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泛滥,有没有什么生物防治的方法?

猴猴猴塞雷哇哇哇

红火蚁是原产南美洲的一种膜翅目蚁科昆虫。由于检疫工作的疏忽,现已入侵到北美、澳洲和亚洲的中国、日本和韩国。

红火蚁进入新的入侵地后,由于缺乏天敌等制约因素,加上其惊人的繁殖速度和较强的种群竞争优势,极易发生种群大暴发。红火蚁具有主动攻击性和生态破坏性,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据统计,全球每年由于红火蚁入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美元。由于被红火蚁叮咬而寻求医疗协助的人群达到被叮咬人群的5%,部分病例会发生局部严重过敏反应,患者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尤其是小孩。因此,各入侵国都高度关注红火蚁的防治工作。目前对红火蚁的防治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控制法。

物理法主要包括沸水处理、挖巢、水淹、液氮处理和机械破巢法。因成本较高、费时费力,已逐渐弃用。

化学防治法主要采用毒饵诱杀和药剂喷杀。多年的研究和防治实践表明,毒饵是防治红火蚁的最佳方法。氟磺酰胺毒饵是目前国内防治红火蚁的最好杀虫剂。连续用药10-15天,红火蚁工蚁的死亡率可达到100%。药后35天,蚁巢的死亡率达到100%。用量约为10-25g药剂/巢。

化学防治法中的“二阶段处理法”是最常用的红火蚁药剂处理法。具体作业程序如下:在地表温度在21-38 ºC的季节,于红火蚁觅食阶段将饵剂撒布于蚁巢周边的干燥区域,7-10天后再以触杀型杀虫剂如液剂、粉剂或粒剂直接毒杀。“二阶段处理法”每年处理2-4次方能达到彻底根除红火蚁的效果。常用的饵剂包括芬普尼、赐诺杀、美赐平和爱美松。同时,干旱高温天气是使用氟磺酰胺毒饵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的保证。触杀型药剂包括茚虫威、氟虫腈、溴虫腈、毒死蜱、二嗪农等。

生物防治是红火蚁防治的热点问题,是通过生物控制因子,将目标害虫种群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恢复本土种的优势,最终达到对红火蚁的持续控制。目前已经查明,能够控制红火蚁的生物因子包括天敌性昆虫如蚤蜂、蚁小蜂、蚜茧蜂;寄生性线虫如斯氏线虫和异小杆线虫;捕食螨如虱状蒲螨;致病微生物如火蚁微孢子虫和球孢白僵菌。虽然该法对人畜无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但是商品化程度有限。


半只土豆

红火蚁,源自南美洲,1930年入侵美国,近年通过货柜箱传播至澳洲,台湾,又通过家居垃圾从台湾传播到广东,然后蔓延到广东各市,香港,澳门。

红火蚁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外来入侵物种,它除了给人打针,在农业上它破坏庄稼,比如刚种下的种子,幼苗,庄稼的根茎,都是它们残害的对象。还有高尔夫球场的草坪它们的最爱。

目前国内针对火红蚁治理的办法,无非就是下毒,毒死它们,但是下毒经常会污染环境。至于生物防治,目前国内还在研究阶段,这种蚂蚁进攻性很强,加上又是外来生物,国内还没有什么物种能克制它。国外红火蚁天敌有食蚁兽,蚤蝇,还有种叫微孢子的病原,但是这三种东西适合不适合引进国内,还是未知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