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的声优让人深陷其中,而中国的配音让人分分钟出戏?

苡居Ync66290

说到因为看日本动漫国语版看的尴尬症犯了,一定要提一部很火的动漫-《火影忍者》。这部动漫陪伴了很多90后的童年,所以国语版的各种雷人配音算的上是真正的毁童年了!


被毁的最惨的当属男二号-佐助,佐助在原版的配音叫杉山纪彰,因为声音柔美一度被误认为是女性。国语版没学到杉山纪彰的柔美却依葫芦画瓢选了一个女性来配音。这样做的结果是:十分别扭!声音跟佐助的形象完全不符,让人听到那个声音脑海里就不自觉地脑补出中年女性捏着嗓子说话的场景。


因为日本的动漫文化也是走在前列的,也是日本的一大支柱产业,所以在对声优上的培养的是花费了一定心思的,而我国的动漫也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虽然发展迅速,可是也是缺乏时间的积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会有所不足,这一点在厮杀场景尤为明显,日本声优会随着人物和打斗场景的变化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可到了国语版很有可能就掌握不到语气的变化”这就是我们出戏的缘由!特别有违和感,宁愿关掉声音、看字幕,也不想多听一句!


还有大家有没有觉得国语版配音听来听去都是那些人,你可以接受哆啦A梦的声音像铁臂阿童木一样吗?


其实配音尴尬除了配音本身的问题,文化差异也是重要因素,就如之前所说,日本动漫也成名久,所以有了人群的积累,有了人才的储备,在声优的选择上,可以根据角色的需求,所扮演的类型,路线,有目的的原则,而且,很多都是从业多年的老牌配音师,习惯成就自然,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足以让他应对各种各样的场景配音,而我国处于上升期,人才积累略显不足,可能没办法选出完全匹配角色的声优。


不过,最近因为一档名叫《身临其境》的综艺,我对国内配音多了一些信心,其中声优的变现也不禁让人感受到国漫业的雄起,我相信大中国不缺人才,只要各位配音老师再努力一些,更多更好的作品一定蜂拥而至。




任玩堂

有种东西叫做配音腔,是指专门为了配合人物神态动作和口型而发声。

看日剧或者日本电影,里面根本不会像动画里那种语气来讲话。因为动画有动画的配音腔。

看秦时明月觉得配音出戏吗?没有?疯味英雄(幻境诺德林)也不觉得出戏。十几年前央视出品的西游记/哪吒传奇/宝莲灯这些2D动画,配音听着同样很自然很舒服。十万个冷笑话,画面一般但配音也挺好的啊。

目前部分国漫看着尴尬,是因为这批配音演员,说白了在学校里学的或者配音导演指导的根本就不合格,没有动画片该有的配音腔,语气语调跟人物神态不匹配,感觉像是在朗读台词而不是替角色说话,当然听着很难受。


脑残网络暴力傻x愤青误国害人

不好意思,我来了。

日语听得懂,虽然没到中文级别,但也差不多,觉得和国漫配音一样出戏怎么办? 且不说动画的啦!前段看到三生三世的日配视频,杨幂满嘴日语,还不是一样地出戏一样地尬… 这种完全处于习惯的问题。

再者,我看其他人说的也没错。日漫 日剧 日本音乐,很多人刚接触的时候,是完全听不懂的,只能靠着那个韵律、旋律,看多听多就习惯了!

我举个简单的小例子吧,拿盯宫理惠的这句うるさい!谐音:无路赛!对画面,听10遍20遍,urusai……urusai;回过头,听一遍中文版的,烦死了……结果当然是中文版出戏;反过来结果也是差不多一样的;习惯与环境在影响着你。

这些年,国漫没有到崛起的地步,但却迎来了一波春天。国语配音本来就不差,现在只能说越来越好了。反过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老了。

现在身边有着不少只看国漫,不看日漫的人,或者说比你小一辈的孩子,很多现在甚至都只看国漫的,你给他们看日漫,他们都不喜欢的,或者说日文配音版的国漫,很多都不感兴趣。因为在他们眼中,看自己熟悉的就好!

