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喵才张美吉:每个人都有一本《高管养成记》

2005年12月19日,国务院公布了《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最新修订案,规定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到主管税务机关自行办理纳税申报,从此“月入过万”正式从民间语境进入官方语境,成为了高端人才和普通岗位之间最标志性的分界线。

然而随着新经济地不断探索和传统行业格局的不断变化,这条分界线与国内人才市场的发展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脱节。

到了2017年,中国自主申报个税人数(也是就是我们俗称的“月入过万”人群)已经超过了千万,月入过万的人群比例构成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据媒体统计,2017年“移动电竞”这个传统社会分工中貌似不靠谱的行业,已经有7.6%的人群实现了“月入过万”,而五千至八千之间则达到24.4%(*数据来源新华网)——显而易见,关于“人才”的判断已经不仅仅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敏锐地觉察到从行业分工到技术壁垒,从区域经济到个人规划,求职者需要一套新的坐标系来清晰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定位,企业主也需要一套新的视角来审视新环境下人才的价值,另一方面人才行业也开始了显性的加码,拉勾、猎聘等市场中的老牌劲旅们也显性地开始发力,前者预计2018年赴香港完成IPO,而后者在去年9月完成D轮后也在预备赴美上市。

只是在张美吉看来,这种战术上的大开大合,或许只是资本与市场的独自狂欢:在入局之前,她的第一步是阅读那些被浮躁市场所掩盖着的人们。

对话人简介:张美吉,泛优咨询顾问有限公司CEO,优客工厂外部合伙人,vipkid从0到1的合作伙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专业,2009年获北大心理系人力资源专业证书,有13年高端人才甄选和企业管理咨询经验,2015年创立泛优咨询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泛优在2016年推出线上业务——喵才。

专访喵才张美吉:每个人都有一本《高管养成记》

人才、人脉和人力资源

创报:喵才的产品初衷是为创业圈的中高端人群服务,如何定义“中高端人群”的概念?

美吉:这群人占据了组织的关键性岗位,能给企业带来绝大部分价值,可以具体到有5-8年工作经验,年薪25w-50w。

创报:喵才从表面上看是一款通过自荐或熟人推荐完成招聘的产品,是一个类似于资源共享的平台,而传统产品大多通过筛选简历完成招聘,功能相对垂直。在您看来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哪些需求?如何分辨这些需求是不是伪需求的呢?

美吉:喵才表达的是对熟人人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资源沉淀这样一个需求。之所以会注意到这些需求,是因为经常看到有朋友在朋友圈发布岗位,也有帮朋友推荐工作的人,但彼此又并不认识。所以我就想,有没有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做资源池,同时大家有需求的时候就能想到它。这就是我做喵才的初衷。说它是不是伪需求,这样吧,给你举个例子,优客工场在天使轮拿了很多融资,但招聘的预算却很有限。优客做共享办公,在三年前跟别人解释这个概念需要很多沟通成本。

但熟人之间有信任为背书,别人会因为相信你,进而相信你提供的这个机会会大大降低时间成本,提高成功率。

创报: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种对人脉需求的迅速放大所形成的闭环,很适合猎头参与其中,“喵才”是否会设法避免成为猎头的“薅羊毛”工具?

美吉:首先,和很多业内产品不同的是,他们先切猎头,而喵才从一开始切的就是大众。其次,我们无法避免猎头来使用喵才,或者成为前期种子用户,我们并不排斥。同样地,如果猎头认为能帮助他们,这其实也是喵才的成功,但喵才的运营重点不会是猎头。

创报:那么对于中高端人群来说,他们“人脉扩散”的驱动力在哪里? 现在喵才产品中最直观的就是分享返现……

创报:没错,类似于返现这样过度地给用户让权的运营策略,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用户习惯,因为平台在未来需要花费大量运营成本去矫正……

创报:那么您所了解的“经纪人”(即推荐者)在喵才真实的收益情况是怎样的?

美吉:给你举个实例吧!有一个用户成功推荐了两个朋友,产生了大概6万块的收益。推荐者的收益就从6万块的基础中来,是比较乐观的。

创报:那么普通用户的体验如何?

美吉:从我们做的种子用户访谈来看,大家都在积极地为喵才献计,喵才做的小活动转发量都会过万。用户们都很期待喵才这样的产品。

专访喵才张美吉:每个人都有一本《高管养成记》

行业、市场和拓展中的边界

创报:喵才在企业端的应用体验如何?

