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还是工作?

每个大学生,可能都想过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到了大三大四的时候尤为强烈,这也是大学生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结合本人经历,说一下考研与工作的选择情况。我读的大学,是一所普通的双非院校,不是985,也不是211,只挂了一个省重点可以充充门面,所读的专业也是管理类的万金油专业。在大一刚入学时,社团里面的学长就告诉我们,新生入学时90%的人都会有考研的想法,但是到最后真正考研的人肯定不到30%,我理直气壮地反驳说「哪有这么神,我才不信呢,而且我肯定不考研」可是四年后,我的脸被打肿了。

在一开始,我的确是不打算考研的,太浪费时间,还不如早点工作,还能减轻点家里的负担,所以,大三都快结束了还没开始准备。未曾想08年爆发经济危机,导致就业情况不佳,而且我实在是不想这么快结束自己的校园生活,就打算读研再混几年。本来还想大三暑假在学校好好准备一下,结果因为奥运会的举办,学校统一放假不准留校,这是有多不支持我考研呀…

等到开学,已经是9月份,三个月后就要上战场了,而我才刚刚买好复习参考书。于是乎,每天跟着宿舍的学霸去自习室复习,只不过早上去的比他晚一点,晚上回来的早一点,中间还被叫去网吧打几盘DOTA。到了考试前,我各科的情况分别是,英语刷了十套真题,政治上完了任汝芬的辅导班,数学将李永乐的一本辅导书看了1.5遍,专业课两本教材只看完了一本。就以这样的状态站到了考研的战场上,政治的选择题是答的最爽的,竟然体会到了小说中的行云流水般的快感……但是问答题好像就找不着北了。数学做得我有种想起的感觉,怎么做都不在一个频道上,最后有两道大题还没做就收卷了。英语马马虎虎,专业课没有啥感觉,把能写的都写上了。考完就直接回家准备过年了。但是在家没事,就把答案对了一下,数学怎么算都不及格,于是跟我妈说数学可能要完,我妈说不一定,出来结果再看吧。年后在家的最后几天里,结果出来了,数学75分,跟我之前计算的分数差不多,可能会挂,怀着这样惴惴不安的心情踏上了返校的列车。

经过了几天煎熬之后,国家线终于出来了,数学72分,总算过线了,心里一阵庆幸。还有政治的分数也令我有些兴奋,我竟然考了82分,这也算难得的高分了吧。我之前对答案时,感觉单选和多选是全对的,果不其然,我还是有文科天赋的。虽然各科和总分都过线了,但是数学分数太差了,复试可能没戏了。最后的结果是,差了复试线5分,这不禁令我想起了高考分数离一本线的5分,这大概就是宿命吧。

复试无望,就只能调剂或者复读了。对于调剂,也没报太大希望,毕竟分数有些低,就只是在调剂系统搜出的有名额的学校里填了几份申请。之后的几天,也没啥回信,我又不想工作,就想着复读一次拼一把。毕竟这次的考研的复习时间满打满算不到三个月,而且经常去跟同学上网打游戏,去自习室也只是求份安心,自己的状态只发挥出了一半左右吧。以这样的状态还过了国家线,再安安心心地复读一年,我相信我的分数绝对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于是,我决定逼自己一把,看看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到书店里精心挑选了数学参考书,花了好几百块,决定把数学好好补一下,怎么也要提高30-50分,到时候总分也就有360-380了,这样的分数也能去一个211了吧。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奇妙,在我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复读时,接到了青岛大学的电话,说有专硕的名额,问我考不考虑。然后向我解释了一通什么是专硕,跟普通的学术硕士有什么区别等等。我当时只听到了两点,一是含跟普通硕士没啥区别,就是不能读博;二是比普通硕士少读一年,但是一年交8k学费。我晚上考虑了一下,不能读博,没关系,我本来不打算读博。要不是金融危机工作不好找,而且实在想享受一下校园生活的话,我也不会读研的。专硕的出现,仿佛专门为我准备的,只是学费贵了点。但是转眼一想,多出来的一年时间,能赚好几年的学费了,还是很划算的。第二天,就跟学校回电话说可以去面试。结果,我就在青岛这座山东最美的海边城市度过了最后两年的校园时光。我很感谢这段读研的时光,它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读研之后,还是要面临找工作。虽然读了研,但是找份好工作也并非件容易事,我当时就是因为没做调查,就进入了一家食品企业,结果没几个月就离职了。之后几经波折终于进入汽车行业就是另外一番故事了。

写完自己的经历,就来分析一下考研和工作的利弊。其实很多人在纠结要工作还是要考研的点在于,三年的工作时间与研究生的学历回报哪一个更值得。

这个情况说到底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工作三年确实能够积累三年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在刚毕业的研究生面前有很大的优势,如果这期间刚好赶上管理层选拔,那么的确是可以拉开差距的。但如果只是在岗位上重复地工作,没有上升的机会,那么到了十年后,这三年的工作经验优势就会消失殆尽,假设能力相当,那么学历就会发挥出优势了。这里是想说明,能力和努力相当的情况下,机遇是决定性因素。短期看,工作有利,长远看,考研有利。

再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考研是可以的,即使考不上再复读一年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经济拮据,父母很累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工作,因为作为一个成年人,首先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等到经济条件可以了,用自己赚的钱去读研更有意义。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单纯的逃避工作,那是读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毕业后还要面临找工作问题。如果是为了提升自己,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那是可以的。比如,本科的学校不是很好,想考个更好的学校;或者本科的专业不好,想换个专业;或者本身的专业门槛就高像医学类,读研可以使门槛更高,技术更强,工作待遇也更好,读研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是管理类专业,考研之后还是万金油的管理类,或者销售类,考的学校也没有拉开层次,那考研的意义就不是很大了。当然。如果不在意这几年的时间和金钱,只是想提升一下自己的修养或者镀镀金,也是可以的。

综上所述,考研还是大趋势,尤其是现在研究生越来越成为一种标配的情况下。而且考研本身就是一种磨练,之后两到三年的美好校园生活,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当然,能力出众者不在此列,像马云这样的人本科就绰绰有余了,他们也不会在这样的问题上纠结的。

考研,还是工作?

考研,还是工作?

考研,还是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