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讲法是有意趣的

本期导读:每个人能不能认识自己,自己怎么来认识自己?本期推出“心的世界”系列之《大乘百法明门论》第一讲,探讨如何引导我们、培养我们,来认识自己的心,把握自己的起心动念,让我们对内心的状态非常清楚地去认识,了了分明。

佛讲法是有意趣的

佛言祖语:持戒及忍辱,精进禅智等?如斯时未至,宜应勤用心。——《大庄严论经》卷三

学诚法师法语:佛说法也有意趣,法师说话也是有意趣的。这种意趣掌握了之后,今后我们自己去讲法,才会有一种意趣。否则的话,如果讲法、听法,不能善用其心,那么我们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


文章:佛讲法是有意趣的

反过来说,广学多闻,最后一门深入才不会矛盾。但是原因是,我们刚刚开始啊,我们一广学多闻,一下就乱了,就自己坐不住,那你怎么办呢?就必须要请有经验的法师指导,这是绝对的,绝对的一个真理。

刚刚开始,乱看,最后看了两年三年以后,任何兴趣也没有了。所以看书也好,修行也好,至少要保持这种兴趣,兴趣没有掉,就完了,就是没有希求心了。东翻西翻,最后这本经我看过,那本论也读过,全读过,没怎么一直都懂,那都不行。没有次第,那就乱读,最后完了,基础功不扎实。

就是哪一年、哪一年应该学什么,绝对是有一个次第的,按部就班。就是我们居士也好,我们出家的法师也好,都是如此,很多学法学不下去,就是因为没有遵照次第。他就以为说这个道理我们自己懂了,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情。

就是说看一个电视、电脑的说明书一样,你看说明书,你就电视、电脑会使用,不是那么容易的。拿来二十斤钢铁给你,看你能不能造出一台电脑?这不可能的事情,那复杂得很。你看说明书,人家造好了,你这就容易,你自己去造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人家专家就能把它造出来,汽车、飞机都能造出来。

佛讲法是有意趣的

所以,我们不能根据我们的偏好来选择佛法。根据我们的偏好来选择佛法,只有随着我们的习性走,修习佛法恰恰是逆着我们的习性走,才能有办法来对治我们的习性,这个都是非常重要的。

《百法》里面,第一句就是说“一切法无我”。佛教的根本的教义,就是苦、空、无常、无我,所有的佛法都是它在这里。你只有通达了“苦、空、无常、无我”,最后才能够证到涅磐。

我们听经、听论、听法师开示,不在于说这个法师在讲什么,听法师在讲什么,这个已经是第二层功夫了。要听这个法师他是怎么来理解这个经论的,你要把它听出来,他是怎么理解的,他是怎么讲说的。

他为什么要这么讲,那么你要能够听得出来,而不是听他表面的意思。听表面的意思,不怎么难,我们是肯定听得懂,但是这个法师为什么要这么讲呢?大家理解起来就千差万别了,你能不能把握得准确,不偏差,能不能把握这种意趣。

佛说法也有意趣,法师说话也是有意趣的。这种意趣掌握了之后,今后我们自己去讲法,才会有一种意趣的。否则的话,如果讲法、听法,不能善用其心,那么我们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听也好,讲也好,都有很好的、很善巧的,来用我们自己的心来听,用我们的心来想。那我们想的也好,听的也好,想跟闻相应,我们才能够有真正意义上面的受用。

我们今天就讲这么多,我们做一个回向。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13)(完)

——摘自学诚法师2009年5月北京龙泉寺开示《心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