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从自卑转为自信?

tiger-liu0816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

宋振辉


宋振辉,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中共党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40余年,儿科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妇专委、懋德服务中心志愿者,现返聘于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专家门诊,房山区第一院心理咨询,有丰富的儿内科临床经验,从事心理咨询10年以上,擅长早期教育、青少年心理咨询、家长课堂、青春期健康教育。

自卑与自信都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孩子自卑心理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方式、孩子成长的环境、家庭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在幼童时期,有些家长没有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动不动就否定孩子的行为。甚至指责孩子是笨蛋、是蠢猪,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促使孩子感觉到没有安全感、没有自信、从而失去了自主。

举例来说,有一位育儿嫂看护4岁小朋友,小朋友喜欢在自己家的墙壁上用笔涂鸦画画,育儿嫂看到后阻止孩子。没想到孩子的妈妈看到后,不仅没有责怪孩子,反而鼓励孩子说:“我儿子画的真好,将来一定成为一个知名画家。”结果,这个孩子真的成为了一名有成就的画家。这个案例说明,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给孩子潜藏下两种不同的发展结果。

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自卑的孩子,一般都是从胆小开始的。孩子胆小本来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家长不加以引导、训练、鼓励。而是这也不让动,那也不让碰,从而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活动空间,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失去了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机遇。孩子在小朋友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弱化,自然而然的就形成自卑。

还有一种孩子,受家庭条件的局限,在小朋友之间比较起来,吃、穿、住、行、玩有一定差距,这种孩子的自卑,是从不善于表达开始的,他们不爱说话,把自卑埋藏在心底。在生活中易受冷落、不被人关注,甚至有时被人歧视。

孩子的自卑是幼小的心灵后天形成的,由自卑转化为自信也是完全可能的。只不过需要家长和老师要细心的早发现孩子的自卑情绪,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合理引导,树立信心,让孩子的心理逐渐强大起来,使孩子从自卑中解脱出来,转化成一个活波可爱的、有自信的小朋友。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孩子自卑,不自信,家长先问自己,孩子做错了,有没有打骂过孩子?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有没有常常夸奖孩子呢? 想要孩子自信,最重要的还是从家庭教育开始。

1.孩子犯错不斥责 孩子做错了,倘若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孩子,只会让他更自卑,胆子更小。 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不能嘲笑孩子,更加不能辱骂孩子,好好沟通,先问他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一起寻找原因。 哪怕是日常生活的,不爱洗手,不爱打招呼,不喜欢收拾玩具,桌子,床铺。也不能责备孩子,而是和他一起收拾,示范给他看。让他慢慢养成这个习惯。

2.及时表扬 做的好的,做的对的,就要及时表扬。 比如和老师和长辈打招呼,让座给需要帮助的人,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不管多小的事情都要及时表现。让孩子觉得自己做得对,做的好好,慢慢自信就积累下来了。 大的场合,比如当着很多人的面上台讲话,上台表演,等等,做的好的就更加要及时表现,鼓励孩子。下次就会表现得更好了。

3.倾听孩子的需求 多耐心倾听孩子。也许他做错了一件事,但是理由却可能会让你吓一跳。 也许他想要把美味的饼干装起来,留着给爸爸妈妈吃,却不小心碰碎了玻璃。 孩子犯错的背后,都是一颗纯粹的童心。 孩子的每个需求,也是真实的渴望。

4.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 多尊重孩子,给足孩子选择的权利。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鞋子,到去哪里玩,再大到做什么重大事他的意见。 让孩子有参与感,孩子会觉得有话语权,爸爸妈妈尊重我的意见。自信以前倍增。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让孩子多独立做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刷牙洗脸穿衣服,洗袜子毛巾,除了自己的事,家里的家务,擦桌子拖地。等等,家务事也可以参与进来。 孩子做的越多,满足感越强。这个时候就要,及时鼓励表扬孩子。