美吉:目前喵才B端用户比较少。在喵才鱼塘中,很多用户希望把企业岗位放在喵才重点、定向地投放,只是平台有严格的审核标准。

创报:之前喵才在2017年的3月份到5月份有过一次功能上的削减,这种产品端的大概是来自于受众的调整,还是对市场变化的感知?

美吉:其实喵才从最初到现在都在不断的调整。首先,这是我自己对整个产品的一个认知过程;其次,通过不断进行用户访谈,我们也越来越清楚大家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认知不断清晰,团队也得快速转变。所以受众群体没有变化,是我自己对市场的预估是有经验主义的带入,是我判断有误。

创报:

和功能削减呼应的是,招聘(人才)产品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用完即走”属性……

美吉找工作是刚需,但很低频。所以,喵才做了升级,在线上增加了“职场技能培训”、“职场成长”音频板块,在线下有不定期分享沙龙做内容输出。学习是高频且终身的事情,我们一直坚信这一点。

创报:但这其中就有一个悖论,从目前的市场存量来看,人才领域内活得好的大多是大众导向,试图走高端路线的产品反倒叫好不叫座。

美吉:就像咸鱼和寺库,海淘有广大的市场,高端奢侈也有空间,得根据用户画像进行细分。传统网站死得快,主要在于信息断层和上下游匹配度低。喵才和同质化产品的区别在于,每个职位均来自线下合作多年的企业,保障岗位真实有效。同时,线下团队会跟进候选人与HR的反馈,做到双向信息对称,真正实现一对一服务(笑),高端人才值得我们一对一服务。

创报:如果从解决焦虑的角度来看,喵才实际上也入局了知识付费。但是,知乎没做到、得到没做到、知识星球没做到,在您看来,喵才凭什么去解决用户的焦虑呢?

创报:如果只列举创始人和KOL的亲身经历,“爆料”自己的晋升故事,但经历不等同于经验,一定程度上是不具备任何普适性的。所以,干货的实用性存在疑问,而且会随创造性的上升而下降,不符合中高端人群的职业特征,这其中是有矛盾的……

专访喵才张美吉:每个人都有一本《高管养成记》

创报:在职场中,洞察短板和弥补不足是一个自觉的过程,这让贩卖知识从现阶段来看变得很难。

美吉:团队做了十几年与人打交道的事,平时也从未停止与人沟通、交流,所以我们打造的并非单纯的“贩卖知识”,而是经验分享。大家一起在职场中进步成长,就像“高管养成记”,相信没有人会拒绝进步吧!

创报:那么回到人脉资源本身,行业内存在精准简历量不足、应邀面试率偏低、招聘周期长且成本高等问题,“喵才”是通过哪些具体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美吉平台有初审。填写过简历的用户,我们会联系本人一对一沟通,然后推荐最匹配的职位给他,当他看到理想的岗位时,就会有完善简历的心。其次,我们会保证每个真实高端人才都得到面试的机会,不会“闲置”人才。面试之后,我们会和两边沟通,做到双向信息对称,缩短时间成本。

创报:除了喵才,行业中还有那些比较好的模式?好在哪里?

美吉:虽是竞品,但就事论事,我很喜欢大街网的模式,也是我们正在打造的——站内及时沟通,新用户填写资料后,通过算法找到自己同行业甚至同公司的伙伴,从而实现社交,而不是纯粹的招聘网站。

创报:和这些产品相比,“喵才”在行业中又有哪些产品优势/劣势?

美吉:喵才好在真实、有时效性、能变现;劣势也如你所见,精准的量并不能跟海淘相比。

创报:有一个人才领域中被反复提及的痛点是虚假信息,不限于B端还是C端,您认为“喵才”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规避这些风险呢?

美吉:虚假信息在喵才是可以杜绝的。上游(职位)是我们合作多年的企业,信息绝对真实有效;下游(人才)来自顾问团队累积多年的人才库,这些人才都是“有过关系”或熟人推荐的,有信任背书,同时我们也在随时沟通联系。所以上下游的真实性也可以保障!

创报:在运营过程中,喵才经历过最严重的危机是什么?

美吉:现在大家看到的喵才是改版后的喵才。去年6月的喵才,是一种打造“全民经纪人— 共享身边优秀人才”模式。后面发现大家用不懂,人才也存在排他性,不像明星经纪人那种一对一的理念,所以换了一条路子。改版后的喵才,人人都是经纪人,人人都是应聘者,人才可以被任一经纪人推荐,而非特定。

经历、成长和创意落地

创报: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您看来是学历更重要还是能力更重要呢?

