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十三亿人民造不出飞机发动机?

我国起步晚!现在的喷气发动机基本都源于德国和英国的2战时的产品,2战结束后俄罗斯和美国就把德国的喷气式发动带回自己国内研究和仿造。而在2战结束时我国还在打内战,飞机都没有多少更别提发动机了。世界上最早的1代涡轮喷气发动机基本都是德国和英国2战产品的仿造品,比如MG15的发动机是毛子引进的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尼思”系列离心式涡喷发动机!

为什么中国十三亿人民造不出飞机发动机?

材料技术和精密加工技术不过关,没有哪1个国家能在所有方面领先。要知道当初苏联也是从日本走私了精密机床后才造出潜艇用的7叶大斜度螺旋桨的,西方国家间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了优势互补,但对中国许多东西是禁售的,所以只有自己渐渐摸索。

为什么中国十三亿人民造不出飞机发动机?

现代发动机最重要的就是核心机,只要设计出1款好的核心机那只需略加改动就能够大幅度提多发动机性能,比如美国的F100发动机的核心机就能够演化出好几种乃至十几种新型号的发动机。

为什么中国十三亿人民造不出飞机发动机?

体制机制问题。在过去,我国将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和飞机绑定在1起,飞机型号若不立项,发动机也不能立项。但是,飞机的研制周期是10~15年,发动机则是15~30年,这使得航空发动机的发展1直追不上飞机前进的“脚步”,而国家又急于将飞机投入使用,因而只能购买国外的发动机。

为什么中国十三亿人民造不出飞机发动机?

资金投入问题。由于航空发动机的结构非常复杂,只靠理论计算远远不够,还需要进行大量实物实验。在国外,1台发动机设计出来后,常常运行上千台样机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性能的稳定和可靠。而国内投资较大的发动机,也只有几十台进行运行测试,与国外的差距不言而喻。

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发动机落后现状的缘由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