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兵的致富夢

本報通訊員 滿自文 魯昀

他是一位70後復員軍人,紮根深山7年,以種植養殖項目帶動農民增收,當初的幾名合夥人因為難以忍受條件的艱苦,相繼退出,但他仍與當地農民一同勞動,一道行走在共同奔小康的路上。他就是永登縣苗源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張勇。

說起幫民致富的張老闆,家住永登縣民樂鄉井灘村的婦女閆德香讚不絕口:“我們家原先是貧困戶,我跟丈夫都在這裡長期打工。我在這裡種地每天能掙70元,丈夫看護這些地,每月掙2000元,加起來兩個人一年能掙4萬多元,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我跑100多里路來這裡,就是因為聽親戚說張老闆從來不拖欠工資。他還自掏腰包給合作社的人辦了保險。雖然離家遠,但合作社就是我的‘家’。給張老闆打工,我們心裡踏實!”

見到張勇時,他身著迷彩服,一身是土,正在地裡除草、施肥,與祖祖輩輩勞作在田間的農民並無二致。村幹部介紹說:“以前這裡是一大片撂荒地。2011年,張勇到這裡,流轉村民撂荒地1380畝,成立合作社經營種植養殖項目。今年,他種植馬鈴薯500畝,高原夏菜150畝,還養了6000多隻雞。每年春耕時節,他需要的人手大部分都是在鎮裡找,農忙時節一天要用40-50人,還有附近的15個農民長期在這裡務工,大家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一年下來,合作社給務工的農民支付工資20多萬元,產業帶動效應明顯。”

在田間,張勇講起了他最初成立合作社時的經歷。在剛剛流轉這千餘畝撂荒地後,他晚上伴著猛烈的風聲入睡;白天接送農民一起下地勞動,連午飯也顧不上吃;他抽空學習大型機械駕駛、種植養殖技術。

紮根深山七載,張勇與這裡的農民感情深厚。七年來,除了農民工的工資支出,他把掙來的錢都投資到了合作社的發展上。七年裡,水塘、泵站、管道等水利設施逐漸完善,撂荒地變成了水澆地;雲杉、刺槐、榆樹林立,山溝裡有了綠意。去年還修建了新的辦公場所,木質建築古色古香,荒山裡有了新景觀。

據中堡鎮黨委書記陳立升介紹:“2016年開始,合作社的情況逐漸轉好。張勇跟清水河村的19戶貧困戶簽訂了協議,將他們的精準扶貧貸款95萬元入股到合作社,每年每戶分紅近3000元,為當地貧困戶致富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去年,張勇試種的20多畝薰衣草取得了成功。今年,他試種了藍莓、樹莓,期待著收穫。

張勇說:“今後我還要在荒山上做好種植綠化,讓環境越來越好,把這裡打造成集觀光旅遊、農事體驗、餐飲、採摘為一體的休閒觀光基地,讓更多的人來這裡旅遊,同時帶動更多鄉親們增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