美吉:我一直认为相较学历,学习能力更重要。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学历是敲门砖、加分项,是锦上添花的武器。但对已经就业的人来说,这些会慢慢变得不那么重要,你的职场经历却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的价值观中,正直是第一位的。我对所有的客户都会进行选择,我会选择与我价值观、经营理念非常吻合的伙伴进行合作,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走得长远,短期利益并不是我的追求。

创报:从您的个人资料上来看,您从英语到人才玩了个“跨界”,其中的转折点……

美吉:一开始我想做导游,可以感受全世界的风土人情,所以需要语言做支撑。后来算是误打误撞吧,上学期间遇见了我的先生,就需要找一份工作,就到了我后来的公司,当时其实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但接触了之后会发现做猎头每天可以接触不同的人,而我非常喜欢和人打交道,对陌生事物也充满了好奇,这也是我想做导游的原因。所以根本上来说,初心没有变过。

创报:从做HR到如今转型做求职招聘的产品,您认为在思维上有什么转变?最大的转变是什么?

美吉:这其实是一种野蛮职业转型,之前是做自己的贡献者,但做平台需要找一群跟你有相同愿景、也有能力的人,让他们代替自己服务大家,影响更多人。这是一个从个体转为向群体服务的过程。

创报:“做有价值的事”被您视为人生第一信条,那在您看来, “喵才”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美吉:喵才最大的价值是我希望是它能影响、改变年轻人,毕竟将来是年轻人的天下,我想帮助他们变得更好、更优秀。正如我们的愿景——让优秀变得更优秀。

专访喵才张美吉:每个人都有一本《高管养成记》

创报:

您认为熟人背书模式在具体的使用时,比其他模式好在哪里?有没有不好?不好在哪里?

美吉:喵才贵在真实。人和商品不同,人立体、有温度,可以产生很多化学反应,一个人的全部不可能通过一张纸就能完全呈现出来,比如性格、喜好等等。熟人在中间就可以传递很多东西。熟人背书强调质量,选择了高背书,就要放弃在短时间内积累很大的数据。这就意味着喵才很难快速规模化。

创报:迄今为止,您认为喵才给哪个创业公司在人力架构上做出的贡献最大?

美吉:在喵才上,客户平等,不存在对谁贡献最大,我们竭尽全力为每一个用户做好服务。

创报:您给“喵才”规划的未来蓝图是什么样的?产品会往什么方向走?会针对性的解决那些行业痛点?

美吉:我希望影响更多的人,希望优秀更优秀,希望更多人拥有职场蝶变的机会,但我想得更多的是踏踏实实做产品,丰富产品内容,让更多用户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创报:在您看来高端和大众,哪种线路会先走到头?还是能并存?

美吉:这是两种商业模式,在未来其实可以共存。但喵才相当于招聘领域的消费升级。对海量信息的获取,过分地透明就是不透明。同时,中高端是少数,定向为少部分人服务才是喵才要走的路。

创报:在行业未来的发展中,该从哪些方面去提高信息可信度?

美吉:这些需要科技手段来规避,比如企业信用记录。人也是一样,在科技面前会更透明。喵才打的就是这样一个基础,基因里有对企业真实性的追求,追求的就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创报:在各种产品都大喊社交化的今天,“喵才”将来也会做社交吗?

美吉:我对社交的理解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未来大家会回归精准社交。我不否认将来会社交,但至少不是现在的重点。还是那句话,并没有想那么多,还是想用高质量内容吸引用户。

创报:我知道泛优给优客工厂、VIPKID这些企业输送了很多人才,请问用一个词汇来形容彼此在未来的关系,您会选择那个词汇呢?

美吉:共赢吧!客户成长的好,喵才也会变得更好。

创报:请问“喵才”在短期内会有融资计划吗?

美吉:在3月份可能会启动A轮或pre-a。

创报:喵才有过自我反哺吗?喵才的人才通过“喵才”进入公司之类的……

美吉:有的,公司的技术合伙人和PR都是喵才最初的种子用户推荐的。

创报:您有没有给喵才定小目标呢?

美吉:

第一,在用户数上,希望能半年做到5万精准的创业领域用户数吧,第二,希望从A轮到C轮到有200到300+吧;此外,还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伙伴能加入喵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