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既然能号令百万兵马,可为何乱世中也无一人敢仿制呢?

凌毅清

像仿造一个虎符就想去号令百万兵马是不可能的!

先说为啥不伪造一个?其实在古代,虎符工艺非常复杂。从现在存世的几个兵符来看,纹路细腻,造型复杂,尤其是兵符上的错金铭文,先在兵符上刻出阴文,再把金丝嵌入阴文,最后打磨光亮。如此复杂的工艺,在古代除了官办工坊的少数工匠,一般人根本无法仿制。甚至关于错金工艺即使是现代社会制造起来也相当麻烦。


其次,即使兵符伪造成功了,也做不到号令百万兵,还需要朝廷的公文的配合的


从近些年来的秦朝简牍的研究来看,秦代的规章制度细如发丝,整个国家就像是一个机器,每个人都是机器的一部分。关于秦法的不近人情和繁琐功利是难以描述的。举个例子,在秦简记载,秦王病了,民间有人为秦王祈祷,却因为不和制度而被严惩。各地方也是完全为秦朝中央是从,所有人都得按程序办事。


也许还有人会问,为什么其他时代有人就成功了?比如汉代刘氏诸侯王灭诸吕。那是因为在汉初,诸侯王的兵有不少是其招募训练的私兵。再往后,唐朝的安禄山也是在造反前偷偷的养了两万蕃兵,并且在其他的军队中安插大量亲信。这也要在起兵后,杀害一些官员,才彻底控制三镇军队。

在起兵后杀害一部分官员来控制军队的做法,还有秦末的章邯军。章邯军在投降项羽后,大量原来的秦军军吏被后者所杀,才能让章邯彻底控制军队。


冷兵器研究所

说到虎符,并不是拿着就能号令百万雄兵,就算你有虎符,也是要经过复核的。兵符一般分为两半,一半在元帅手里,一半在皇帝手里,而且兵符也不止虎符一种样式,也有鱼形、龙形、龟形等,大小样式都不统一,你不知道皇帝拿的啥样的兵符给元帅,怎么仿制?你仿制的和元帅的合不上,马上就拉出去祭旗了。

关于兵符,我想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战国时期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了,故事我就不复述了,大家都很熟悉。就算信陵君买通如姬,顺利拿到魏王的那一半兵符,到了军中,元帅晋鄙照样不买账,最后信陵君没办法,杀了晋鄙才夺得兵权。由此看来,光有兵符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事实上,如果皇帝要对在外之兵有所指示,也会派专人持兵符和诏书一起颁布命令,光有兵符也是不起作用的。再说兵符的制作十分精良,有铸造能力的工匠都为王室掌控,一般人真仿制不出来,也不敢去仿造,一旦被查出,有一百颗脑袋也不够砍。
&战国时期楚国鄂君节,相当于兵符


兵符的材质有青铜、玉石、木头等,从战国开始一直到隋朝,虎符均为铜质, 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明代以后兵符逐渐消失。


风云说收藏

领兵的符印在每个朝代的用法均不一样,但都需要配合国家制度进行使用,并非是简单的拿到虎符就能够号令军队。

以秦汉为例,每一对虎符都是从同一块材料中一分二,两块虎符合并才能够调动兵马,平时将军有统兵权,却无调兵权。在将军之侧设有监军、护军一类角色,当君主以虎符调兵的时候,需要将军、监军、使者、副将等同时在场,验证虎符真实性,才形成合法程序。

所以,先别提将军是否有那样的工艺手段伪造虎符,还需要同时骗得过监军、使者,并让副官听令于自己。不要小看古代的君主,他们之所以敢把兵权交给大将,肯定会通过许多手段去控制自己的权力,所派遣的监军、副将尽可能都是自己的亲信。

以刘邦为例子,韩信的嫡系部队都是刘邦所授,韩信的副将曹参、傅宽,同僚张耳都是与刘邦关系密切的人,所以刘邦敢冲入韩信营中夺走虎符,把其兵权直接夺走。

军队不止是国家机器,毕竟是由人所组成,再通过军事制度来维持军队的秩序,虎符是一种执行的信物,将人、制度、信物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才是军队的全部,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军事制度越来越成熟。

