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來自唐朝大和九年的情書,有最美的少女,最動人的別離!

對於唐代大詩人杜牧來說,大和九年是一個十分詭異的年份。這一年,也就是公元835年,他33歲,終於要告別失意的揚州行旅,到帝都擔任監察御史。不過馬上,他又調任到洛陽。正是這次調任,讓他逃過了接下來即將發生的甘露之變。

然而回到年初,當他接到調任通知時,自覺春風得意,心情可是無比暢快。所以即使要離開美麗的揚州,告別傾心的姑娘,他依然能哀而不傷,積極應對。

一封來自唐朝大和九年的情書,有最美的少女,最動人的別離!

這是一個春天,世界剛從嚴寒中醒來,萬物也在東風吹拂下開始換上新裝,啜飲細雨,沐浴暖陽,準備迎接奼紫嫣紅的陽春盛典。

正是在早春時節,在這次為了告別的相會中,同這個女子白天出遊,晚上宴飲後,在杜牧眼裡,她的美早已比往時更甚,勝過天下所有的朱顏紅裙。於是杜牧為她寫下了一封情書,這封情書只有兩首小詩,但千百年來,再也沒人能重述那種獨到的美麗!

一封來自唐朝大和九年的情書,有最美的少女,最動人的別離!

杜牧從來天賦極高,當初憑藉一篇《阿房宮賦》聞名天下,才華自不必說。然而,他也是一個心性極高之人,他不願意走元白的平白路線,更不願效仿當時流行的綺麗晦澀文風,因而自成一宗,形成優美俊逸、神韻悠遠的特色。

這次創作的《贈別》二首正是這種語麗神清的優秀作品。這兩首詩歌的創作匠心獨運,渾然一體,第一首寫人,不言離別,卻十分自然而巧妙地埋下伏筆;第二首寫事,前後相承,情緒變化豐富,最後不言人卻言物,離情自是傷懷難禁。

一封來自唐朝大和九年的情書,有最美的少女,最動人的別離!

贈別·其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

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

捲上珠簾總不如。

第一首寫人之美。很多人寫美人,一般會說櫻桃小嘴柳葉眉、明眸皓齒之類,再就是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些千篇一律的代稱扯上關係。然而杜牧來寫,卻通篇不說“美”字,沒有特定的外貌描寫,甚至沒用“你”、“卿”這些稱呼詞,卻讓人一下子就明白詩中所描繪的對象是一位美麗少女。

一封來自唐朝大和九年的情書,有最美的少女,最動人的別離!

娉娉嫋嫋,說的是女子給人輕盈美好的感覺;十三餘,點出女子正當芳華;二月初,暗合餞別的時間。首兩句用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喻女子,不僅暗示了女子的年紀,也寫出了少女的天真爛漫和嬌妍美麗。

一封來自唐朝大和九年的情書,有最美的少女,最動人的別離!

最後兩句更是精彩。他想表達這位女子很美,卻首先形容春風吹拂下,揚州城無比繁華美好,看到這裡,這種寫法首先有了氛圍烘托的意思;繼而詩人要寫揚州城中一路有無數紅粉佳人,卻不直接寫,而是用“捲上珠簾”這一特定的情境來暗示,紅樓中捲上珠簾的那些人是誰,抑或捲上珠簾後看到的人是誰?用語委婉,卻能引發讀者的精確聯想。

最後終於到了要結束全詩的時候了,作者還是沒說少女很美,而是說“總不如”。可春風十里不如你,十里揚州路上的所有紅粉佳人都不如你,你又是何等的美呢!這裡對比反襯,用法自然卻效果驚人。

一封來自唐朝大和九年的情書,有最美的少女,最動人的別離!

贈別·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第二首,記事,寫別情。開篇就將複雜矛盾的心情呈現在讀者面前,多情卻不自覺顯得無情,想安慰對方卻笑不出來,這種複雜的情感只有在真摯的離別中才能體會到。

一封來自唐朝大和九年的情書,有最美的少女,最動人的別離!

後兩句又是天才筆法。明明是人傷心惜別,卻說連蠟燭都會為這場離別感到悲傷而流淚到天明。蠟燭有心,用了雙關,一指燭心,一是作者移情,假設它有人心、有人情。燭淚,將蠟燭燃燒時的情態擬人化。

一封來自唐朝大和九年的情書,有最美的少女,最動人的別離!

兩首詩佈局巧妙,筆法俊逸灑脫,文采華美優雅,色彩明麗,設喻自然天成卻內蘊豐富,給人清芬拂面的美感,同時讓人感受到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

這是一封來自唐朝大和九年的情書,這封情書中有最美麗的少女和離別。

一封來自唐朝大和九年的情書,有最美的少女,最動人的別離!

杜牧的絕句總能打動人心,總能用色彩明麗的畫筆勾勒出這個世界美麗的容顏,就彷彿詩中的春風十里,暖陽醉人。姜夔說,東風歷歷紅樓下,誰識三生杜牧之!我想,我們是幸運的,他已經把最好的禮物留給我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