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再也别说“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做不好”了

看完这个,再也别说“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做不好”了

“我真的尽力了,为什么还是做不好?那你该看看这篇文章了。”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凡事都想尽己所能,做到最好,无论是工作、家庭、学习还是其他的种种。

Eduardo Brice也是如此,但前一段时间他发现,甭管是作为丈夫、朋友、专家还是团队的一员,即便对一件事情很在乎、很努力,却依然没有办法取得进步,没有办法做的更好,而且这种情况还普遍存在。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我们该怎么提高自己呢?

Eduardo Brice了解到,无论在哪个领域,最高效的个人和团队都会做一件我们可以效仿的事情:有意识的在两个区域转换——学习区和执行区。

今天小量哥给大家带来他的TED演讲视频...的贴心解说,给大家节省点时间和流量钱。

一、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你进步?

我们努力工作却没有太多进步,是因为我们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执行区,这就阻碍了进步,更讽刺的是,从长远来看,也会反过来影响到执行表现。

1.什么是学习区?什么是执行区?

看完这个,再也别说“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做不好”了

两者的区别

  • 在学习区,我们的目标是提升自己,需要把精力放在还没有掌握的东西上,这意味着我们得期待自己犯错,这样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 当我们在执行区时,所做的事情是截然不同的。在执行区,我们的目标是做到最好,所以我们得在自己掌握的领域上集中精力,并把错误降到最小。

在执行区我们将表现最优化;在学习区将进步最大化,并在未来的执行中表现出来。这两个区域都应该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在进入区域之前,要想清楚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精力要放在哪里?要有什么样的期待?这会帮助我们更好的提升。

二、揭秘学习区

看完这个,再也别说“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做不好”了

在学习区具体做什么呢?怎么做呢?

我们举个例子来看看。

古希腊的德摩斯缇尼,是一名政治领袖,也是伟大的演说家和律师。为了成就伟大,他并没有把所有时间都用在演说家和律师上(这两个属于他的执行区),而是进行了大量的学习。

他不仅在导师的帮助下学习法律和哲学,还意识到律师的职责涉及到说服他人,所以他对演讲和表演也做了一定的研究。为了戒掉自己耸肩的小毛病,他在镜子前练习演讲,还将一把剑吊在天花板上,一耸肩,剑就会刺伤他。

为了吐字清晰,他演讲时会在嘴里放石头。他还建了一个地下室,以防自己在练习时受到干扰或打扰到别人。那时候的法庭很嘈杂,所以他也会去海边练习,保证自己的声音在海浪的咆哮中清晰可见。

他做的这些练习和他在法庭上,也就是执行区所做的事情截然不同。

在学习区,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称这种学习行为是“刻意练习”。

没错,安德斯·艾利克森就是《刻意练习》的作者,刚出版就得到了樊登读书会和得到等众多高度推荐。

这需要将能力拆分成构成的技能,然后明确我们要提升什么非主要技能,也就是次级技能,比如德摩斯缇尼要克制自己的耸肩。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看完这个,再也别说“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做不好”了

在学习区中,能给我们带来很大进步的,正是这样的练习,而不是单纯的完成任务。

研究表明,在教育、医学等许多领域里,一旦我们认为自己足够好了,可以胜任工作了,就会停止学习,只把精力放在完成工作上,也就是执行区上。而那些继续在学习区花费时间的人,确实在不断进步。

举个例子。

我们每天在打字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打字速度却没怎么提升。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抽出10到20分钟,全神贯注于提升速度,就能比平时快10%到20%。尤其是我们还找出了常犯的错误,并加以纠正练习。这就是“刻意练习”。

三、为什么还要存在执行区

打字毕竟不是主业,但其他我们更在乎的领域,尽管努力过,却依然提升甚少,是因为总停留在执行区吗?这并不意味执行区毫无价值,反而非常有价值。

在执行区做事,要求我们做到最好,这本身就是一种鞭策,它也能让我们知道,当回到学习区的时候,应该注意提升哪些地方。

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在学习区和执行区间来回切换,有目的地在学习区积攒技能,然后将这些技能应用到执行区。

举个例子。

当碧昂斯举办巡回演唱会时,演唱会就是她的执行区。但当她每晚回到酒店时,她就径直地回到学习区,她会观看刚才演出的录像。

为她自己、舞者和摄像组寻找进步的突破口。第二天早上,每个人都会收到几页笔记,上面写着他们在下次演出前需要调整的问题。

提高能力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但得知道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执行,如果想两者兼顾,要想进步就要多花时间在学习区上。

四、如何把精力放在学习区

看完这个,再也别说“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做不好”了

我们之所以在执行区耗费大量时间,是因为我们经常不必要地将环境置于高风险的状态。

举个例子。

即便在学校这样一个“一切为了学习”的地方,学生们每时每刻、从小学到大学都会觉得犯错很丢脸,潜意识里觉得犯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不愿为学习而冒风险。

老师、家长对“正确答案”和“标准答案”趋之若鹜的态度,也在无意中让学生抗拒犯错,而不是勇于试错、检视过错、并从中吸取教训;我们也只想要“标准答案”,而不是激励学生去进行大有裨益的开拓性思考。

一旦学生的作业、作品,被评定等级、标上分数,最后计入期末成绩,它们就起不到练习、试错、反馈、修正的作用,我们让孩子误认为学校是执行区。

职场也是如此。

那些咨询我的公司,经常执行完美的企业文化,领导们努力激励工作。但这会让员工停留在自己已知的领域,固步自封,公司因此很难创新、进步,从而落后。

我们可以通过交流,为彼此创造进步的空间。我们想要将什么做得更好?如何去做?我们何时想要执行?怎样把失误最小化?如果用这种方式的话,我们就会很清楚什么是成功,清楚何时、以何种方式来相互支持。

但是,如果我们长期都处于高风险状态下,无法开展这样的交流怎么办?我们仍然可以做下面这3件事:

  1. 我们可以在高风险的汪洋中开辟一个低风险的小岛,在这里,犯错的后果不会太严重。比如说,我们可以找一个导师,或者值得信任的的同事,和他们分享想法、交换意见、接受批评,甚至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开一些倾向回馈的会议,作为项目进展。也可以抽时间去阅读相关书籍或参加在线课程等。

  2. 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预期去执行,然后将精力集中于反思,思考自己如何在下次做的更好,就像碧昂斯那样。我们可以观察并模仿专家,这些观察、反思和调整正是学习区的。

  3. 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想要提高什么、通过询问自己不知道的问题、通过征求反馈、通过分享我们的失误以及吸取的教训,可以为彼此营造一个低风险的环境,这样别人在做同样的事情时,就会有安全感。

如果我们不再把时间耗费在做事、表现、输出上,而是更多地去探索、询问、倾听、实践、反思,会怎么样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努力的改善自己会怎样呢?如果我们能创造出更多的低风险环境呢?如果我们能弄清楚自己和团队成员何时需要学习、何时需要执行呢?

如果做到这些,我们的努力会得到更多回报,我们就会源源不断的提高、不断地突破自己。

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难免会进入瓶颈期,在评论区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突破瓶颈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