又或者说,等你某一天对动漫不再那么有以往的热衷,你可能会想看点简单的……(日语大佬的话,当我没说这一段)

总结一句话,怎么舒服怎么来!


三森海未

看来,真得说说中国的配音有多牛了,当然,那是过去。

1.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年代,同时那也是一个人格与艺术都光华万里的年代。

在最不可能产生优秀电影的时代里,一些电影人创作了[孤儿救祖记]、[弃妇]、[火烧红莲寺]、[马路天使]、[渔光曲]。

就是现在来看,这些默片或黑白电影,仍然有许多现在无法企及之处。那是一个时代、一段特定历史的真实记录,具有一种即使用现代最先进的电影手段,也无法再现的可以被称为魂的东西。

同时那个时代的电影人用自己令人不敢逼视的个人魅力和伟大的艺术家情怀,赋予了那个时代银幕上下浑然一体的人格力量。

在它面前,任何文字都显得小。

由于时间的久远和时代的特殊性,留给我们真正可以探求的真相和细节少而又少,但那是一群让我们无法忽略无法不动容的一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一己之躯投身浩荡的民族灾难之中。

从某种角度讲,他们是真正的具有古典意义的电影人。

中国电影比世界电影晚了整整十年,也就是说,当1905年宾夕法尼亚州为[火车大劫案]上映而举行狂欢派队的时候,中国人刚刚认识了摄影机。悲哀的是,那是八国联军所带来的几种后果之一。

1919年就连近在咫尺的日本,也完成了第一部启用女演员的[生的光辉],实现了一次艺术的飞跃,那时候中国影人还在赵家楼前为民族的苦难而振臂呼号。

但这并没有影响那一代的中国影人与世界同仁互相辉映,甚至因为特定的历史原因,他们的光芒更为耀眼。

王汉伦是中国第一位女明星,由她主演的[孤儿救祖记]轰动一时,曾有“[孤儿]救电影(指中国民族电影)”之说。

她不仅秉承着“化为戏中人,忘掉自己”的原则,力求最简单化生活化的表演,同时她美丽的容貌、雍容的气质、楚楚可怜欲哭无泪的模样,成为当时第一悲旦。

她一生没有演过轰轰烈烈的爱国影片,但[弃妇]、[女伶复仇记]等片,都深入社会现实,“蕴蓄着一番深意”,她宣称“还有一些补救社会、激发人心的可能,总算与我的初志无背”。

上海沦陷,王汉伦退出舞台,宁可穷困潦倒,也不为敌伪主持的广播电台作宣传。

无论是王汉伦、周璇、蝴蝶、阮玲玉、上官云珠还是赵丹、郑小秋、欧阳予倩,都具有一种共同的古典气质。

他们的美完全符合中国最古老的审美要求,女性瓜子脸、大眼睛、细眉毛、樱桃嘴,男性高大挺拔浓眉阔口,绝没有现代影人所谓剑拔弩张的个性脸。

他们的气质也都无一例外地遵循了谦恭儒雅,温润如玉的古训,神形俊朗雍容端庄,令人不敢有丝毫亵渎之心。

2.

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他们敦厚的外表下,都怀着一颗位卑不敢忘忧国的拳拳之心。

不向任何名利妥协,不向任何强暴低头,在苦难深重的土地上以一己之力辗转呼号,显示了须令人仰视的高韬情怀。

而这构成了他们之所以让人无法忽略的真正原因。

[马路天使]再现了旧社会受尽侮辱和损害,但对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艺术与人格的结合堪称完美;[姊妹花]中性格经历完全不同的一对姐妹各具光彩,其艺术魅力旷古烁今;[人生]中阮玲玉的表演方式,在今天看来仍然可以用作教科书。

[十字街头]中失业大学生的形象具有一种永恒的社会意义,[歌女红牡丹]的主题曲至今仍然传唱不衰;[南岛风云]里的小护士、[天涯歌女]里的三姐妹、[火烧红莲寺]里的侠女……

