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中专是现在的什么水平?

香蕉你个不难呢

其实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中专里面是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在1980年~1992年中间,农村和县城大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去读了中专,大城市里的中等成绩的学生去读中专,考中专比考高中的难度还大。

其实仔细想想,虽然接受的教育水平跟不上大学,但是从选拔率来说,相当于现在的二本以上的学校吧。

现在很多县城的领导或者教师骨干,学历很多都是中专,他们也是当年比较优秀的一批人。

80年代中专大专毕业可以直接进银行、供销社,类似现在:读研还是公务员的选择,况且现在读研也未必是铁饭碗。

因为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中专比高中好,中专和大专本科一样可以包分配,有铁饭碗,很多家里比较贫困的,需要提早工作的,学习成绩还比较优异的,选择去读中专。

在网上有很多网友也介绍了自己的经历或者看法:



铁齿纪先森

当时的中专有两种,一是初中毕业直接考的,由于考上中专就有铁饭碗,所以当时都是初中的尖子生,考不上中专的才考了高中,其实当时初中考上中专的应该把一生葬送了,他们的水平上了高中应该都能考上后来说的985,而他们大部分都当了老师和护士。

二是当时有一大部分中专录取高中毕业生,和高招同时进行,当时是本科、大专、中专,但这三批录取和在一起当时的总录取率是4/100,也就是说当时的中专也必须进入4/100以内,4/100应该超过今天211的录取率,也就是说当时初中考上中专的相当于今天的985,高中考上中专的至少相当于今天的211


古今多少事21

看了这么多回答,基本上都回答错误。1981年的时候考上中专是不准初中生参加考中专的,当时的考大学考中专的都是一起全国7月7日统一高考,大学录取后分数差点的上中专,甚至相当一部分人上了大学分数线由于志愿填报等原因而去上中专的,哪时候外语才刚刚纳入考科,满分30分或者50分的。当时全国的考数并不比现在少,但全国录取的大中专人数仅有25万至30万人左右,当时上个中专比现在上985或211都难,如果说只相当现在上二本,这是根本不了解当时的难度,客观的说,当时考上技校都比现在二本难(农村学生是不能上技校的),技校毕业也是包分配的,只是大中专分配到单位是干部级别,技校是工人级别而已。这批人现在都是50岁以上的人,都是我们国家的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在领导岗位,副国级省部级领导大有人在,但你从他们的简历上或许看不到,大多是中央党校以及在职研究生或博士生学历。如果你认为我回答有错,你可以去问这个年代上大学或中专的人,现在可能是你爷爷或奶奶辈,也可能是你爸爸或妈妈辈,他们会给你最好的回答,因为他们是亲历者和过来人!


手机用户50589847535

中专的基本说明:分大中专(高中毕业考的)、小中专(初中毕业考的);学制:以上两种毕业待遇一样,大中专一般两年,小中专四年居多,部分三年。95、96级应该是最后一届包分配的。基本四十五人的班级考上中专的概率就是一个,比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高40-60分。比如中师除高40-60分外,加试:美术、音乐、体育,经历过同学都知道80~90年代初中专职美术、音乐、体育老师配备好的不多,特别在农村!

还有一个奇葩的地方:我们市的七县一区,因为中师毕业回原藉,单独我们县的中师比全市分数线再高40分,换句话说,我们县的上中师的成绩,比市一中高100+,变态历史……


路鑫之路虎科技

本人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专生。初中毕业的时候,语、数、外、物理、化学、政治6门总分600分,会考576分,中考516分。在中考之前,学校专门组织老师免费给我们报考中专的学生进行补课,补的知识还是那些知识,但是练习题是教材上根本没有的,难度可以说是几何级增加(尤其是化学)。会考对于本人来说简直是小儿科,但是中考简直是巨大的压力。最终,我们那个片区同期毕业的大约800人,考上统招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委培、定向、实践生就不说了,和考上统招的实力是差好多个量级的)。成绩中等和中等略微偏上的是没那个能力考上中专的,他们一般进入高中继续深造;只有成绩最拔尖的才考得上统招生,这种往往是农村出来的,往往为了早点就业,一是分配工作脱“农皮”,二是为家庭减轻负担;成绩差的要么读技校或职高,要么就直接进入社会了。个人觉得,当年的中专生知识面相当于现在大专至二本之间,智力相当于现在的985。


