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撑起知识经济,知乎迈过的5道坎

除了饭局,每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也总是能诞生打破固有认知的新概念,比如最近争议不断的“知识经济”,就在知乎CEO周源的演讲中迎来了新的关键词:超越刻板印象里小众亚文化圈的“知识分享”。

这是知乎作为知识经济领域“独角兽”的特权,或者说从中国互联网行业有“知识经济”概念的那一刻起,正是这种不断“破立”才最终撑起了现在的现象级行业体量:

在他们诞生之前,互联网上的知识是生活在搜索引擎里的“信息”,人们只有被动接触和单向输出两种行为;在他们成长之前,互联网上的内容只是让产品运转起来的附属品,人们只在乎有而不是好……

从0到1,我们可以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中迈过的五道坎,收获许多有用的信息。

从0到1撑起知识经济,知乎迈过的5道坎

第一道坎:“知道”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错的

从0到1撑起知识经济,知乎迈过的5道坎

内容质量的保证成了大问题,形成了最致命的痛点。

知乎上线后的第一批用户也多是靠“种子”用户扩散而来,其中多为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比如早期的互联网从业者,金融学者,与此同时还获得了李开复的天使融资和启明的千万美元投资。

正式开放注册后,用户数更是急剧增长,从量化的数十万数级增长到了百万,逐渐形成了“精英”社区,高质量的用户和强大的用户基数也成了知乎的强优势。

第二道坎:内容需要分好坏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产品消费者越来越多,就意味着公司越来越好,然而知乎在用户基数不断扩大的同时,内容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创立之初,知乎的用户基数小,所以内容层面靠人工审核就能很好的进行社区管理。但面对用户基数的急剧增多,用户水准参差不齐的问题,人工审核显然失灵了,知乎面临着“内容管理”的坎,这关系到能不能维护知乎良好的社区氛围。

“折叠”这种介于删除和置顶间的“软手段”就发挥了作用,涉及任意一点都会被“软处理”:

其一,答非所问,这就如写考试作文一样,写的跑题了写的再好也没用,不是别人想要的;

其二,被用户多次点击无帮助,经过审核有违规内容的,用户也变成了“监督者”;其三,管理员发现内容涉及垃圾广告、粗鲁低俗用语的有权强制折叠。

在用户、管理员共同的“监督”下,“折叠”的运用维护了社区氛围,使得知乎迈过了“被滥化”的坎。

第三道坎:给用户留下成长空间

知乎虽然拥有大量高粘度用户,但变现能力与过亿的用户数量刚好形成强烈的反差。即使是知乎大V也同样面临影响力得不到很好转化变现难的问题。

知乎的变现问题已经威胁到大V的留存,所以从前两年开始,知乎也在积极谋求变现的方法。

知乎于去年愚人节推出了“值乎”,主要依靠“花钱才能看”和“免费部分,后续付费”两种方式,实现知识变现,这算是较早的商业化变现探索。

原生广告也在不久上线。其实按照常人的思维,按照“内容变现”的常用手段,广告变现不失为很好的选择。但知乎在广告变现层面是很“苛刻”的,知乎做的广告讲究维护用户体验,所以即便变现的方式主要集中在广告,但对广告主的调性以及投放内容的质量进行高标准“限流”,显得略有些“薄利少销”。

此外知乎还做了新尝试,比如9月末开放了机构号注册,最近又上线了“知乎私家课”,一款主打及时性、结构化的音频付费场景产品。知乎的变现问题也在一次次的动作下得到了定量的解决,早期变现的坎是迈了过去。

探索变现的过程也成了知乎产品矩阵逐渐形成的过程,“连接人”的生态链也正在逐渐成型,这将更有利于打造商业化闭环,在闭环里谋求变现。生态链的进一步搭建为知乎长远的变现铺好了路子。

第四道坎:留住内容的知乎标签

对于此知乎的做法很明确。在非标品属性层面,知乎针对不同属性,设置准入门槛,“拿证说话”管理知识商品;鼓励售后评价,更率先提出了“七天无理由退款”,从商品门槛、建立评价体系和售后体系三个维度确保了消费者体验。

第五道坎:知识应该怎么分享

“分享经济”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概念,直到国家发改委在今年7月印发《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人们在集中讨论“分享与共享”的区别。更关键的是,“分享经济”似乎是针锋相对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实体领域,表示所谓的“共享”就是是对资产运营的重新包装。

所以知识如何从“共享”转移到“分享”,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根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相关数据显示, 2016 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 34520 亿,比上年增长 103% 。其中知识技能增长迅速,年增长率高达205%。

“分享经济”在悄然的增长,知识技能的增长在其中最为突出。而知乎的“知识分享”在数据的增长中被赋予了时代的活力,这是一种新概念。迈过“知识付费”的坎,基于“知识分享”知乎对精英也有了新的定义:“每一个认真分享知识的人都是精英”。

打破“精英”壁垒,基于“知识分享”的知乎,可以避开故步自封、闭门造车类的结局,这是一种长远的眼光。

不管是基于前人的历时性分享,还是基于当下的共时性分享,都会让知识更有价值,更好的推动社会进步,迈过了“小格局”的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