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嘉陵江打捞出一批文物

2006年9月10日下午, 沿口镇泰山寺村嘉陵江上北滩段的挖沙船在江中挖沙作业时,打捞出23件块状和棍状金属物。经市文物专家鉴定, 这批出水的金属物应属于明清时期铸币的铜、锡坯锭。这批币材坯锭, 包括锡坯锭9件, 铜锭14件。锡坯锭上, 发现有“贵西甲寅” 等纪地纪年铭文。经四川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 这批打捞出水文物的时间应在清代。

锡锭

计9件。方形, 斗状, 上阔下小, 壁面光滑, 因长年沉于江底, 个别锡锭表面出现坚硬的钙质层,。表面铸有四字铭文, 阴文, 立排右行, 行两字, 字径60mm, 楷书, 顺读, 模铸。

武胜嘉陵江打捞出一批文物

铜坯锭

计14 件。长条梯形,面狭底阔, 青铜质, 素面,铸模, 浇铸口为底部, 面壁光滑, 因长年被江水浸蚀, 表面呈红铜色, 但无锈蚀现象。具体数据如表。

武胜嘉陵江打捞出一批文物

武胜嘉陵江打捞出一批文物

两点认识

一、这批打捞出水的锡、铜坯锭, 形制统一规范, 锡锭的重量大多为标准的15kg左右, 青铜锭为5.5至6kg。从以上两点分析, 应当为贵州当时所生产的、专用于铸币的坯材。

二、从“贵西甲寅”铭文可知, 这批币材为清代贵西道所铸。

(原节选于《中国钱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