与他们的艺术形象一起不朽的,还有明星们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周璇在八一三事变后参加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的演出,“竟日竟夜衣不解带”但仍然“神情矍铄慷慨凛然”。

阮玲玉把所有青年男子对她吹捧甚至求爱的信,都锁入一个小藤箱,上面加了把锁,上贴一张纸,写着“小孩子的信”。

欧阳予倩曾拿持手枪去质问一个当年做官时杀过革命党的酒店东家,出门时向天鸣枪以示警告。

张石川把拍摄抗日影片[战地历险记]当作“生平之要事”,不向任何黑恶势力妥协……

那个时代的影人具有中国最传统的文人情怀和侠士心肠,那是中国电影最值得珍惜和最值得发扬光大的一部分。

郑小秋、黄佐临、袁牧之、蔡楚生、费穆、孙瑜……他们所推崇的都是一个民族最值得推崇的东西,他们留给我们的,是一大批电影人在那个时代歌哭无端的真性情。

那是一个个人事业的时期,是一个颇为古典的年代,那个时代的电影蕴含着一种我们今天所缺失的独特的力量。

3.

有一次给上海电影译制厂打电话,那头乔榛老师的声音梦一样飘过来,他和我敲定各种事宜,不时问“你看这样好吗”。

[魂断蓝桥]里的罗伊,[叶塞尼亚]里的奥斯瓦尔多、[战争与和平]里的皮埃尔、[廊桥遗梦]里的罗伯特·金·凯等等这些老朋友一样的人物,都是这位老人留给我们这个时代永远也消磨不了的记忆。

应该说他和他们那一代配音演员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文化的范畴,赫本、派克、高仓健这些名字更多的是活在他们的声音之下,甚至可以说,他们声音对我们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后来这些让我们惊为天人的名字。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中国人与世界电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是借助于这些美丽的声音。

那是一个我们现代电影人最应该记忆的年代,也是最值得我们现代电影人借鉴和反思的时代。应该说,作为一项产业,和过去相比,电影业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无法回避的是,那些美丽的声音渐渐变得稀有,鼓舞了几代人的那些美丽的声音背后的精神,也随之缺失了。

前两天,同事把原版[简爱]和邱岳峰的配音版本比较来听,之后大家默默散开去做各自的事。

和许多人一样,曾几何时,我们把邱老师的声音就当作外国人的声音,他的鼻音就应该是外国人所特有的,罗切斯特或者是卓别林,就应该是那种狡黠刁钻的音色。“是你,简。”短促的气口,然后语调微微提升,无不近乎完美。

在[佐罗]中他和童自荣老师配的决斗一场,堪称中国电影配音教科书。

冷血的维尔塔上校,拥有一个冷得令人发抖的鼻音。当佐罗出现的时候,首先出现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你很勇敢。”这是压抑着的愤怒,敢字微微发颤,曝露了他的故作镇定,“先把我的剑……”结尾稍稍上调的余音把愤怒表达到巅峰,最后吐出“挑了,再找我决斗”时,已经完全恢复了一名军官的尊严了。

而童自荣的佐罗也不单单是威严,还有一丝蔑视对手的高傲和为民除害的自豪。

他特有的闪耀着光泽的音色,与佐罗的披风一起构成了一股强大的压力。二者的风采使我们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对手,什么才是真正的较量。

现在我们知道了,所谓外国人的声音也是形形色色,并不都像是记忆中那么美妙。邱岳峰的配音根本就是角色在说话,他用最标准不过的国语塑造了我们记忆中的整个西方。

迄今为止,邱岳峰的配音仍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他们的音色都是世界级的,放到英国就是不卑不亢的简爱;放到日本就是同情阿崎婆的三谷圭子;放到德国就是英俊少年海因切;放到俄罗斯就成了圣洁的安娜·卡列尼娜。

但也有例外,童自荣的声音非常有特色,因而戏路不广,有些人就认为他只适合配佐罗,但实际情况是,[少林寺]中为李连杰配音的正是童自荣。

毕克也在[鸳梦重温]、[白痴]、[尼罗河上的惨案]等优秀作品之后,成为高仓健的代言人。他平平的冷冷的低音沉郁而浑厚,[追捕]、[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海峡]等经典作品的奠定,毕克功不可没。高仓健自己也认为毕克是他中文配音的最佳人选。

