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常大師忌日前夕,寫寫她的代表作《拷紅》背後的老故事!

常香玉大師的十四週年忌日,再過幾天就要來到了。不知為什麼,我又突然想起了她的《拷紅》。她在這出戏裡飾演紅娘一角,衣著紅裙,內心火熱,同時她的戲一貫熱烈奔放,藝術道路又充滿著紅色。所以有人用南國的木棉花比喻常香玉,從圖片上看,木棉花的花冠紅色或橙紅色,還是很好看的,但我沒有親眼目睹,還是用北方人熟悉的杜鵑花來比喻常香玉吧!到了大師忌日那天,我會在心中為她默默獻上一束紅杜鵑花的。寫這篇文時,也由此想到了為老一代河南戲曲藝術家製作音配像的一些問題。

在今年常大師忌日前夕,寫寫她的代表作《拷紅》背後的老故事!

(一)從豫劇《拷紅》說起

《拷紅》是常香玉大師的代表作品之一,在“紅、白、花”中排在第一位,可見它的重要性。這出戏在上世紀30年代在開封醒豫舞臺,由常香玉登臺演出以來,至今已度過不知多少個春秋。原來是王鎮南先生為她量身定做,根據王實甫的《西廂記》,編寫了豫劇版的《六部西廂》。常香玉在長期演出過程中,不斷修改,不斷濃縮,最後由陳憲章(常之丈夫)、王景中共同執筆,將其中最為精彩的部分,重新加工成了這出《拷紅》。

《拷紅》一劇是常大師的成名之作,也是她傾注精力最多的作品。我們可以找到她的錄音資料,講述她對其唱腔的改造過程,她以“在繡樓我奉了我那小姐言命”、“那一日你言道吶張生有恙”、“尊姑娘你穩坐在繡樓以上”、“想當初孫飛虎圍困寺院”等唱段作例,講她原來是怎樣唱的,後來又是怎樣唱的,一步步地以豫西調的委婉質樸為基調,又揉進了祥符調的俏麗柔美,才形成了今天聲潤腔圓,情真意切,流暢自然的唱腔。今天再聽大師在《拷紅》中的唱腔,猶如飲一杯陳年甘醇,沁人肺腑,令人陶醉,回味無窮。其中洋溢的旋律,既不是豫西調,也不是祥符調,而是常氏所創,也歸常氏所有,最能代表正宗的常派唱腔之韻味。

在今年常大師忌日前夕,寫寫她的代表作《拷紅》背後的老故事!

再說常香玉在這出戏的表演,一件緊身衣襖,一條鮮紅摺裙,沒有水袖,手裡只有一方手帕,要在舞臺上表現一個天真爛漫的丫鬟,談何容易!紅娘乃相府小姐的貼身丫鬟,所以她的表演應該是活潑而不放蕩,潑辣而不癲狂,灑脫而不輕薄,小丫鬟也要演出大家之氣來。常香玉依靠她的唱腔和表演,把一個心地善良,助人為樂,待人熱情,有膽有識的紅娘,刻畫得入木三分。

常香玉依靠她完美無缺、無可挑剔的唱腔和表演,把《拷紅》打造成了豫劇中花旦戲的上乘之作,每當我想起常香玉,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她主演的《拷紅》。

在今年常大師忌日前夕,寫寫她的代表作《拷紅》背後的老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