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又有教师辞职了,为什么农村学校留不住年轻教师?

19大后,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教育人,我认为,关注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应该首先关注人的因素,也就是农民,因为,任何时代,人,都应该是最高的价值!而关注农民,最重要的是关注农民的孩子,也就是关注农村教育的教育问题,因为,只有教育、唯有教育才是真正的基础中的基础,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那么,关注农村教育的第一要务是什么呢?按照上面的逻辑,依然是人的因素,我以为,首先要关注的是农村的教师——只有教师、唯有教师,才是教育的基础!没有学校,山坡上可以教育;没有笔墨,沙地就可以教育;可没有教室,谁去教书谁去育人呢??

对于教师,要招得来,你招不进来,那还不是没人?仅有招得来不行,还要留得住,几年就走了,有多少意义?

近几年来,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的年轻教师辞职的现象,并不鲜见(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但我去一些乡镇了解过——也不是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只能侧面反映出一些问题。当然,城镇包括城市,也有类似的现象。我还写过一篇文章《辞职有风险,决定需谨慎》来听性和告诫),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位农村教师的辞职信,说实话,看的我是心痛如绞,泪眼朦脓。现将这位老师写的一首小诗贴出来,随便向他(她)表达敬意:十年寒窗误为师,滇南深山甘苦噬。数载孤苦无人问,一朝别离愿再期。”

那么,年轻教师为什么辞职?我想,原因不外乎如下几个:

1.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原因。既然是农村,交通、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肯定和城镇特别是城市,还是有差别的。教师首先是人,追求更便捷的交通、更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也不能动辄进行道德绑架。

2.个人的价值取向原因。社会已经进入多元时代,人的追求日益多样化是客观存在的,年轻教师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不会再像特们的父辈、祖辈一样,安于现状,他们有自认为更高远的追求,更高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于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选择离开。当然,年轻教师大多是80、9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不能吃苦,也是一个因素。

3.工资待遇差的原因。现在教师的工资待遇,整体还是很低的,特别是农村的教师,他们的工作环境如此之差,待遇又不尽如人意,一些年轻教师,就选择了离去。但这一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得到改变,《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后,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或许会有明显的改善。

4.地方认同感低的原因。以前的农村教师,大多是本乡本土人士,他们往往在一所学校就是一辈子,而现在,通过公招进入教师队伍的,大都是外地人,而农村的学校,普遍规模小,教师也相对较少,年轻教师缺乏认同感,长时间的心理孤独,自然会产生辞职的想法。

5.工作困难的原因。农村的教育,其实困难是很大的。由于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留在家里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位,使教育难度陡增,部分年轻教师不能应对,所有选择了离开。

6.展示平台缺乏的原因。农村普遍较为偏远,教师的工作做得好,也很少有展示才华和能力的平台,也缺乏培训进修的平台,时间一长,成就感越来越差,工作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年轻教师自然会产生辞职的想法。

我还是认同老一辈教育管理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我想再加上一点“平台留人”,要想留住农村的年轻教师,为农村教育保存力量,为振兴乡村保留希望,还是要在这几点上下功夫。



三水三心

首先我本人是一名农村小学音乐老师,对于农村留不住年轻老师这个问题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第一,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出校门志向都比较远大,都想一步登天,根本不想当老师,然后对于那些校园通过招聘或者教师招聘考试考到农村学校的年轻老师,一看到农村的环境显然跟大学校园的象牙塔没法比,自然选择离开。

第二,工资低加上找对象比较难,因为在农村首先可以考虑在学校找对象如果学校没有合适的,那基本上找对象来说太难了,因为首先年轻老师精神层面要求比较高,所以都不愿意在农村找对象,再加上工资比较低,不够养家糊口更是造成农村年轻老师流失严重。

第三,没什么社会经验心态不成熟稳定,因为刚毕业大学生虽然刚开始稳于扎根与农村,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看到周围的同学在大城市发展都很好心里就会产生落差感,然后就会后悔没去趁年轻多出去闯闯,说不定哪天心血来潮说走就走,从而导致没能坚持守好自己的岗位,造成年轻老师空缺。

第四,由于现在社会当中精神享受对于年轻人很重要,然而农村有的学校没网,周围没有什么娱乐场所,使得年轻老师都不爱去农村学校,毕竟年轻都有一颗娱乐的心里。

以上四点就是我个人观点,我个人呢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也是觉得老师这个行业不适合我,于是去深圳打拼过,然后也做过很多行业,后来随着反复思考,觉得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能做你喜欢的专业,并且能够用你的专业当成你的职业一直坚持下去,那么你一定会从事的很开心快乐。



