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启动“关停整合” 内容不能再“任性”

日前,多位微博用户吐槽,收到某镇人民政府的官微推出的雷人私信——铺天盖地的卖鞋广告。近年来,政务新媒体运维与服务出现“跑偏”和“失焦”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政务新媒体亟待提升含金量,实现指尖上的“有话好好说”。4月出台的《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首次提出对政务新媒体运营管理实行“关停整合”机制。

政务新媒体启动“关停整合” 内容不能再“任性”

政务新媒体启动“关停整合” 内容不能再“任性”

1

内容不务正业 互动随心所欲

杜绝“自嗨”运营

“一只凶萌的小狮子”“超黏人的汪星人”……近日,软萌画风连续出现在某镇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的官方微博上。

除了信息发布随意化、庸俗化现象不断,“怼网友”“神回复”等互动“闹剧”也持续上演。

需要注意的是,政务新媒体尤其是基层政务新媒体,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变“僵尸”“空心”状,要么是“个性过了头”。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今年一季度政务机构官方微博僵尸账号达61396个,占总微博数的45%;有“个性”官微在微博中将地铁乘客称为“蝗虫”,将网友讽刺为“网络喷子”;还有一些政务APP“忘却初心”,在与网友的后台交流中只顾卖萌没解决任何诉求……

专家提醒,政务新媒体的粉丝量、发布量、阅读量并非关键考核指标,H5、音频视频制作等形式更多是锦上添花。对突发事件是否发布准确信息、政策出台后有无精准解读引导、回应网民诉求是否及时等,才是政务新媒体应该考量的“主业”。

2

严格内容把关 纳入绩效考核

告别重建轻管

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截至今年3月31日,政务微博已突破17.5万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3.6万个。政务新媒体全面开花,其治理问题逐渐引起多方重视。

今年4月,根据网友举报、主动巡查等方式,微博社区管理中心对12.9万余条微博采取了屏蔽、删除等处置措施,其中涉及不少政务微博。

4月出台的《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明确提出,用好“两微一端”新平台。要求严格内容审查把关,不得发布与政府职能没有直接关联的信息,信息发布失当、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及时整改;并首次提出对政务新媒体运营管理的“关停整合”机制,切中“一哄而上”形式主义建新媒体的时弊。

除了做好信息发布与互动回应等基本服务,清华大学电子政务实验室副主任张少彤提醒,对于政务新媒体的便民服务功能,还要多站在用户的实际应用场景出发,如创新做活动、直播、微访谈等多种形式,更多地吸引用户、方便用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