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州,有一种规矩叫“下数”!

正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客家人在做人做事方面同样注重规矩。有句老话说的好,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遇事首先要搞清楚“下数”才能实行。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等长辈先入座,亲戚来到,首先要给长辈倒茶。这些规矩用客家话来讲,就是凡事要有“下数”。如果一个人做事无规无矩,那么人们会说这个人“冇滴下数”(客家话,指不懂规矩)。所以客家人做事情之前,都要遵守一个规则即“下数”。

在梅州,有一种规矩叫“下数”!

在客家话中关于规矩的常语有:多“下数” “冇滴下数 “”唔知下数”。下数,量词,即次数。“一卜”构成“下”字,原指占卜问神的次数,远古时代是神崇拜的社会,人们要做的大事要事都要占卜问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意外和困惑都要占卜问神求知凶吉。占卜当然有其俗定的规矩,“多下数”即为某事而多次占卜问神,引申为多麻烦、多规矩、多意外之意;“冇滴下数”即遇事、做事时不按俗规占卜求神,即没有规矩、没有道理之行为。唔知下数,亦即不懂规矩。

在梅州,有一种规矩叫“下数”!

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下数”经常会被提到,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太一样,比如:佢每次登门都带恁(an31)多特产来,真系多下数。 这里的“下数”主要指规矩、礼节。又如:佢每次出门穿衣戴帽和化妆都要花一个多小时,真系十分多下数 。这里的“下数”比喻做事十分麻烦,繁杂。

梅县有一俗说:夏万秋个灯笼,十分多“夏字”(下数)。双关语,即多规矩、多麻烦。“夏万秋”楼是梅县著名的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现辟为客家民俗景区。

在梅州,有一种规矩叫“下数”!

如今的年轻人做什么事情都没那么讲究了,没那么多“下数”,凡事都能简就简。毕竟这很多“下数”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无从得知何以去遵循,所以这唔知下数的人应该会越来越多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