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仙翁葛洪:养生以不伤为本!“六勿”就是不伤身的基本

太极仙翁葛洪:养生以不伤为本!“六勿”就是不伤身的基本

3月25日的罗浮山之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岭南中医药资源的丰富,更体会到了深厚的道教文化。说到罗浮山,就绕不开我国近代著名的道教养生家葛洪。关于葛洪,相信很多人都是从屠呦呦女士荣获诺贝尔奖时才关注到这位中医大家。葛洪生于公元28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葛洪是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在此期间,他与南海太守鲍靓之女鲍姑成婚,两人结成眷侣,研究医药,为百姓治病。著名的《肘后救卒方》就是诞生在这期间。晋愍帝建兴二年(314),葛洪返回故里,时仕时隐。再次来到罗浮山时,葛洪已经年过五十。晚年的葛洪在罗浮山“优游闲养,著述不辍”,直至终老。

本期的胡说中医我们就来聊聊与罗浮山渊源颇深的中医传奇人物葛洪与他的两大医学著作《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

第一本临床上使用的急救书

太极仙翁葛洪:养生以不伤为本!“六勿”就是不伤身的基本

《肘后救卒方》更为人熟知的名字为《肘后备急方》

中医古代的肘后书,也是指方便、廉价、实用,并能应急的医疗保健手册。所谓肘后书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袖珍书,古人穿着的衣服袖口较大,可将贴身之物藏于袖口之中。

作为中医药史上第一本供临床使用的急救宝典,《肘后救卒方》中对天花、恙虫病、脚气病及恙螨等急性传染病的描述都属于首创。他所指的急病,大部分是我们现今所说的急性传染病,古时候人们管它叫“天刑”,认为是天降的灾祸,是鬼神作怪。葛洪在书中说: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疠气。

书中记述了一种叫“尸注”的病,这种病会互相传染,并且千变万化。染上这种病的人并不清楚不舒服的具体地方,只觉得怕冷发烧,浑身疲乏,精神恍惚,日渐消瘦,时间长了还会丧命。根据现代医学原理,结核菌能使人身上的许多器官致病,诸如肺结核、骨关节结核、脑膜结核、肠和腹膜结核等。

太极仙翁葛洪:养生以不伤为本!“六勿”就是不伤身的基本

抱朴子的养生之道

相对于葛洪医学家的身份来说,炼丹家更广为人知。其所著的《抱朴子》的社会影响较《肘后备急方》更加广泛,其中内篇20卷,包括“金丹”、“仙药”、“黄白”各部分,是关于采药、炼丹、求仙的专论;外篇则讲述儒家的伦理道德以及人间世事等。

有趣的是,《抱朴子》不仅仅是一篇炼丹名作,其中更蕴含了不少化学原理。比如《抱朴子》中记载的“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就是硫化汞受热分解出水银,水银和硫黄不断加热又变成硫化汞的现象。书中还提及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这也是金属取代反应的最早记载。

与此同时,《抱朴子》中记载了不少养生之道,实际上,我国的养生学发展到东晋,已经比较成熟,并包含在儒、佛、道三教的文化体系之中。葛洪是道教的养生家,由于道教重生恶死,以延年益寿作为修炼的目标,因此养生学就更为发达。

葛洪养生的原则,是不伤不损。他在《抱朴子·内篇》一书里,列举出10多项伤损之事。在他看来,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无忧无虑的人才能益寿延年。也就是《抱朴子·道意》中所谈到的:“明德唯馨,无忧者寿。”

太极仙翁葛洪:养生以不伤为本!“六勿”就是不伤身的基本

罗浮山上的葛洪炼丹像

其中,葛洪列举了伤身的13种情况:“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阴阳不交,伤也。”

他还从预防的角度指出:“养生以不伤为本,此要言也。” 他具体制定了“不伤身”的“养生之方”,强调起居方面要做到“六勿”:“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至饥”。

关于道教的养生之法,葛洪总结道:“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兴夺之要。”即要注意饮食起居的生活规律,还要用导引术(相当于现在的柔软体操或气功中的所谓动功)来调利筋骨,修习道教气功(吞吐之术),加之服食保健养生的滋补药品和注意夫妻生活的生理卫生,就能取得延年益寿的作用。

如今,经过历史沉淀,葛洪已经融入了以罗浮山为中心的岭南中医药文化传统中,与罗浮山固有的草药文化交相辉映,造就了岭南罗浮山医药养生文化圈。其所著的中医名作与道教理论体系,也是中医药历史和道教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