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养生,从“生”到“长”,谨记“八个一”,身体健康,少生病

立夏,从“生”到“长”!

今天,5月5日,是立夏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自然万物“生”到“长”的一个转折,没有夏的成长,就不会有秋收冬藏!

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

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立夏养生,从“生”到“长”,谨记“八个一”,身体健康,少生病

立夏养生,谨记“八个一”,身体健康,少生病!

第一个:一颗蛋——鸡蛋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

中医认为,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吃一个立夏蛋,既是辛苦劳作前的犒赏,也是对平安丰收的企盼。

由于鸡蛋不伤脾胃,一般人都适合,所以,哪怕是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立夏吃鸡蛋也是有益健康的。

立夏吃鸡蛋要适量,每天吃一个到两个就可以了。

另外,鸡蛋吃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煮、蒸、炸、炒等。

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蒸蛋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荷包蛋为92.5%,老炸为81.1%,生吃为30%~50%。

由此看来,煮、蒸鸡蛋应是最佳的吃法。

立夏养生,从“生”到“长”,谨记“八个一”,身体健康,少生病

第二个:一种瓜——苦瓜

进入夏天后,上火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因此,要适当增加苦瓜的摄入,可以有效预防清热,是预防夏季上火的最佳食物。

苦瓜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矿物质,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降脂和健胃功能,尤其对肥胖或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真是一道特好的蔬菜。

立夏养生,从“生”到“长”,谨记“八个一”,身体健康,少生病

第三个:一种菜——莴苣

夏天天热,多有气集于体内,这个时候,要多吃一些通气的东西,自然首选的就是莴苣了。吃莴苣可以帮助你通气,把体内废气放出去。

暮春初夏,正是食莴苣的时节。

宋代陆游的《新蔬诗》云:“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

中医认为,莴苣利五脏,通经脉,开利胸膈,壮筋骨,去除口臭,使牙齿变白,使眼睛明亮。

立夏养生,从“生”到“长”,谨记“八个一”,身体健康,少生病

第四个:一碗汤——鸡蛋花陈皮饮

春夏之交湿气重,需要帮助我们消除体内的湿气。

鸡蛋花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利湿、解暑的功效,

用鸡蛋花,配合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陈皮,两者搭配食用,可预防中暑。

鸡蛋花陈皮饮:鸡蛋花3克,陈皮2克,生姜2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清水1000毫升,大火煮沸3分钟,即可饮用。

此汤饮具有清热祛湿的功效,尤其适合湿热痰多的人群饮用。

由于鸡蛋花性凉,平素大便稀溏、舌边有齿痕的人不宜多吃。肺寒咳嗽、虚寒感冒、寒湿型大便溏泻的人群不宜使用。

立夏养生,从“生”到“长”,谨记“八个一”,身体健康,少生病

第五个:一种豆——红豆

在中医认为,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

夏季养心,红色食物最适当。从阴阳五行来说,红为火,可以入心、补气补血,所以,在夏季时,不妨吃点红色食物来保护心脏。

红豆被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称为“心之谷。

它既能清心火,也能补心血。有助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心脏活动功能等功效。

同时又富含铁质,能行气补血,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

立夏养生,从“生”到“长”,谨记“八个一”,身体健康,少生病

第六个:一碗粥——七家粥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

立夏养生,从“生”到“长”,谨记“八个一”,身体健康,少生病

第七个:一杯茶——蒲公英桂花绿茶

在午饭或午觉后的1点到3点,排上一杯蒲公英桂花绿茶,缓解疲劳、排毒,防上火,有很好的养生效果!

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

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

可以用绿茶搭配蒲公英和桂花,做成蒲公英桂花绿茶,泡水喝,养生效果加倍!

蒲公英被称为“最好的下火草”,又被成为“天然的抗生素”,对于上火、嗓子发炎、咽炎、扁桃体炎等慢性炎症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并且善清肝热,凡肝中郁热所见的急躁易怒、口苦口干口臭、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均可加用蒲公英。

桂花,桂花茶香味清新迷人,令人精神舒畅,安心宁神,还有止咳化痰、养生润肺之功效。

三者搭配在一起泡水,养生效果翻倍,还有助于身心的放松,预防上火,可以让心情变得更美好!

立夏养生,从“生”到“长”,谨记“八个一”,身体健康,少生病

第八个:一份眠——子午觉

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特别要注意睡好“子午觉”。

到了夏天,心阳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当气温升高后,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

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心火过旺。“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

午饭后,人的身体为保证食物的消化吸收,全身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系统,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加上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或学习,脑细胞也处于疲劳状态,故有昏昏欲睡感。

通过午睡来进行调节,补偿夜间睡眠不足,能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更有利于下午、晚上的工作或学习。

因此,立夏之后,不妨来个午休。

立夏养生,从“生”到“长”,谨记“八个一”,身体健康,少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