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每個人學佛的因緣不同,接觸佛法的因緣也不同,因為我們每個人累生累世輪迴所帶來的根性是不一樣的,有深有淺,有善有惡。你傾其一生,能帶走的只是種下的福報和造下的業。正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根據每個人的業力,今生將被選擇去往六道中的哪一道,若還能得人身,那麼恭喜你,是你種下的福報換得今生的人身。至於你在此生將過何種生活?享何等福澤?受何等苦厄?完全取決於你的業力。

佛法是指導你心靈的萬能鑰匙,是你的精神導師,可以幫助你成為更好的人,過更好的生活,積極正能量,對生活充滿信心。佛法是做減法的,是助你離苦得樂的法門。佛法不是束縛,更不是消極的。佛法博大精深,很多道理不是能用世間的智慧很快能理解的,需要你去參悟其中的精髓,當你的人生經歷了很多磨難和歷練後,你會更容易理解佛法。在目前的佛法信眾中,信佛的中老年人佔多數。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真的是因為他們老糊塗了、迷信了嗎?仔細琢磨,這部分信眾都是年過半百的人,人生閱歷豐富,對人生的理解已到了一個比較高的境界,加上自身的機緣成熟,很自然的就會接觸佛法,這時才發現原來他們的很多困惑和苦難在佛法裡早已有了答案。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大多數時候是自負驕傲的, 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懂,父母有時候的言行會被我們判定為“老糊塗了”。但父母活了一輩子經歷了那麼多磨難,俗話說,“吃的鹽比我們喝的水還多”,我們更有什麼資格說父母沒你活得明白呢?只能說我們年輕人還是年輕氣盛、自負狂妄的,說到底,還是見識和人生閱歷不夠豐富。現在時代不同了,年輕人學佛的也很多,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因為好奇跟風受環境影響,當然也不排除他們與佛法是有緣分的,還有一部分是因他的善根比較深厚,是前世的修行,在今生接上了,所以此生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接觸佛法了。

如今遍佈世界的佛教信眾有很多,因每個人世界觀,尤其悟性和根性是有別的,所以每個人對佛法的理解更是深淺不一,對錯有別。別看有些人是在學佛,可是特別注重形式主義,這樣一來給家庭和別人徒增煩惱障礙不說,還給佛法帶來了負面影響,從而影響了大家對佛法的正確看待,以為佛法原來就是這樣的不可理喻、迷信、呆板,這完全是因這部分人的作為給佛法扣了“大帽子”,扭曲了大家對佛法的正確理解。這是在給佛法做壞榜樣啊,哪裡是在學佛。 這部分人只能說是迷信,根本算不上學佛。還有一部分人成了佛油子,接觸了幾年佛法,就自大的認為參悟得道了,認為佛法就是這麼簡單,枯燥無味,沒什麼可學得,對佛法失去信心。更有甚者還到處對人宣說“信佛的人對生活是消極的”諸多理論。這類人,實在是可悲啊,他連佛法最基本的含義都沒有悟到,還到處宣揚來詆譭佛法,為自己造下諸多口業。實屬不該啊。佛法博大進深,不是那麼淺顯和簡單的。佛法也不怕你詆譭,驚得起任何科學驗證和理論推敲。

所有學佛的人也只能代表他自己的當下,我們不能因為哪個人學佛,從他身上看到的所有作為就以為是佛法全部的樣子,這是有誤解的。因為我們雖然在修行佛法,但在沒有證悟空性之前,每個人身上還是有諸多惡習、貪慾妄念的。通過持續不斷的修習佛法來修正我們的不足,完善自我。就如修習佛法的終極目的是成佛,那每個人學佛之人尚且都還在路途中,修的好的人走的遠些,修的不好的人走的慢些,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每個學佛人只代表他自己的當下,絕對代表不了佛,更無法與佛媲美。學佛之人應樹正確的理念和修行方法,你的所作為才是引導別人信善法的最好途徑,願更多人信善法,得解脫。南無阿彌陀佛。

願以此功德,迴向給十方法界虛空一切眾生!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升極樂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