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身体和解吧

和身体和解吧

郊外·杂谈

今晚的月食你们都看了吗?

回家路上,不经意的抬头,竟发现月亮悬在空中,皓洁如一面铜镜,才知道今天有月食这样的景观。难怪马路两旁,三三两两的人群聚成一团,时不时把头高高抬起。

一回家,我就放下东西,屐着拖鞋,披着大衣,反手锁门,下楼。

北京的夜晚是凛冽的冷,没有风,空气中还飘散着对门餐馆阵阵油烟味。我经常在这家吃饭,一个人点几个菜根本吃不完,要是懒,打包回家,够一天的量。

站在弯曲的过道边上,于高楼林立间瞥见圆圆的月亮正一点点被吞噬。等了好一会,眼看天空中只剩月牙散发着阵阵光亮,肚子又闹脾气,没办法,只好上楼。待一切准备好,最佳的观月时间已经过去了。

最近因为工作和身体的原因,未能按时更新,实感抱歉。不过,一安静,却又总想说点什么。

我记得很久以前,老师曾告诉我,去感受一切感受,去体会一切体会。那时,我刚和男友分手,她就这样,安慰我。

只有难受,止不住难受,未能和身体做成朋友,只能感受来自情感之中的喜怒哀乐,仍有情绪的发泄,怎样都行。当时,我觉得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心,让你的心放在别处,多给点时间,渐渐的就会冲淡一切。

后来,我尝试做身体实验,一点点感受来自身体的信息,比如动动手指、脚趾,感受心跳的速度,摸摸刚冒头的痘痘,撕扯一块老掉的皮质。我逐渐发现,身体和心灵的感受根本不是一回事,两者相互联系,但由于身体是受心灵(大脑)的控制,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性的忘掉身体的感受,注重心灵的体会,这就是常常身体出了大毛病,自己才意识到,或者手臂、脚踝受伤,变得淤青,自己才感受到了疼痛的原因。

小时候,我对于受伤、生病是非常好奇的。一流鼻血,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止血,而是看着它能流多久,能否自己愈合,又或者脾气上来,重重的的打自己几下,方才解气,但其这件事错并不在我。

身体与心灵在用各种办法告诉我们,它两是相互独立,却又相互依赖的。人们总是把灵魂放在一个制高点,觉得一个人的灵魂高洁,寄托于哪个身体都毫无差别。又或者,对于出轨,身体可以谅解,灵魂则无法原谅。

但其实,身体和灵魂是无法分离的,没有一个可以独立开来。一个人正是用身体经历了生活的种种,才有了所谓的经验总结,也正是有了身体的切肤之痛,才有了来自心灵深处的感悟。

记忆最深刻的便是我的外婆,当她因为疾病躺在床上,身体骨瘦如柴,几乎连我也认不出时,嘴里说着一通我们不理解的胡话,她要吃零食,几毛钱一包的那种。

外婆刚走,我感受不到一丝悲痛,站在门外,一如往常,只是少了熟悉的声音,那个总是晃来晃去的身影。

后来,收拾外婆的屋子,一草一木皆有情,总感觉它们固执的伫立在小小的房屋里,不愿离去。我突然想起,曾经我和外婆睡在一起,不习惯在外面过夜的我半夜居然不争气的尿床了。床褥子湿热的感觉一直持续到天亮,我忍耐着,一声不吭,一晚没睡。那种身体的僵硬之感突然袭来,仿佛我一倒下就躺在湿润的床铺上,外婆摸着我的小腿,嘴里念叨着,你太瘦了,要多吃点,明天给你炖鸡肉。

霎那间,对于外婆的记忆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疼痛、悲伤、愧疚还有不舍一并袭来,我无法抵挡,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不再故作姿态,打破心灵塑在身体外面的高墙,我做回了那个孩子,那个只能倚着外婆要好吃的小孩子。

很多时候,是身体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记忆,也是身体给我们的心灵一个永久的归处。

之前读《中国文化的深层解析》,里面提到我们太过于注重身,比如安身、身体的享乐、吃喝玩乐等,但转念一想,注重身体确实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此“身”非彼“身”,除了用身体的满足来填满自己,心灵也应有所回馈。而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注重身体,是将心灵的感受隔绝在外的。

每一次身体巨大的变动,都会让我对所发生的事有所触动。比如疼痛,比如愉悦,比如忍住呼吸,我会想到我所做的,所处的,所能够的。追根溯源,你慢慢就会明白,引起这样的反应,原因何在。

身体是我们心灵深处的一面镜子,即便我们选择忘掉或者隐匿某些东西,身体也会不自觉的表现出来。你讨厌一个人,即便假装得再好,也会不自觉的甩一个白眼或者不正视对方的眼睛;喜欢一个人,你便会想法设法的亲近,蹭蹭衣服,碰碰手等等小动作,有些连你自己都无意识。

我从不否认心灵高于身体,但是身体是根本,是回归,它建立在身体之下,受控制,又趋于独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