为了防止将军在军队里深得人心,经常通过调防、升迁来使将军无法与士兵形成军阀党派。而当一个将军在旗下已经形成一股军阀势力时,其实虎符或朝廷授予的符节也不过是个名义上的东西,无论有没有这种东西,将军都能控制自己的兵权,虎符的作用也是因时而易,还是之前那句话,军队毕竟是由人所组成。

历史上很多所谓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其实都是只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质疑他们为什么不反,其实是根本反不起,实际上所能调动的只有少部分嫡系部队。能够架空皇权的大将军,都是同时掌控兵权和行政实权的人物。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没人愿意去伪造虎符,随意捏造一块虎符,但是在军队没有足够的威望,对军事制度不甚了解,就算过得了监军和使者的认证,也没法控制整只军队。要统领百万大军需要足够的资历和功勋。这已不是敢与不敢的问题,而是伪造兵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有充足条件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将军,兵符又成了很次要的东西。毕竟在得到虎符的前提下,那位将军应该已经是天下有名的名将,这时候再拿出一块假虎符或什么信物就太小家子气了。

如果决意要起兵,当然是自己制造新的符节去号令自己的军队啦。


苏沉船

仿制有什么用呢?你真以为虎符就能号令天下?你把皇帝想的太傻了吧?

你有实力,把军队军阀化了,没有虎符,一样能调动军队,皇帝有真虎符,皇帝也调动不了,因为军队是你的。

如果你的军队没有军阀化,你想造反,给一个真的虎符你,你也调动不了军队。

比如曹操的军队,汉献帝可以调动吗?汉献帝是皇帝吧?有虎符吧?军队是汉军吧?但是军队明显是私军,军阀化了,只听军阀曹操的。

当你军队没有军阀化,还是皇帝的,就算你拿出真的虎符,你调得动谁呢?

如果皇帝把军队的归属寄托在一块铜上,那几百年的王朝是怎么维持的?那世袭制早就玩脱了。

历史上统一王朝里,能造反的武将还真不多,不是忠诚,而是条件不允许。

皇帝从来都是持术不持信的,他靠制度和制衡机制让武将无法造反,而不是防止他们造假。


南朝四百八十寺

虎符自然是能仿制,但是同时还要满足几个条件。

1.国君只会把虎符给信任的人,这个人身份地位都不低。否则有虎符也没用。

2.乱用虎符是灭族的罪过,要承受的起。

3.虎符是一分为二,各自保管,裂口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仿制的虎符怎么能对好缺口?

4.就算以上都满足,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如果那个大将觉得有疑问,不接受,一样没用。

说两个例子。

战国时期,信陵君是魏国国君的弟弟,名满天下。他为了救赵国,找人盗取了虎符,前往军前,但是大将晋鄙不相信,信陵君防着这一手,所以预先准备了武士,杀了晋鄙,最终才得到了军队的控制权。

南宋的时候,虞允文只是文人小官,受皇帝之命去劳军的。但是到了战场前线,发现事有可为,他没有虎符,但是假传圣旨,打胜了采石矶之战。这是南宋和金国形势的转折点。


实梦阁

在战术上有一句名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然,上级领道信任于我,将军权落实吾身,我必当全力付之,尽心为之,。在交付时,就讲征战目的及所要达到什么地步。你如果领道横加干涉,造成后果,你我清楚。虎符是一整块,斬断为二,统军半块,:最高领导人半块。只有完整一块才能重新决策,重新佈置,那为何没人敢仿造。古代有一只故事,叫盗虎符。(这故事太长,不能讲了。)要仿造,必须把另外半块拿到手,才能仿造另外一半,要合得拢,匹配才能使带领军队的领道人相信你是皇上派来的,临时,有要紧之事,才横加干涉。就像仿造一张假画,一半在我身边,另一半在他身边,这一半到什么地方一分二,大家无知,试问?常人谁敢仿制。只能让君主吃酒醉了,冒砍脑袋的危险,去盗虎符。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趕炀滔火,在所不惜。


辛国康

很简单。

首先,就是虎符工艺复杂,毕竟铭文不是谁都能刻的,再加上镶嵌金丝等工艺,就增加了虎符的制作难度。

其次,这一点是我猜测,我没查过。虎符的制作材料很可能在当时也算是精贵材料,一般人也弄不到那么多。

第三,带兵去打仗的人,必然是皇帝信任的人,所以很可能出现“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情况。因此你拿着这东西给出不符合国家利益的命令,那就直接露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