爱君如梦188038873

看了那么多人对老中专毕业生给了那么高的评价,说实话,确实值得欣慰,欣慰的是给了这些人一个认可和承认。我是过来人,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公正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学习生涯是必要的,尽管在当时能考上中专已经实属不易,但和考上大专、本科的人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八几年全国的高等学校比较少,录取率也因此非常低,如果非要拿录取率来和现在比较的话,那个时候能考上中专的人,考上现在的二本以上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至于有些人说能考上现在的985、211有些言过其实了。客观的说不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习水平都是有差距的,这个是不能否认的,你们非要比较的话,当时能考上大专、本科的人,如果拿现在来说,考上现在的985、211应该有可能,但也不是绝对的。

八几年高考刚恢复没几年,国家招生名额有限,所以能考上中专的人也算不错了。那个时候,国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对于考上中专、大专、本科毕业生是由国家包分配的,农村户口也可以转为城镇户口,因此,很多因为考上了中专改变了人生的命运。

那个时候因为学校少,录取率低不得以上了中专,是那一代人的遗憾,在人生履历表上初始学历永远被定格在了中专一栏,中专是个什么概念?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专只相当于高中学历!国家至今仍然把中专和高中划等号,也影响了这些人一生各种各样的待遇。

比如,在工资待遇计算上,两年的学习生涯是不承认工龄的,而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则可以在计算工资的时候把上学的时间计算在内的,这对于中专生来说有些不公平了。

说明一下工资工龄是怎么回事?国家在计算核定工资方面有一个政策,就是大专以上毕业生在核定工资时,可以将上学的时间计算进去,也就是大专可以上找三年,本科上找四年,依次类推,而中专毕业生则不享受这个待遇。

如果在机关工作,级别上中专就要比大专和本科的人多奋斗许多年,比如,中专毕业生要8年时间才可以从办事员转为科员,而本科毕业生则可以直接转为科员,而研究生不但可以在工资上多计算很多工龄时间,还可以直接被核定为副主任科员。

因为当时是国家包分配的,因为所学专业不同,又都是对口分配,很多人被分配到了企业,他们在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转型中纷纷下岗,因为学历低,年龄偏大,再就业成了问题,生存十分艰难。

八几年的学生不论考上什么级别的学校,都是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的,中专生虽然学制只有两年,但所学知识都是实实在在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很多人在日的工作中表现出色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对于现在没有下岗的中专毕业生来说,仍然是单位的中流砥柱。

八几年的人现在已经步入老年,很多女人已经退休,男人也将陆续面临退休,他们为国家贡献了青春和才华,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应到受到人们的尊敬。


榆树钱77542826

81年高中毕业,84年中专毕业路过。当年高考,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必须先预考,只有约40%左右毕业生能参加正式高考。大中专录取率近4%。如果没有记错,当年总计录取了27万多人吧。基本是这样。至于后来,多数人也都通过进修,自考等获得大专,本科以至更高的学历。很多人进入大小领导层也是新陈代谢的必然。至于说相当于现在的211还是985?自己算。

另外附自己的打油诗一首,算是交个作文:

想来都是敲门砖,有他无他只当年。

如今再去问来路,只是昔年一快砖。


Yahoo先森

我1992年中考,作为农村放牛娃,考分排名全县第37名,为了“城镇户口“,放弃重点高中的创新班,去杭州读当时的“全国重点中专“”,电力类的,县里只招两个人。读了四年,毕业后进系统。虽然,现在我手下有9名985学校的研究生,几百名本科生,但没能上全日制大学是我终生的遗憾。

职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毕竟不能和全日重点大学的学究型教育相匹敌,当你在专业和管理上都要有所突破时,必须依靠后续的自学来弥补,好在我们这些老中专生学习力还是很有底气的。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圈子的能量还是不容忽视,重点中学和大学期间的校友,是在行业和社会生活中相互帮衬的重要资源,这样认为是不是“俗”了点,但这就是现实。


老牛37939712

都是胡说。那时候是高考后,按分数线梯次录取大学、大专、中专的,城市非农业户口的还有机会继续录取技校。大学、大专录取率4%,中专录取率3%,高考升学率7%。你们想想是什么甄别率?跟现在的博士考取率差不多。 当时考学是农家孩子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


巫河基

1981年的中专生,论知识水平,就是中专水平。论学习能力,最差的放今天考个好二本没问题。大多数放今天能考上211以上大学,甚至985大学。

那个时代,许多人因为家庭困难,初中毕业就选择报考中专了(小中专),这些学生中,许多非常优秀,因为这样,以至于目前许多人很极端的说,优秀的报考中专,差生才报考高中,言下之意,哪些读高中考上大学的,反而没有那些连高考风险都不敢承担的小中专更优秀,这个,实在是说得极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