但他绝不仅限于此,为[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中安重根的配音,被朝鲜电影代表团听到后惊呼:“怎么你们的配音演员跟我们的演员声音那么像,简直就像我们那些朝鲜演员自己在讲中国话。”

石斑瑜的声音也因为极富个性而为广大影迷所熟知,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他尖细像金属相撞一样的嗓音就没有周星驰的现在,他也说现在自己的有些反应方式和发音方式都越来越像电影里的周星驰了。

其实他的成就远不止此,他为一些坏蛋作的配音,阴险狡诈一样令人不寒而栗。

那些美丽的声音之所以值得我们去回忆和纪念,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拥有这些美丽声音的人,从没有把配音当做是一项工作。配音是一门实实在在的艺术,他们用整个身心在创作。

丁建华为[廊桥遗梦]配音,因为朗西丝卡与罗伯特·金·凯告别时的大段对白,哭得NG了三次;

刘广宁为[绝唱]配音,几天之后还走不出小雪的影子;

在[王子复仇记]中,因为孙道临大段大段哈姆雷特的独白,第一次电影人的语言与莎士比亚的文字交相辉映;

听过乔榛为寅次郎的配音之后,有人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他就是那个霸气的斯巴达克斯;

当年[少林寺]导演张鑫炎看了毕克等人配音的[海峡]之后感叹:想不到内地译制片的水平这么高,让我不觉得是在看译制片。

我们把李梓就当作了简爱,把丁建华当作了真由美,刘广宁无疑就是[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复杂的杰吉。

他们是心灵的诗人,在不同的角色里用心说话。

现实中的诗人呢?这不能不让我们提到钱这个字。在娱乐圈里,钱是最不成问题的问题,可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乔榛为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角斗士]配音,所得报酬仅为七八百元人民币。

还记得童自荣在[还是要坚守阵地]中说,人还得讲点艺术良心。


阿郎看电影

在看动漫的时候,大家都会绝对日本声优真是厉害,声音和动画人物毫无痕迹,完美的将三次元和二次元进行了融合,但是听到国产动漫配音的时候就好像听到了尴尬的事情,分分钟出戏,我觉得是由几个原因滴。

首先,我觉得是因为声优的差距。

说实话我觉得日本的声优大部分都是比中国的声优强,毕竟日本也是动漫大国,声优就是相对应的产业,所以日本的声优当然不会差,他们也会有专门的动漫学校,专门的声优培训。而在中国,动漫才刚刚起步,对应的声优阵容也不会太强,而且播音主持主要练的是主持人,不是声优,专门声优培训的地方较日本少很多,自然会听的有些别扭。

第二,听日本很舒服听中国很别扭是因为汉语咱们熟知

汉语咱么都知道,如果汉语配上动漫人物就觉得很怪,而日语咱们大多数人不是在日本环境长大的就不会觉得如何,比如《网球王子》桦地总是喜欢说“是”,如果中国配音说“是”就很怪,而且还是那种语气,但是同样“是”为什么日语就不会觉得别扭,那是因为咱们不是很熟。

其实日语本身听着很舒服,我记得有研究人员研究过说日语的发音有什么规律,会听着好听,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实力的问题,我记得《网球王子》中国语版的菊丸英二是配的最好的,他完全的将菊丸淘气机灵劲配出来了,完全可以媲美日本菊丸的配音者,还有国语的不二也相当不错,一听就有种温柔但内含腹黑。

不过好像全国大会不二的配音换了,然后不二变成娘娘腔了,给你们排个雷......


