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怎麼樣?

一生愛一個人1923

哈工大原來隸屬國防科工委,現屬工信部,人們經常稱其為國防七子之首。



因此哈工大有其特殊性,培養的學生很多志向于軍工和國防,留在國內發展的比較多,不如中科大,清華之類的那麼高的出國率。

哈工大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就有九個,在2015年科研經費達到了25億元,科研經費總額連續多年在全國高校中處於前5名。高校很多時候看科研,經費越多,實力也越強。



在國家科委“863”高科技工作10週年總結評估中,哈工大綜合評價居全國高校第二位。並且連續成功發射了由哈工大牽頭自主研發的小衛星的記錄,多項技術屬國內首創,打到國際領先水平。
(“紫丁香二號”是哈工大的第五顆衛星)
PS: 哈工大校花就是紫丁香

哈工大始終與中國航天事業同頻共振,從火箭設計到神舟飛天,從深空探測到星地激光通信,從衛星應用到自主研製的小衛星五戰五捷,能夠發射衛星的學校,國際也沒有幾個。

但哈工大也存在蠻多問題。

學生宿舍:近期有所改善:各層樓安裝熱水器+部分公寓裝修+公寓新建浴室+部分公寓wifi覆蓋+部分房間安裝風扇


學習方面:圖書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管理制度:行政樓辦事拖沓,被戲稱“馬桶樓”



教學質量:教師優秀,但建大並校進來老師教學質量有待提高。

課餘生活:學風濃厚

科研:工大堅持特色工科,不發展醫學、生物,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SCI論文及高端論文上會指標不好看,包括青千之類指標也會受影響,青千人數少,會影響未來潛力。

招生:生源下降,哈工大高考分數線數據顯示工大現在的錄取線快和北理一個檔次了,西交北航這樣同檔次的學校高考生源比工大好不少。

人才:人才流失,學習好的更願意去清浙交深造,即使排名不如哈工大。

總結:

工大能堅持到現在,而且開辦了威海深圳校區,已經是在努力變革自身。並且工大對於深圳校區明顯很用力,尤其是重點實驗室要求深圳都建分實驗室,加上原來的副校長現在是廣州省省長和廣州省委副書記,這樣的優勢,得天獨厚。



不為人知的小事:

文革期間哈工大整體南遷,變成了【重慶工業大學】,圖書館裡很多書都有兩個印:哈爾濱工業大學和重慶工業大學。後來回遷時很多老師不願再回哈工大,最初一批人留在了湖北二汽職工大學(如今也是一所面向社會招生的大學)。一批人去了剛剛到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通過原校長李昌,當時的中科院負責人)。還有結伴回家的,比如上海同濟大學。

最後講個好玩的事情:

大部分師生都默認工大的建校目標就是麻省理工,乃至哈工大照搬麻省理工的校名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改名HIT


公大小姐姐

哈爾濱工業大學(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哈工大(HIT)”,坐落於中國北方冰城哈爾濱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重點大學,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九校聯盟(C9)”、“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國-西班牙大學聯盟”主要成員,國家首批“111計劃”、“2011計劃”、“千人計劃”、“卓越計劃”入選高校,中管副部級建制,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三方重點共建。

哈爾濱工業大學溯源於1920年創辦的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建校初衷為培養鐵路工程技術人才;而後歷經“中俄工業大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哈爾濱高等工業學校”等多個階段,學校在1938年1月正式定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沿用至今。

截止2015年7月,哈工大已有材料科學、工程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環境與生態學、數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等8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的研究機構行列,其中材料科學、工程學已進入全球前1‰的研究機構行列。該校擁有哈爾濱本部及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三個校區,共有全日制學生31903人,其中本科生16718人、研究生13263人(含碩士生7585人、博士生5678人),留學生1922人。

哈爾濱工業大學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是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龍江省共建的國家重點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若干所大學之一。1920年,中東鐵路管理局為培養工程技術人員創辦了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即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前身,學校成為中國近代培養工業技術人才的搖籃。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為全國學習前蘇聯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大學之一,此後學校一直得到國家的重點建設。

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建築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如今,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居於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多學科、開放式、研究型的國家重點大學。學校坐落在中國北方冰城哈爾濱市,同時在威海市和深圳市分別設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形成了“一校三區”的辦學格局。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以樸實嚴謹的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創造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學校以適應國家需要、服務國家建設為己任,形成了以航天特色為主,拓寬通用性為準則,充分發揮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形成了由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和支撐學科構成的較為完善的學科體系,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個門類。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愛惜人才、不拘一格培養和使用青年人才的歷史傳統,匯聚、培養了以兩院院士為帶頭人、長江學者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中青年骨幹為代表的銳意進取、業務精良、作風過硬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為學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學校實施了“首席國際學術顧問計劃”,聘請國際著名學者和管理專家,以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和發展經驗為學校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基礎科研和管理服務等各方面的發展建設提供指導。

多年來,哈爾濱工業大學始終保持航天特色,堅持自主創新,不斷主動承接國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項目,科研實力始終位居全國高校前列。2004年和2008年,學校先後成功抓總研製併發射“試驗衛星一號”和“試驗三號衛星”,創下了國內高校兩度研發小衛星、連戰連捷的紀錄。

