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師”未必出“高徒”

“嚴師”未必出“高徒”

一句古話是這麼說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嚴師出高徒”。我認為“嚴師出高徒”這句古訓在注重培養創新型人才和發展學生髮散思維的今天,應該適當的改一改了,為什麼呢?

嚴師出高徒本是傳統的教學理念,“嚴師出高徒”的本意是一絲不拘的好師傅或好老師,能教出本領高超的好徒弟或好學生。嚴師出高徒這句話多用來稱讚好師傅培養出好徒弟,嚴格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好學生。

“嚴師”未必出“高徒”

下面,大家看看這位“嚴師”的形象,他對學生非常嚴厲,上課時要求學生正襟危坐,言行都要整齊劃一,不允許有絲毫的出格,對自己所發的命令,要求學生不得有半點違拗,學生稍有不從,少則將會受到嚴厲的批評,重則會被老師“拍桌子”、“砸書本”的武力恐嚇,班級中有幾個調皮搗蛋鬼闖了禍,那麼全班學生都將一起接受該教師“雷霆式”的砰擊。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學生們便表現出聽話、依順,上課循規蹈矩的表面現象,一些不知情的家長還會暗暗欣喜,自己的孩子多麼聽話,被教師訓練得服服貼貼了。

然而,家長們有沒有認真的想一想,這樣的“嚴師”和“嚴教”,真的有利於孩子們將來的發展嗎?

這樣的“嚴師”是能夠教出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型、實踐型的“高徒”,還是能夠教出思維狹隘、毫無自己獨到見解的“書呆子”呢?

現代教育觀認為: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觀代化建設的需要。而創新意識是以發散思維為核心的,學生髮散思維的基本保證條件是學生精神放鬆,思想沒有負擔,不壓抑、不緊張。這與教師營造的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分不開的,而在呆滯、壓抑、古板、緊張的氣氛中是很難獲得發散思維的。

教育心理學也認為:每個人都有創新的慾望和潛能,但要把潛在的創新慾望和潛能轉化為現實的創新能力,是離不開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濃厚的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所以我們說“嚴師”來必出“高徒”。 “嚴師”有時不但出不了“高徒”還會束縛學生的思維擴散,如果像上文中的那位老師的“嚴教”,勢必會造成師生關係的緊張,導致課堂氣氛的僵硬,久而久之,將不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學生思維禁錮放不開,課堂上提心吊膽,對老師充滿了畏懼,頭腦中毫無創新,大膽的念頭,這樣,創新意識,發散思維如何能夠得到發展呢?這不能不說是我們學校教育的失敗,也是我們順利實施素質教育的障礙。

“嚴師”未必出“高徒”

因此,在課堂上我們一定支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鬆的環境。

隨著教育的發展,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方法,已經是不改不行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選輕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允許學生對同一問題存在不同的見解、看法,甚至允許學生有些自己的奇思怪想,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親密的朋友式關係。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完善,這種“嚴師”將逐漸淡出歷史的舞臺。

“嚴師”未必出“高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