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河米酒

【安徽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河米酒

三河米酒是用纯糯米进行天然发酵酿制而成,不含任何色素和防腐剂,具有色泽橙红清亮、有光泽,味鲜美、醇厚、柔和、爽口,口味绵长的特点。各种氨基酸总含量高达5147.44mg/l,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全部含有,含量为1616.49mg/l,是鸡蛋的3.2倍,瘦肉的3.9倍。男女老幼孕妇饮用皆宜。所含糖分对人体有益无害,长期饮用,具有振奋精神、强身健体、舒筋活血、延缓衰老、调节人体内分泌等功能;米酒能产生大量的益生菌,特别是经过封缸后的米酒,其药用价值更高,它所含人体必须的24种氨基酸极其丰富,俗称“液体蛋糕”。

【安徽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河米酒

地理特征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具有典型的水乡古镇风貌。街道沿河两岸曲折伸展,总长约3公里。房屋多为明、清建筑,街心铺青石板,古朴雅致。三河镇水乡特色明显,为肥西县水稻主产区,年产优质糯米15万吨左右,利用糯米酿制米酒。同时,三河因近距发源于大别山的杭埠河、丰乐河贯穿其间,其水质清澈透明,晶莹如镜,俯瞰水面,水中游鱼,岸边垂柳,水地云头,皆历历再目,由于三河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河水泥沙淤积的马肝土或黄白土)、气候特征(最适宜中晚稻的生长)和水文特点(水质基本无污染,山泉所含其特有的矿物质),促使生产三河封缸米酒的原料和水具有排他性的特点,难以异地复制。

【安徽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河米酒

三河米酒经过12道复杂的工序酿造而成

生产工艺流程:浸米→蒸饭→冷却→拌酒曲→糖化发酵→封缸→压榨→澄清→陈化贮存→勾兑→过滤、杀菌→ 灌装封口→三河米酒。

(1)浸米:糯米装筐放在水缸中浸泡8小时至10小时,浸米完成后沥干。

(2)蒸饭:蒸汽蒸饭,蒸饭时间:元汽后14分钟至16分钟。

(3)冷却:淋饭冷却,冷却至温度:27℃至30℃,沥干水分。

(4)下缸拌曲:米饭入缸,加入酒曲,拌合均匀,搭窝,加盖,室内静置自然糖化。加曲量6%。

(5)糖化发酵:经36小时至48小时糖化发酵,搭窝内来酿。当发酵温度超过32℃,添加白酒压缸,降温至26℃至27℃,继续发酵,自开始发酵起7天完成主发酵。

(6)封缸:主发酵完成后,加入白酒,封缸或罐贮存时间≥100天。

(7)压榨:封缸完成,进行压榨分离出酒糟与酒液。

(8)澄清:压榨后酒液静置2天至4天澄清,并割酒脚。

(9)陈化贮存:清酒贮存时间≥1年。

(10)勾兑: 陈化酒和生酒(又叫生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11)煎酒过滤:煎酒温度为85℃至90℃。煎酒后经过沙棒过滤器和硅藻土过滤器进行过滤。

(12)灌装封口:过滤后进行热灌装封口。

历史典故

肥西县三河镇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远古时期,为巢湖中的高州,因水草树目茂盛,鸟鹊栖息,古名为“鹊渚”,后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长期淤积成为陆地(据清雍正“合肥县志记载:三河镇外环两岸,中峙三洲,而三水惯于其间,故曰三河”),南北朝后期称“三叉河”,明清称“三河镇”。

三河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昭公五年”吴、楚“鹊岸之战”,清咸丰八年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部歼灭湘军主力李续宾、曾国华部6000余众,史称“三河大捷”,三河因此而闻名海内外,留下“鹊渚十里闻酒香,三河美酒醉英王”的佳话。

三河以水乡古镇为特色,又因为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特有的商业气息,荟萃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巷、古桥、古庙宇、古街、古民居、古茶楼、古戏台、古城墙。2012年三河镇被相关部门授予“中华美食第一古镇”。三河生产糯米甜酒的历史甚长,早年有一种名叫金波酒的甜酒,在当地影响甚大。建国后,三河酒厂于1951组织技术力量,挖掘民间工艺精华,开始生产糯米封缸陈酒,当时叫巢湖甜酒。此酒系选用巢湖之滨上等糯米,采用人工传统工艺制作,密封于缸中陈酿一年以上后,压榨沉淀过滤而成,系属纯天然营养酒。此酒曾于1981、1983、1985年连续三届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被国家经委编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酒》一书,对该酒列专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