娱夫捕娱

为什么你会觉得尴尬症犯了呢,很大的原因都是你听不懂日文,人总是会对不了解的东西抱有新鲜感,从而换为好感。

其次国配的原画是不会进行修改的,这就导致了语速不同导致音画不同步,一句话的条件下,日语普遍音节多于中文,这就国配为了对口型放慢语速等情况。这就导致了和你日常说话的差异导致了违和感,然后你就会犯尴尬症了。

最后的话,我觉得还是对国产没有自信的原因吧,一人之下为例,日方制作交给中方的时候是有严重的作画崩坏的(第一季可怜我刮骨刀夏禾小姐姐)现在能看见的是中方自己重修过的,包括对话口型部分还是很用心的重置对好了的。所以说,国产还是可以好好期待的呀(◦˙▽˙◦)


无音奏章

不明白明明国内配音行业确实和日本有差距,为什么好多网友都不承认。的确,秦时明月等动漫配音在国内相当出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动漫的整体配音效果确实要优于国内,国内有优秀配音的动漫毕竟少,国内动漫的产量也完全不能比,日本业界在保持高数量的前提下还有高质量,这就是整体实力的差距了,这得认啊兄弟们,承认差距才会有进步。


云天一一

其实是语境的问题,不懂日语的听日语觉得没问题,其实日本人听起来也很变扭,就像国人听中午配音一样。硬要说区别的话,日文配音的声优从专业学校毕业相对而言配音更富有感情。中文配音一般不会有专业配音的,大部分为了票房请的明星配音。就算有也是播音专业。就一些明星连演戏都蹩脚更不要说配音了,所以在这方面相对弱了点。


黑化小牛

除了一方面声优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外,还因为你听不懂日本话,配音的声优加点情绪,在配合动画画面,跟听外国歌似的,其实你看日语配音的注意力被分散成画面,字幕,声音,现在可能还要加个弹幕,这样注意力会有主次之分,你会脑补不和谐的地方,相反国语配音只要看画面听声音,注意力一集中,就会发现很多不和谐的地方。就容易出戏了。


Victory序曲

题主,笔者认为《大鱼海棠》配的不算很糟糕啊,季冠霖可是专业的配音演员,有没有日本声优强先不说,人家好歹是专业做配音的,学的是播音专业,并且为国内不少的电视剧的重要角色配音,并且也为国语版的《名侦探柯南》配音过,算是经验丰富的配音演员,照理说和那些演员配音的素质会拉开差距的,可能没有日本声优这么强悍,但配音起码是专业的,因为经过播音训练的人,和那些没有经过训练的演员的配音效果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如果非常失望,可能有点先入为主的心态吧?


不过你说起日本声优的专业度,的确是比国内更高,毕竟人家有专门的动画配音专业和专门学校,动画配音和电视剧配音,在感情、语速还有一些细节上还是有着区别,而且严格说,动画配音和播音也不完全一样,发音上的技巧还是有差异,就像你学唱歌,也要经过相当的发音训练,但是让你让歌手配音,声音不一定好听,反过来说也一样,播音员虽然嗓子条件好,训练也到位,但是播音员唱歌未必好听,因为他训练的时候就没有往着这个方向练,所有笔者认为有专门的动画配音专业训练出来的配音演员,在演绎动画角色的时候的确会比去其他播音专业出来的人强。

而另外一些国内的动画电影,为了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请那些非配音演员,比如有名的演员或者有名的歌手来进行配音,那就的确比较蹩脚了,有声音训练的可能还好些,如果纯粹是有名的演员,可能配音下来就是典型的棒读,也就是配音无感情,并且动画迷们一下就能听出他们配音的不自然,像是普通日常的讲话的感觉,这就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结果,这种作品笔者也不会认可,的确缺乏专业性,自然容易“出戏”。

刚才笔者也说过了,日本的动画配音演员接受的是专门动画配音课程和训练,自然针对动画片的配音会很强大,中国基本是没有这样的专业和针对性的训练的演员,所以在专业性上有差异,也很正常,这个还是需要一个慢慢进化的过程,如果国内有了足够的动漫市场,动画声优这个职业在国内出现,那么就会出现相关的培养学校,就现在,国内的配音演员大多数是播音专业的学生培养出的,还是和专业的动画配音有一定区别,后期需要个人把握,因此实际上的存在差异。日本也是经过很多年才把培养专业的动画配音人才的这个过程完善下的,并不是一日就成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