江古城先後打造了以方國瑜故居、雪山書院、納西人家、手道麗江、四方街歌舞展演、恆裕公、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麗江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周霖藝術紀念館等為代表的16個民族文化示範窗口,營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增強了麗江古城民族文化的承載力、創造力和傳播力。

隨著這些年的快速發展,麗江古城被指“過度商業化”。面對遊客們的微詞,和麗軍表示“非常理解”,但古城因商而起,因商而興,沒有商業的存在,麗江古城就成了一座空城、死城。

“古城目前有客棧民宿、商品零售、餐飲、旅行社散客服務點、酒吧+餐吧5種商業業態,數量最多的是客棧民宿。在2.5平方公里的古城核心區域內就有1573家客棧,那麼多客棧在那麼小的地方經營生存實屬不易。”和麗軍說,商業業態過於單調,同質化嚴重,這樣一種形態就衍生了低價競爭。“我們正在創新,正想法設法導入新的文化業態,打造主題街區,用特點鮮明的傳統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來破解低端商業‘同質化’現象。”

就古城客棧民居而言,如何讓每個客棧在麗江大文化背景下,擁有自己的文化烙印和文化符號顯得至關重要。 2017年4月以來,麗江古管局啟動實施“特色文化主題客棧”的評選活動,對富有較高文化內涵和文化品質的客棧進行授牌,推動旅遊產品的轉型升級。截至目前已授牌2次,雲上公館客棧、花築秦晉王府客棧、古城畫院客棧、趙公府邸客棧、老磨房客棧等20家客棧獲“特色文化主題客棧”稱號。

2018年,麗江古管局將全力推進周霖藝術紀念館、大研花巷旅遊小鎮、紅二六方面軍長征過麗江紀念館、麗江古城展覽館、宣科納西古樂宮改造提升、沉浸式話劇、麗江古城流官文化展示中心、直管公房植入文化業態、御匠文創藝術區、文萃園、文廟武廟修復、麗源文化廣場、麗江優禮旅遊產品開發、文創基地、古城文化旅遊線路16個文化業態項目,不斷提升古城文化內涵和文化產品供給。其中,周霖藝術紀念館已於5月10日正式開館。

如今,遊客在在進入麗江古城的各個路口時,都能免費領取一張麗江古城遊覽手冊。在手冊地圖上,標示有古城內目前全部免費開放的16個文化院落。這些院落分佈於古城的各條街道,而在麗江古城的相關規劃中,未來將會有更多這樣的院落建成。

世界的麗江 “活”著的古城

古城一角 趙建彪 攝

“智慧古城” 創新發展在路上

“麗江古城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系統”是一個由基礎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遺產本體信息系統、遊客流量監測系統、水質監測系統、噪聲監測系統、人員定位系統等組成的綜合性遺產監測預警系統,項目涉及軟件研發、硬件應用、網絡佈局、管理處置等多項科學技術,是目前國內外遺產保護管理領域最前沿,集科研與應用為一體的大數據平臺。

該系統的建成,不僅實現了麗江古城世界遺產本體、公共空間、環境氣象、噪音、人流量等全面自動化監測和預警,大大提升了麗江古城保護管理水平,是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科學化、標準化的一個重要成果。

為了更好地滿足了遺產保護、消防、治安、社會維穩等管理工作需求,麗江古城核心區域共安裝了297個高清視頻探頭,基本覆蓋了古城內所有重點公共區域。通過視頻監控平臺,能即時地把景區所有的接待、管理信息呈現出來,幫助景區的指揮、調度和決策。此外,古城裡還有24小時防火自動報警裝置,白天感應煙霧,晚上感應火光,通過視頻分析來確定。同時,智能消防電力實現了古城電力用戶用電信息的“全覆蓋、全採集、全監控”。

麗江古城還充分利用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優勢,通過對移動電話用戶的精確定位和行為等大數據分析,實現人流量統計分析、來源地分析、到訪交通方式分析、駐留分析、片區分佈監控預警等。通過實時人流量預警系統前端展示,做好遺產地重要街道、路段的擁擠情況報告,引導遊客合理規劃路線,輔助管理部門進行預測研判,發佈預警信息,提高應急組織能力。

自2012年國家文物局正式將麗江古城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首批試點”後,麗江就於同年開始著手數字古城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網絡管網改造的全部工程內容,共開井499個,埋管960.56米,新建光纜26.431千米、光支箱73個、分支箱110個。共建設完成7個業務區,具備完全承載3000個監控攝像頭的能力,整個古城內90%以上的用戶業務都具備完全接入的能力。

目前,麗江古城已實現全城免費wifi,這在全國如此大規模的景區中屬第一家。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普及應用,能更好地對古城保護和管理,也能更好地把麗江推向全世界。

“以世界遺產保護帶動旅遊業、以旅遊業發展反哺遺產保護”的成功實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麗江模式”。這樣的模式,除拉動地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外,還使得這座千年古城“活”了起來。天雨流芳,夢幻麗江。麗江古城,是一座有生命、有溫度的城。

世界的麗江 “活”著的古城

古城志願者

世界的麗江 “活”著的古城

外國遊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