时运捷

时间进入2018,城乡各行业发展大步向前也各有不同,教师行业备受关注,尤其是乡村教师,辞职转行越来越多,其背后原因引人深思。为什么乡村学校留不住年轻教师,相比城市来讲趋势更加明显,此种情况痛点有二,其一,为什么是乡村学校,其二,留不住年轻的教师,首先,对比城市来讲,乡村条件艰困,交通道路,生活条件多有不便,个别偏远地区甚至有明显差距,国家近来虽然注重农村农业农民等三农问题,也在农村教育事业加大投入,资源资金等倾斜扶持,然而进展不如预期。其次,从现实层面来讲,教师是受人尊重的职业,但说到底也仅仅只是一份工作而已,教师也要生活开销,也要养家糊口,目前现状乡村教师收入较低,大多数亚历山大,情况不改善,长久下去滋生辞职念头另谋生路也是必然。最后有一点,年轻教师更甚,为什么,年轻人多有冲劲有干劲,心怀远大志向,随着社会发展,交通越来越完善,信息流动,地域流动愈加自由,年轻教师也想施展更大的抱负,奔向更辽阔的天空。所以,唯有更公平的教育环境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来看,这条路任重而道远,要从脚下开始走。


王高坛

人往高处走,谁往低处流”,不仅农村学校留不住年轻老师,农村也是大量的年轻人奔赴他乡。

并不是所有农村

首先,我想说并不是所有的农村都是这样子。

例如,毛坦厂中学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深处的毛坦厂镇。下图是毛坦厂中学的盛况。



还有华西村,南街村,以及城市的郊区的农村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呢?

当我们除去这些较好的农村之后,我们发现农村和落后就要划等号了。

为什么是年轻人

年轻就是资本。趁着年轻还可以做一些改变。



岂止是年轻老师离开农村,年轻人都想方设法前往城市里。因为那里意味着希望。城市里有什么好处,这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留下来的老师靠的是什么

下面这张图,代表了农村教育的现状。也许夸张了些?

留下的年轻教师考的是责任,是品质,是信仰。却唯独没有物质。

我们敬佩他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数量稀少;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做同样的事。英雄是苦的,是付出了巨大牺牲的。

未来会更好

不过,近日国家对教师整体和农村教师又有了新的优惠政策。我们对农村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


庶民不议政

过年时正好到村里的小学去看了看,现在和我们那时上学有了很大的变化,硬件设施添加了很多,教学楼、宿舍等变化不小,体育课、音乐课等有专门一栋教学楼,里面的器材都比较齐全,新建的部分是由爱心企业捐赠的。

硬件条件来说不算差,教师也有专门住的地方,不需要花什么费用,都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养了无数的人才,桃李满天下,可如今乡村教师很难留住年轻教师,究其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孤独寂寞难耐。精神的折磨恐怕是最难熬的,在农村当老师,就是本村的还好,放学了可以回家,可如果是外地的,学生放学后都回家了,留下自己守着学校,找个人说话的都没有,这种孤独感短期的话还能忍受,长期的话肯定受不了。

2、收入微薄难以养家糊口。在学校附近的水渠那,正好碰到以前的老教师在杀鱼,其他人问他过完年还教不教书了,他说不想教了,太累人了没什么意思,一个月工资2500元,还是选择退休算了。在农村教书几十年,这点收入的确难养家糊口,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一定的补助,但也收入不高。



3、找不到对象。

年轻教师如果长期在农村教书,找对象都很困难,社交圈很窄,如果是男教师,娶当地女孩的话也绕不开彩礼的话题,很多人虽然嘴上说当老师铁饭碗好,可到实际时会觉得没有经济能力。如果是女教师,基本上是不愿意嫁在本地的,毕竟读了大学,绕了一圈又嫁回农村了,多少会不甘心,一般都会选择嫁到城里。

4、看不到发展希望。农村老教师比较多,很多岗位都是多少年不变的,年轻教师过去也得论资排辈,评职称什么的更是难上加难,看到那么多老前辈,似乎看到了多少年后的自己,年轻人如果看不到未来,那肯定是难以接受的。



5、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近些年各种利好不断,说要大幅度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可现实是光打雷不下雨,什么都没看到。单说给执教30年的乡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一事来说,有些地方通知登记了却没发证,有些地方什么消息也没有,这不花钱的都这么拖拉,让不少教师寒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