2011年,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交會對接任務中,學校提供了20多項技術支撐。為此,哈工大獲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榮譽稱號,是全國唯一的高校單位。

2011年,學校黨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學校團委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2012年,哈工大榮獲“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成功紀念獎牌”。“先進微小衛星平臺技術” 項目入選2012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2013年,由我校牽頭組建的“宇航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為“2011計劃”首批啟動的14箇中心之一。

2013年9月,我校研製的第三顆小衛星“快舟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在舉世矚目的“神舟”號系列飛船研製過程中,哈工大攻克了KM6、返回艙焊接變形矯形技術、三軸仿真實驗轉檯、航天員訓練用“模擬失重訓練水槽”、航天員出艙用反光鏡體等多項技術難關。

秉承“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哈工大堅持個性化培養與柔性化管理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法,遵循課程學習與項目學習結合、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結合、教師教與學生學結合等原則,注重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造就了大批工程實踐能力強、具有團結協作精神的創新型人才。學校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認真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強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近年來,湧現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個人和集體。


2013年,學校空間光通信技術研究中心被評為“全國工人先鋒號集體”。建校以來,近20萬學子從這裡走向各條戰線。他們中既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有共和國的將軍,既有科技領域的骨幹,也有著名的企業家。他們在各行各業為祖國的繁榮強大和人類的文明進步貢獻著自己的才智。回首哈工大的發展歷程,她的每一輪進步跨越、每一次騰飛奮進,無不與祖國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今天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她將繼續與時代脈搏共振、與祖國發展同行,為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不懈努力,向研究型、國際化的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進。


不要笑的肚子痛

哈爾濱工業大學(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哈工大(HIT)”,坐落於中國北方冰城哈爾濱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重點大學,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九校聯盟(C9)”、“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國-西班牙大學聯盟”主要成員,國家首批“111計劃”、“2011計劃”、“千人計劃”、“卓越計劃”入選高校,中管副部級建制,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三方重點共建。

哈爾濱工業大學溯源於1920年創辦的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建校初衷為培養鐵路工程技術人才;而後歷經“中俄工業大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哈爾濱高等工業學校”等多個階段,學校在1938年1月正式定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沿用至今。

截止2015年7月,哈工大已有材料科學、工程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環境與生態學、數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等8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的研究機構行列,其中材料科學、工程學已進入全球前1‰的研究機構行列。該校擁有哈爾濱本部及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三個校區,共有全日制學生31903人,其中本科生16718人、研究生13263人(含碩士生7585人、博士生5678人),留學生1922人。

  • 學風好,學生都比較踏實,加上哈市位置遠離北上廣這種一線城市的繁華,沒有那麼浮躁,因此是一個踏踏實實做學問的好地方;另一方面呢,大部分工大的學生不是那麼善於交際,沒有哈市其他高校的學生那麼活潑; 也因為遠離一線城市,學生的視野沒有那麼開闊,實習交流也相對少一些。
  • 分數比較實惠,特別對於南方的一些省份,高考分數線真的不高,雖然某些熱門專業的分數也不低,但是如果只是想考進來,不挑專業的話,還是不難的。用不高的分數,進入這樣的學校學習,至少我覺得是非常超值的,勉強可以說是“性價比”很高吧。
  • 校園環境不是很好,由於地盤小,再加上沒有統一規劃好,所以校園裡面顯得很擁擠,人多,車也多。
  • 工科很強大,在國內的工科學校裡面屬於第一梯隊的吧,特別是傳統的工科,不少甚至在國際上也是一流的。但是理科沒有工科這麼出色,人文之類的就更加弱一點了,但是學校也在大力發展這方面。比較反感國內的一些媒體在形容工大的時候總是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來形容工大,其實這些年,哈工大一直是在進步的,並不是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樣沒落。從科研經費,論文數量和質量,以及三大獎的數量都可以看出,當然人才流失的現象也存在。
  • 無論是學費,住宿費,生活費都是相對很低的,雖然近幾年的食堂價格一直是牛市(我記得入學的時候,1.98可以吃到兩個還可以的菜+3兩飯,4,5塊錢可以吃得相當好了,不過現在早就漲了好多了),但是考慮到這些年物價的飛漲,其實食堂整體價格還是不算高的,質量也不錯;另外一個非常值得稱讚的是宿舍的管理,工大宿舍的阿姨是我所見到過的學校裡面,最好的。工作非常認真負責,對同學像自己孩子一樣關心,雖然我以前住的宿舍都是50多年的老樓了,但是打掃得非常非常的乾淨。
  • 出國的氛圍不是很濃,頂尖名校的offer每年都不是很多,雖然近幾年要好了很多,但是和北京,上海的一流高校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大多數學生可能都沒有出國的打算,考G考T的風氣沒有科大,清華這樣的學校濃。這可能也與學校的性質有關係吧,畢竟原來隸屬於國防科工委,學生們還是志向于軍工和國防,留在國內發展的比較多。
  • 如果在航天系統內發展,校友資源是非常強大的,到處都是哈工大的畢業生。在其他的軍工國防系統內,校友也有不少。
總體來說,哈工大是一個值得報考的高校。

