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 企業騙補謀補彙總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 企业骗补谋补汇总

眾所周知,禁售燃油車、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的大趨勢。為了把握未來,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大力研發、推廣環保汽車,中國更是不例外。為了扶持新能車行業發展,中國實施了大規模的財政補貼政策,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

自2013年起,中國新能車就開始進入了快車道,短短四年之內,年銷量從1.76萬輛一直攀升至77.7萬輛,暴增60倍。在2015-2017年三年間,我國的新能車銷售量連續保持世界第一。更恐怖的是,僅2017年,國內新能車的銷量,居然佔據了全球新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在補貼的催熱下,中國迅速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大市場。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 企业骗补谋补汇总

然而盛世之中,往往會潛伏著不可預知的危機。新能源汽車比傳統能源汽車更為環保,國家對其進行大規模補貼,本意是好的,但由於缺乏監管,引發了一大弊端——騙補!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輛車的造車成本僅需6萬元,而國家政策補10萬元,企業只要把車造出來,再賣給關聯公司,即便把車全部銷燬掉,也能賺取4萬元差價。

《經濟觀察報》曾經報道過,某大型主機廠的兩位員工,辭職去了江蘇某地級市做電動車改裝公司,一臺車國家補貼10幾萬,一年就掙了幾個億。這種情況下,大量的企業打起了騙補的歪主意,它們有的在生產環節造假,粗製濫造、生產不合格汽車;有的在銷售環節作假,一手建廠,一手成立汽車租賃公司,隨後轉賣給自己的租賃公司,更有甚者還拆下電池循環利用,反覆騙補。

在2016年,四部委對全行業的93家企業騙補情況進行排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93家企業,騙取補貼的居然高達72家:這幾乎是群體式騙補!騙補車輛總計達到76374輛,涉及金額共92.707億元。也就是平均一輛車,企業騙補高達12萬!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 企业骗补谋补汇总

車企騙補之風盛行,讓大筆國家資金流入了私人腰包,再加上新能源汽車越造越多,再大規模補貼,財政根本吃不消。於是,補貼退坡成為了必然趨勢。新能源汽車的興衰,可謂是完全繫於補貼政策。當國家的退坡令突然來襲,而且比想象中更加迅猛時,所有人卻突然發現,新能車企業,無論是巨頭,還是小企業,居然都在群體性裸泳。其中:

比亞迪第一季度淨利1.02億元,同比下滑83%;

中通客車2018年一季度淨利119萬,同比下降97%;

安凱客車2018年一季度淨利潤-8197.84萬元,同比下降252.39%;

江淮汽車2018年一季度扣非淨利潤-1.55億,同比下降181.7%。

以前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大力扶持,環保是一方面,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在汽車領域實現對發達國家的“彎道超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沒想到,這反而讓一些企業養成了高度依賴補貼甚至是騙補的習慣。痛定思痛!既然補貼那麼多年,換來的卻是自主研發越來越少,那就斷了補貼。

國家能源局建立“退坡、調整、退出”機制。為了更好地引導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減少車企對國家補貼的依賴,國家主動對車企“斷奶”。國家財政部從2018年7月1日開始,大幅降低汽車關稅!利用倒逼機制,倒逼國產車企加大對研發的投入,提升自己的整體造車水平。

內有補貼政策退坡,外有外國汽車殺入,中國汽車市場即將大洗牌,汽車廠商們尋求發展需要破釜沉舟!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 企业骗补谋补汇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