6.制定计划 和孩子一起制定相应的计划。一个个完成它们。比如出行,画画,看书,做手工。等等 孩子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自然会胸有成竹。信心也会越来越多。 而且完成了任务的时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7.遇到难题时,鼓励孩子独立完成 遇到难题了。孩子都有退群心理。这个时候,要多鼓励,多支持他自己完成。可以提示,可以帮他分析,但是不要全部帮他做。要让他独立完成。 因为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完成一件事,他才感觉到满足感,成就感。 8.不要和其他孩子比较 不要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你多和人家学学。你天天就知道玩游戏玩游戏…… 太过唠叨的妈妈孩子都不喜欢。 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有长处,也有短处。多肯定孩子的长处即可。

9.多带孩子出去长见识 孩子见多识广,博学多才,也会更加自信。 很多都看到过,学到过,在学校,或者在同年孩子一起时,表现的知道的更多,更加出色,那么孩子也会受欢迎,也会自信。

10.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要言必行,行必果!对孩子的承诺要做到,不辜负孩子的信任。对孩子的话放在心上,认真对待!。做事做人都如此,以身作则。孩子也会学习到你身上的的优点。 其实自卑分别存在于心理层面和现实层面,二者相互影响。 心理层面的自卑往往是由父母长期的漠视、忽视、打击、过度期望等行为引起的。即使这个孩子在别人眼里已经是品学兼优也消除不了他内心的自卑。 而有的孩子尽管很普通,但因为父母的关注,鼓励,信任和欣赏,性格开朗大方,不容易挨欺负,是个“有气场”的孩子。 另外一种自卑就是现实层面的。学习成绩一般,特长没有,不善于与人交往。在班级里如同“透明人”一样。这种情况,父母就要一项一项地帮助孩子赶上来。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群体中占有一定地位,这也是本能——攻击性的释放。总要有一项技能用于释放象征性的攻击性。这需要父母帮忙。 综上,具体分析孩子自卑的原因,心理层面的自卑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育儿方式,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现实层面的自卑就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帮助督促孩子赶上来。 自卑、自信之类的自我评价,全部都是后天而生,因而假如孩子出现自卑倾向,甚至已经自卑,那么父母最好是引起一些重视,有意识培养一下孩子自信的感觉。 自信、自卑,即是认知上的自我评价,更是一种感觉: 是的,自卑、自信,在孩子7,8岁前,也许对于这种感觉会更重要,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性认知。 但是,那份父母、老师、别人对待自己时的态度、行为、言语等,一定会带给孩子一个深刻的感觉,这份感觉若不加干预,等到10多岁以后,逐渐会解释、理解为自卑、自信的一种认识、感觉等整个在一起的一个心理体验及外在行为表现。 对于小朋友时,以增强他/她感觉为主,10多岁后以行为与解释结合进行。 小朋友如何增强自信: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生气质,有些小朋友是安静、偏于自娱自乐、不喜好合群或者说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这种情况下,不能错误的把小朋友不喜欢社交的行为、在他人面前显得生分退缩的行为认为是自卑,或者不够自信,这只是孩子内向型倾向。 区分错误类型,你就会让孩子承受更大的压力去面对外部,有时候反而强迫出一种自卑感觉出来。因为,这样的硬硬的把孩子推到一个社交环境中,相当于拿孩子不擅长的领域与其他孩子比较,只会让孩子受到自己无法承受的压力之下。 需要全面的观察孩子的表现。对自己孩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晓自己孩子在各种情形下如何处理事情,最关键的是观察孩子的状态。 如果孩子在没有影响的情况下,在某些场合下显得退退缩缩,在有些况下生态自然,那么就可以从这些细节上判断自己孩子的大概状况。 假如,突然你发展孩子的状态有些反常,这时候就需要介入了解孩子发生了什么?是问孩子,而不是以大人的视角去判断、理解。比如说,孩子说有人打我。你可以是学生暴力。但是通过了解,是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发生的,当时过程是什么,通过细节去了解。然后,根据自己判断,再去老师一方了解,同时不断观察孩子状态情况,获得一个全面信息。 学会了观察孩子状态之后,你就能够在孩子面对一个事情、情景时,如果孩子有退缩倾向,则询问孩子的想法、感受,从大人做示范、带着孩子一起做、跟在孩子后面支持做、放手孩子一个人去做,这样循序渐进让孩子建立起信心。 毕竟无论什么气质类型的孩子,都会面临必须一个人去做的情况,比如,排队领取物品、别人插队时告知别人等等。 在支持孩子时,切勿着急,一定是循序渐进的,也许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只要你能看到变化,这就说明有对了路。每个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大人得学会等待。 还有,父母需要学会示弱!尤其是聪敏又急性子的父母,最容易看不得孩子“不聪明”。 然而,每个人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当孩子状态正常的情况下,父母就是等待,等着孩子慢慢长大。 过于自信的孩子怎么办: 自信,会助长孩子在自信领悟的“固执”。所以,父母又得需要引导孩子理解,事物是辩证的,换个角度看,可能又会另一番景象。 如此以来,既能让孩子拓展看问题的角度,还能让孩子心灵弹性更大,能够更好的面对一些挫折、挑战。 孩子的状态始终是动态变化的: 父母,最需要是保持持续的关注、观察。然后了解、确认后再进行介入,在不必要的时候,请保持克制!因为孩子恰恰在一定压力下,能够让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成长! 耐心,也是父母需要的能力。多花点心思观察,聊天中判断,在孩子自己处理后再观察。 切记不要与其他孩子攀比。因为每个孩子是不同的,如果要比较,就是比较孩子状态的变化。


