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中国第一支挺进汶川地震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时任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副主任、河南省首批赴四川汶川医疗救援转运队队长、党支部书记的乔伍营,临危受命带领由河南郑州市、洛阳市、郑大一附院等20个单位130位医疗专家、55辆救护车、指挥车组成的河南省大型医疗队,在星夜兼程开赴汶川抗震中,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为医疗救护车队开路,成功的将河南医疗车队第一个挺进四川汶川。在最关键的时刻,救治转运3000多个重症伤员,受到了国家和军队各级领导和灾区人民群众的称赞。在中国医疗救援史上谱写出了河南、郑州壮歌。

他们是中国第一支挺进汶川地震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

十年前,最难忘的一个词是“众志成城”,最难忘的一句话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008年5月14日上午10时,带着全省9000多万人民的重托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厅的热切期望,来自郑州、焦作、新乡、安阳、平顶山、洛阳六地市的130名急救人员和53辆救护车、1辆应急指挥车、1辆应急通讯指挥车,备足了大量的食物、医疗物品、药品、帐篷等救援物资在郑州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广场集结完毕迅速出发赶赴灾区。从郑州到资阳到汶川,2500公里,时任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副主任、河南省首批赴四川汶川医疗救援转运队队长、党支部书记乔伍营通过无线电对讲机指挥,55辆车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争分夺秒、日夜兼程,翻越秦岭、跋涉蜀道。

他们是中国第一支挺进汶川地震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

他们是中国第一支挺进汶川地震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

5月18日20时30分,当乔伍营带领河南医疗救援队70多名突击队员冒死进入汶川县城,正在开展救援工作的部队官兵投来了惊讶的目光,而正在指挥救援工作的阿坝州州长也闻讯赶来接见了救援队,当得知是来自河南而且经过了2500公里的长途跋涉进到汶川,他惊叹不已,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是怎么进来的?”,后来从他口中得知,河南省医疗救援队是第一支进入汶川的外省医疗队,而且是规模最大,又是救护车辆、医疗专家、抢救物品、药品三位一体的医疗队,这正是汶川最需要的医疗队。

他们是中国第一支挺进汶川地震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

他们是中国第一支挺进汶川地震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

▲河南省首批赴四川汶川医疗救援转运队队长乔伍营

乔伍营带领队员连夜展开抢险和医疗救治工作。急救车、直升机,废墟的帐篷里,处处闪现出河南医疗救援队员的身影。他们像队长乔伍营那样,发扬“铁人”精神,全力救治转运重症伤员。

由于灾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空气中漂浮着浓浓的地震灰尘,河水混浊不堪,还漂浮着一些动物尸体,整个空气中弥漫着恶臭味,乔伍营和队员们只能捂着厚厚的口罩,但队员的工作热情依然高涨,当天共救治伤病员797人,出诊4次,为1名骨折伤员进行石膏外固定。

他们是中国第一支挺进汶川地震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

▲救援队员、时任郑州市120急救中心特勤科副科长燕重远

在汶川倒塌的废墟上,每人每天两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队员许新建负责管理车辆,队员马旭东、燕重远负责管理后勤物资,每天要比普通队员多讲很多话,也多跑很多路,两个人的声音都嘶哑了。为了节约用水,他俩每天分喝一瓶矿泉水,到七盘沟的第二天,嘴上都出了疱疹。一些队员向支部书记乔伍营递交了火线入党申请书。乔伍营通过火线入党程序在汶川批准发展了第一批党员。

他们是中国第一支挺进汶川地震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

20日,汶川北线伤员开始正式向外转运,他们又担负转运伤员的主要任务,把需要转运的伤员从山里送到汶川县临时机场,安全的把伤员送上军用直升机。21日,救援工作正常开展,当救援队正在临时机场转运伤员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突然出现在现场,逐一慰问了河南省医疗队的队员们,并紧紧握住队长乔伍营的手,深情的说:“河南医疗队你们辛苦了!在灾区人民最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在第一时间赶到了这里,我代表国务院感谢你们!”,

他们是中国第一支挺进汶川地震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

▲救援队员(中)时任郑大二附院副院长陈瑞珍

23日下午16:00,送走了最后一批需要转运的伤员。乔伍营又接到新的任务,由他带领30辆救护车从原路返回成都,听由卫生部驻四川指挥部调遣。

乔伍营和队员们与七盘沟的5000多受灾群众惜别,群众含着热泪为他们送行。一位六七岁的小姑娘把一篮刚摘的樱桃送到乔伍营手里,哭着说:“叔叔你们收下这篮樱桃吧,谢谢你们来救我们,你们河南人太好了!”乔伍营的眼睛也湿润了说:“孩子,叔叔永远惦记着你们,如有需要,我们马上就回来……”看到这种场面,队员们都为之落泪了。

他们是中国第一支挺进汶川地震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

“120”被誉为一个城市的“生命线”,它的背后承载着一个城市数百万人口在面临车祸、灾难、病痛等紧急状态时“生还”的希望。在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郑州市,“120”——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义无反顾地承担起郑州市民的生命重托。

近年来,在河南省、郑州市领导的亲切关怀指导下,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积极建设现代紧急医疗救援体系,锻造紧急医疗救援的精兵强将,全面提升了省会突发事件的呼叫受理、急救指挥、信息汇集、紧急救治、人员和物资的储备等能力。目前,一个覆盖郑州市城乡的指挥有力、功能完善、反应灵敏、高效快捷、信息通畅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救援队员燕重远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这支救援队从通讯到电力保障、从水的保障到生活保障、医疗设施的保障和十年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再发生5·12汶川地震这种灾难,我想我们这支队伍会比十年前集结更迅速、保障更有力、救援更科学,会给救灾贡献更大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