阿喵三兩事

哈工大是C9名校,985重點大學,很好的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校本部在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在山東威海和廣東深圳也有分校,可以說是多地佈局。雖然校本部所在地黑龍江經濟,甚至整個東北地區經濟遭遇“嚴寒”,但是對於哈工大的影響也不是很大。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哈工大有3個A+學科,5個A學科,以及9個A-學科。其中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和環境科學與工程三個學科入選A+,看出哈工大實力不凡。

在以A類學科入選數量排名的榜單中,哈工大位列全國高校第八名,共有17個A類學科入選。

哈工大優勢學科是航空航天類,因此進入軍工類大國企的畢業生很多。但是在新經濟中,進入互聯網行業的哈工大畢業生也不少,在深圳等一線城市互聯網行業,哈工大校友真的很多。


塔尖

東北作為共和國的長子,為新中國工業化輸出了大量的血液。同樣誕生於這片黑土地上的哈工大也為共和國建設培養了許多人才。哈工大的工科在全國大學中排名靠前,有些專業甚至是頂極的。但在進入新世紀後,由於畢業生就業問題,東北經濟滑坡,離開哈工大的導師據說可以再創半個哈工大,加上國家拔款減少(相對於清,北,上,交)地方財政支持不力,生源質量稍微下降。在南方一些省錄取分數線低於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不管怎麼說哈工大還是一所牛逼的985高校,不是誰都能考上的!


安靜馮


哈工大的確不錯。

我女兒17年考入哈工大,8月份我去送女兒就讀,親自感受了工大的一切。

學術方面的已有人回答不再多說,在這裡說說其他方面的。


1、哈工大教學氛圍好,在哈工大,學生都把學習抓的很緊,自覺進圖書館、進專教,每天吃完飯孩子們很習慣地去學習。不見喝酒、抽菸、打鬧現象。

3、學校食堂辦的不錯,在花樣品種多,份量足,味道也不錯,讓家長對孩子的生活很放心。

4、在哈工大,同學之間互幫互助,風氣很好,我孩子住院期間,同宿舍同學,每天輪流送飯,讓我的孩子和我的家長都很受感動。


金鑲玉夜光杯

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HIT),坐落於中國北方冰城哈爾濱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重點大學,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九校聯盟(C9)”、“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主要成員,入選國家首批“111計劃”、“2011計劃”、“千人計劃”、“卓越計劃”,中管副部級建制,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三方重點共建。

截止2014年,學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7個。學校2011年科研經費20億元,科研經費總額連續多年在全國高校中處於前4名;在國家科委“863”高科技工作10週年總結評估中,哈工大綜合評價居全國高校第二位。2012年,學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4000餘項,科研總經費超過20億元,8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設施”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先進微小衛星平臺技術項目”入選“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科技部民品“973計劃”項目再擔“首席”,“星地激光通信試驗項目”、“JML-1精密離心機項目”取得重大突破,“高速平面激光誘導熒光成像診斷儀”項目獲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立項支持。

1920年,中東鐵路管理局為培養工程技術人員創辦了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即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前身,學校成為中國近代培養工業技術人才的搖籃。新中國成立後,學校成為全國學習前蘇聯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大學之一,此後哈爾濱工業大學一直得到國家的重點建設。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建築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經過91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居於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多學科、開放式、研究型的國家重點大學。


笑搞

哈爾濱工業大學(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哈工大(HIT)”,坐落於中國北方冰城哈爾濱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重點大學。學校成立於1920年,1938年正式定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沿用至今。學校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九校聯盟(C9)”、“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國-西班牙大學聯盟”主要成員,國家首批“111計劃”、“2011計劃”、“千人計劃”、“卓越計劃”入選高校,中管副部級建制,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三方重點共建。這一時期,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學生最多時達8000餘人,教師隊伍迅速增長,1957年已發展到800餘人,平均只有27.5歲,他們承擔了全部教學、科研任務,被譽為哈工大的“八百壯士”;科研工作有很大的發展與提高,各專業與一些工廠、研究所建立起固定的科技協作關係,為實現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以及科研為國民經濟服務打下了可靠的基礎


麒麟EINHORN

這個簡稱很容易迷惑人啊!要弄準真正的哈工大吆!呵呵,絕對是名牌啊!好多軍工專業,水準很高。有個大學同學~絕對鐵哥們,是這個學校碩博連讀,這哥們智商超高,在大學期間就表現出天賦。28歲,就回母校幹副教授了!現在做國家火星著落計劃。可以為止驕傲的學校,希望將來她以你為自豪。


幻蝶飛熊

哈工絕對是一個好學校,孩子們學習刻苦努力,學風超好,我同事的孩子在哈工,據說一不努力學習就掉下來了。孩子都在比這學。因為每天學習,所以花費特小,比別的學校學生少很多。而且科研實力強,院士多。選擇哈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