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以前的廟裡都有一些較貴重的器皿的,一個人進去有偷東西的嫌疑,所以說“一人不進廟”。

兩個人一起看井,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推下去的,所以說“二人不看井”。

抱樹其實指的是抬樹,三個人一起抬樹,有一人會有偷懶的嫌疑,所以說“三人不抱樹”。

“獨坐莫憑欄”,是因為一個人獨坐的時候,容易想到一些悲傷的事情,坐在高處,也容易想不開。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不攻人短,莫矜己長。

“不攻人短,莫矜己長”是待人處事應遵循的傳統美德。

反觀一下自己,自己又何嘗沒有短處和過失呢?只看重他人的短處和缺點,這不但與己無益,而且會傷害他人,甚至讓他變成你的敵人。

長此以往,你將會四面樹敵,成為眾矢之的。而總是在別人面前誇耀自己的長處,最終會招致智者的厭煩和心胸狹隘者的嫉恨,很容易惹禍上身。

因此不妨把視角轉換一下,多看到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見賢思齊,不斷學習別人的長處完善自我。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邊藏。

據說,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有一次到大相國寺探望好友佛印和尚,不巧,佛印外出,住持和尚就請蘇東坡在禪房休息,並特意端上了香茗美酒素餚款待。

東坡就獨自斟酌,不覺有些微醉,偶然一抬頭,見粉牆上新題有佛印的詩一首。其詩云:

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邊藏;

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

東坡見詩寫得頗有哲理,但覺得四大皆空,禪味太濃,既然人世間離不開酒色財氣,是躲也躲不開的事,那為何不能來個因勢利導,化害為利呢?

問題的關鍵不是掌握一個“度”嗎?於是,就在佛印題詩右側題上《和佛印禪師詩》一首。其詩云:

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

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

題畢,把筆一擲,乘著醉意,就離開了禪房。

翌日,宋神宗趙頊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亦來到大相國寺休閒,宋神宗看了佛印與東坡的題詩,饒有風趣。

於是就笑著對王安石說:“愛卿,你何不和一首?”

王安石應命,略一沉吟,即揮筆在佛印題詩左側題《亦和佛印禪師詩》一首。其詩云:

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

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

王安石真不愧為大政治家、大改革家,以詩人的慧眼,跳出了前人的窠臼,巧妙地將酒色財氣與國家社稷、人民生計結合起來,把人們恐懼的酒色財氣賦予新的勃勃生機和喜慶色彩。

宋神宗深為讚賞,乘興也和詩一首,其詩云:

酒助禮樂社稷康,色育生靈重綱常;

財足糧豐家國盛,氣凝太極定陰陽。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宋朝的法演禪師有回說戒說:

“勢不可使盡,使盡則禍必至;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話不可說盡,說盡則人必易(易,生變也);

規矩不可行盡,行盡則人必繁。”

這就是在警示我們,凡事皆不可太過極端、絕斷,當留點空間給自己或別人。

曾國藩給自己所居住的房子取名叫“求闕齋”,用意就是持滿戒溢,居安思危,因為他明白,“盛極必衰,樂極生悲”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3天不練習讀說,嘴就笨了,3年不做事情,手就笨了。對於我們的技能,一定要勤加練習,不要自己為是。

再好的記憶也抵不過時間的侵蝕,在精熟的技藝,放下了再拿起來就要費一番周折。所以古人講修身、修行,必須要每天都有進益。

劈柴劈小頭,問路問老頭。

凡是有劈柴經驗的人,都知道劈柴要從小頭開始,因為劈大頭會劈歪,甚至不小心劈到自己。

老人的閱歷較為豐富,並且說話“丁是丁,卯是卯”的,所以,問路問老人不容易出錯。其實,在人生這條路上,老人也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建議。

庭院裡練不出千里馬,花盆裡長不出參天松。

格局小了,個人的發展往往受侷限。謀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對於人生這盤棋來說,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佈局。

大格局,即以大視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大。大格局決定著事情發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未來。

一個人得格局大了,未來的路才能寬!如果把人生當做一盤棋,那麼人生的結局就由這盤棋的格局決定。想要贏得人生這盤棋的勝利,關鍵在於把握住棋局。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

學習就像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如果你努力則會前進,不努力就要後退。

我們的心就像平原的野馬,野性不馴,放它走,就很難再叫回來了。

這告訴我們學習就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如果你在學習中放鬆自己,心就很難再收回來了。

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

龍作為神物,能大能小,善於變化,可以飛到天上;蟲不能變化,只能留在地上。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通過曹操之口,概述了龍的特點: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

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方今春深,龍乘時變。”

這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懂得變化,變通。

《周易》上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可以說是人生至理。

蟲,只大不小,就是不能低調、隱忍、退讓,所以它永遠是蟲;

龍,能大能小,靈活多變,既可以騰飛,必要時也可以蟄伏,活動空間就大。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