花道土豆

我认为自卑的孩子性格多为内向,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不仅对别人不了解,对自己也不了解。总是把事情想象的难度很大,自己的能力一定完不成,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孩子会越来越孤僻。要想改变这总现象,首先大人应该做到陪伴孩子,并且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开阔一下眼界胸襟,先从登山、骑行、游泳等体育锻炼开始,再到足球篮球等需要多人合作的项目,先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多鼓励孩子,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做好。然后多带他参加人多的活动,多鼓励孩子,就算他做不好也不要说他不好,可以夸他做的不错,如果这样做会更好!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认识。然后锻炼孩子的挑战精神,要做到明知做不到也要尽最大努力去做,做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并且要每次做都会有进步,这样孩子就会认为没有什么是不可超越的,就不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就会变得自信。这个过程中大人或朋友的陪伴、鼓励、引导很重要!并且需要很多技巧,不了解的话可以多学习。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一起努力终会成功!


疯狂GUY

一,多赞扬,多鼓励。

孩子特别是在小的时候,对世界的好坏,以及各方面都没有自己的认识,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引导。

其实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有很多自己的创造,想象力,比如国内很多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乱涂乱画,把家里墙面搞的一团糟,但是国外的有些家长则不然。

有些甚至会专门留出来一个墙面让孩子随意涂鸦,当然最好买一些可擦拭的,以及很大的墙壁版,这样既不会弄脏,还可以让孩子玩的开心。

更重要的是,要多鼓励,“哇,宝宝画的真棒”“可以给妈妈讲一讲你画的是什么吗”之类的,可以在早期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二,多给他们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以及增强让他们自己做选择的能力。

比如,定期可以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会,充分我想孩子的意愿,以及想法,把他当成一个真正的独立的个体看待,而不是简单的不懂事的小屁孩。

三,经常性教他们学会积极自我暗示。

比如在与孩子沟通他在学校的情况时,多感受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鼓励,让他们明白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

家长以身作则,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看待,多鼓励,自卑的情况肯定会改善的!


成长漫谈

把孩子作为明星,偶像,膜拜的对象。适当地,用心地,真诚地去肯定他,表扬他,赞美他。自信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要让他有存在感,价值感,成就感。只要是用心,相信什么都可以做到。


露凝迎梦

首先要分析孩子自卑的原因,一般都是因为跟其他孩子相比处于明显劣势时,会自卑,比如:长相、身材体型、家庭状况、知识技能、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或者某种生理缺陷,然后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家长要多多鼓励,即使犯错误也不要过多指责,多陪陪孩子跟其他孩子玩耍,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坚持下去,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