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实体行业现在开始好转了吗?

谷原明

实体经济很难说完全好转,从2017年GDP增长6.9%可以看出,

中国经济依然处于底部区域,现在的情况是,该倒掉的基本上倒得差不多了,剩下来的要么转型升级,要么接受行业残酷的竞争现状。

1.高负债企业接下来日子可能更不好过,在流动性收缩的大背景下,银行信贷规模增速放缓,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而毛利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却呈下降趋势。这样的企业如果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则很容易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2.新兴产业、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有可能在这次市场洗牌过程中成为赢家。市场经过激烈竞争,最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行业龙头企业巩固了自身地位,而中小企业、实力弱又没有特色的企业会面临关门或被并购的命运。

3.转型升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方向,企业只有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大潮,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财经微世界

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总体趋向稳定、结构存在差异、复苏尚需时日。

总体趋向稳定,主要是与前几年相比,实体企业的运行状况有所好转,各项扶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已经发挥了一定作用。特别是资金向非实体领域转移的问题,已经得到一定改善。

结构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宏观与微观不完全统一,宏观向好,微观仍有较大困难;上游与下游企业之间不完全统一,上游企业因去产能政策发力,改善比较明显,下游则没有明显改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不完全统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等等。

复苏尚需时日。重点是中小实体企业如何发展,如何寻找到新的发展空间,而不是坐以待毙,或守株待兔,一切靠大环境变化来改变现状,而应当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谭浩俊

经济周期是一个长期的逐渐复苏的过程。中国的这次经济转型,也不例外,按照权威人士的说法: 未来中国的经济运行很可能是一个L型的走势。而且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


实体经济是什么?实体经济是一个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是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电商是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随着国家关闭落后产能的继续深入和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摒弃,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科技创新,结构优化等内生动力。


很难说国内实体行业开始好转了,因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是一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持久战。

(1) 作为占据中国半壁江山的农业农村,还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口,农村人口减少、土地抛荒、水利设施荒废、工厂废物任意排放、农业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落后生产状况不改变,农村的贫困不消除,国内的总体需求依旧上不来,实体经济的好转就无法说起。

(2)制造业方面,关闭落后产能,培养新兴产能,仍然需要继续。楼市方面,依然存在着去库存的问题。股市和汇市方面,依然需要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虚拟经济中的金融风险不解除,股市和汇市不正常回归各自的功能定位,就很难起到对实体行业的促进和输血作用。


但随着2018年国家经济三大攻坚战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统筹规划和有序推进,相信中国的实体行业终究有崛起的那天。


闷头干活的驴

从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实体经济行业并未出现明显的好转。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指标经济,做出自己的判断。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2018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0763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1-2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62386亿元,同比增长8.9%。

从2017年起,我国固定资产增投资增速持续下滑。这说明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持怀疑观望态度,因而不愿意扩大投资。

第二,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2018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比1-2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

从2014年3月份以来的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来看,基本保持在6%-7.6%之间,上下波动。工业增加值增速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从以上两个反应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经济指标来看,我国的实体经济并未明显出现扩张迹象,实体经济融资难、经营难的营商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我国启动贸易战以来,我国的外贸形势逐渐变得恶劣起来,这对于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不过,我国经济驱动模式已有十年前的投资驱动变成了今天消费驱动,对投资和外贸的依赖度有所下降。


红谷新视界

首先,国家宏观调控使得物价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成本的增加必然会造成市场动荡,竞争压力加大,很多企业熬不到成品价格上扬的时候。第二,经济大萧条,市场消费能力极具萎缩,打破原有的收支平衡,常年赤字会打击创业者信心导致企业加速灭亡。第三,人工成本增加,通货膨胀的到来,必然会使人工成本增加,很多企业陷入招工难的窘境,只能提高人工成本。第四,互联网的冲击,淘宝京东等电商的做大必然会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是所有人做电商都赚钱,电商价格透明,大部分赚钱的都是一级代理商,甚至原产地。这种极具压缩市场的行为居然没有得到的国家管控,我也真是看不懂统治者的想法。看看美国直接拒阿里于国门之外,美国国内电商管控也是很严格。现在我们正处于通胀过渡期,很多企业会在市场平稳前垮掉,等不到产品价格上扬的时候,当然这也是市场淘汰的自然法则,择优保留。但是这种人为的通货膨胀会对市场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也许我们想重建曾经的繁荣市场大家都赚钱不会那么容易了。


无叶秋风

这个命题是假命题,实体行业惨?这话本身问题多多。第一太笼统,实体行业惨,你说包括快递吗?你说淘宝,京东不是实体?第二太笼统,你认为虚拟行业红火?股市?期货?比特币?股市都三年没涨了?比特币从两万跌回一万了!所以说,没有什么实体行业惨的说法!任何行业都不好做,一个行业今天热火,明天可能就惨了,没有永远热火的行业,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东方不亮西方亮!


方舟自考教育

看实体经济如何,了解一下物价就知道了

一个劲的涨价、一天一个价,这个没有那个没有,说明了实体经济病了……

产品大量积压,天天减价抛售,也说明实体经济病了……

只有物价平稳、供需平衡,花样齐全,才能说明实体经济是健康的……


包兴3

1.人民币升值太快。2.房地产爆发造成基础原材料价格暴涨。3.房地产爆发同样造成资金成本暴涨。4.阿里巴巴淘宝的电商模式造成终端商品利润率太低。5.员工工资在增加。6.还是因为房地产爆发造成非房产消费萎缩严重。7.转型期需要资金与人才的磨合。以上众多原因造成,外贸出不去不敢出,内贸消化不了。能活着就不错了


水源天空

我是做汽车配件的以前车的铸造件一直从一家进,去年下半年我进货很多货没有一问对方说福建山东河北等地环评,现在进不来货,他们也在考虑干别的。仓库,人员等开销成本太大。我想问问真的这样吗?如果真的这样估计不少小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