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的穆斯林國家:比基尼與頭巾並存,曾被譽為中東的瑞士

在很多人眼裡,穆斯林國家是治安較亂與豪氣沖天兩種極端並存的地方,哪怕到了歐洲地界也被吐槽滿滿。比如法國最亂的地方是阿拉伯人聚居的街區;德國最亂的地方是土耳其裔社區;連俄羅斯最亂的地區也是北高加索的穆斯林集中區。穆斯林國家豪氣沖天的也很多,比如巴林、沙特、阿聯酋以及卡塔爾等等。

另類的穆斯林國家:比基尼與頭巾並存,曾被譽為中東的瑞士

根據世界銀行2014年的《穆斯林世界》報告顯示:穆斯林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的23%;62%在亞太地區,20%在中東和北非,15%在非洲撒哈拉以南;除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外,歐亞大陸的乾旱地區基本都屬於穆斯林國家。所以,位於亞洲中南部又緊靠地中海東部的黎巴嫩,就成為今天所說的最另類阿拉伯國家,另類到比基尼與頭巾並存,完全沒有世俗眼中的穆斯林國家印象。

另類的穆斯林國家:比基尼與頭巾並存,曾被譽為中東的瑞士

透過飛機舷窗看黎巴嫩,與其他中東國家貌似沒什麼區別,一樣的沙海相連,一樣的黃沙滿地。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黎巴嫩曾經是穆斯林世界最耀眼的一顆“明日之星”,其金融與工農業的實力之高,連多數歐洲國家都難以望其項背。60年代被稱為“中東瑞士”,30年代轉型旅遊業後的首都貝魯特又被稱為“中東巴黎”,也可以說,黎巴嫩嘗試轉型的經驗給阿拉伯國家帶來了難以估價的財富,迪拜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幾乎是照著黎巴嫩的原型去模仿。

另類的穆斯林國家:比基尼與頭巾並存,曾被譽為中東的瑞士

可惜的是,一場長達15年的內戰把黎巴嫩給打回到“解放前”,其經濟受損程度之深用了20多年都沒完全恢復。1970年就做到了年接待300多萬遊客的傲人佳績,如今一年接待的遊客還不到沙特四成,經濟以及生活條件就更不必說了。長期地處各國夾縫中的黎巴嫩,既是中東公認最宜居的地區,同時也是各國爭端的最前線,給黎巴嫩帶來的唯一好處,也就只剩下一個“最開放的穆斯林國家”了。

另類的穆斯林國家:比基尼與頭巾並存,曾被譽為中東的瑞士

無可選擇的地緣位置是黎巴嫩偏向西方世界的最大原因,藉助與敘利亞之間的兩條山脈,從早期的波斯到中世紀的阿拉伯、土耳其以及敘利亞等國,都沒能徹底征服黎巴嫩。隨後的法國殖民又帶來了西式教育和文化,脫離法國後還獨創了三大教派共管制度:總統以及軍隊由基督教人士擔任,總理內務由伊斯蘭遜尼派擔任,議會50%議員以及議長由什葉派擔任。這個制度沿用至今給黎巴嫩帶來了“獨善其身”誰也不得罪的好處,連伊拉克都模仿照搬。

另類的穆斯林國家:比基尼與頭巾並存,曾被譽為中東的瑞士

沿襲法國的管理制度也讓黎巴嫩成為穆斯林世界最不排外的國家,總面積10萬平方公里生活著600萬人,卻有18個被正式承認的宗教。更不可思議的是,黎巴嫩允許每個宗教都建立各自的法規和法庭,主要管理各教派內部的婚姻、監護以及繼承等事項。換句話說,黎巴嫩並非傳統意義中的穆斯林國家,沿襲大部分穆斯林國家傳統的同時,又不限制其他教派的自由,比如天主教面臨難題時可尋求梵蒂岡主教的幫助......所以,在黎巴嫩經常能看到“頭巾與比基尼並存”的現象,匪夷所思的宗教大熔爐。

另類的穆斯林國家:比基尼與頭巾並存,曾被譽為中東的瑞士

另類的穆斯林國家:比基尼與頭巾並存,曾被譽為中東的瑞士

在過去的幾千年中,黎巴嫩從最初的腓尼基人家園開始, 就連續的被亞述、波斯、希臘、羅馬、阿拉伯、法蒂瑪、十字軍以及奧斯曼土耳其等民族佔領,連哈利勒吉伯特(基督教著作《先知》的作者)都驚訝的稱道:這種現象幾乎是全球僅有的,因為這些民族並非短期佔有黎巴嫩,幾乎都給黎巴嫩留下了專屬各自民族的文化。

另類的穆斯林國家:比基尼與頭巾並存,曾被譽為中東的瑞士

所以,黎巴嫩的另類也可以說從幾千年前就被註定會形成,更為有趣的是,黎巴嫩如今的教育和節假日也分各自不同的宗教,所用曆法也分基督教和伊斯蘭年曆,再加上國家法定節假日,比如工人日、獨立日等等,這個國家差不多每隔幾天就會有一個節日......這也是黎巴嫩各大海灘人滿為患的主要原因,絕大部分都是本國人。

另類的穆斯林國家:比基尼與頭巾並存,曾被譽為中東的瑞士

黎巴嫩的另類還體現在對難民的寬容度,哪怕曾經的敘利亞多次入侵黎巴嫩,但西方制裁敘利亞導致數百萬敘利亞人逃難時,只有黎巴嫩敞開國門接收難民。如今的黎巴嫩也是全球難民最多、最集中的國家,至少有100萬敘利亞難民暫住在黎巴嫩東部的貝卡谷地區,這個胸懷別說穆斯林國家,就連歐美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都沒有。

這就是最另類的穆斯林國家,比基尼與頭巾並存,曾被譽為中東的瑞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