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裡和詹姆斯用了7年,徹底終結了這個爭論70年的話題

庫裡和詹姆斯用了7年,徹底終結了這個爭論70年的話題

在NBA賽場上,內線球員和外線球員的爭端,從聯盟誕生時就開始了,雙方相愛相殺七十年,一段恩怨始終沒有真正了結。

我們以湖人隊為例:這支球隊最不缺天才後衛和偉大中鋒,湖人隊的悠久與輝煌,同時也是後衛和中鋒之間的傲慢與偏見。如果不看他們各自的成就,這活脫脫就是一齣兒童劇。

——真不是笑話他們。連菲爾·傑克遜回憶時都說,科比和奧尼爾當時互相針對時,看起來就像兩個孩子。

——這也難怪,當一個人把內心最真實的一面完全寫在臉上時,無論他年齡多少,體型大小,看起來也就和小孩子差不多了。俗稱傻得可愛。

話說,當湖人隊還在明尼阿波利斯時,他們憑藉喬治·麥肯強大的統治力,建立了NBA史上第一支王朝球隊。但恰恰就是在那支王者之師中,麥肯一度和隊友吉姆·波拉德勢同水火。

——怎麼一回事呢?簡單說吧,後來的科比和奧尼爾怎麼一回事,他倆就是怎麼一回事。

這位吉姆·波拉德先生,如今當然是不為人知了。但在當時卻是那支湖人的王牌前鋒,據說他在上世紀50年代就完成過罰球線扣籃。當然了,只是據說,沒有錄像。但人的名樹的影,傳說不會無緣無故發生在一個人身上。不管罰球線扣籃是真是假,至少已經可以說明,這位仁兄絕不是凡俗之輩。

波拉德抱怨麥肯杵在內線擋住了他的突破路線,麥肯則怒吼,“你他媽的咋就這麼不喜歡給老子傳球呢?”

看過科比和奧尼爾肥皂劇的話,這一幕應該不陌生吧?

——當然了,當時的湖人教練昆德拉先生非常有水平,給這對歡喜冤家設計了一個擋拆戰術,解決了球權問題。

說起來也是有趣:湖人隊史上兩次三連冠,兩次都伴隨著這樣的內線巨人和外線王牌互掐的橋段。之後的傑裡·韋斯特和張伯倫之間,也沒有後世想象得那麼和諧:傑裡·韋斯特不愧是一眼相中科比的大神,這倆人在性格、打法上也頗有共通之處。

——這一點腦補一下就可以了。反正科比的打球風格你沒看過也聽過。

倒是八十年中魔術師和天勾的權力交接堪稱佳話。這主要是因為,一來,天勾在八十年代年事已高,魔術師正當少年;二來,魔術師是什麼人?那是個情商和球商一樣炸裂的男人,用喬丹的話說,魔術師能夠搞定一切會移動的生物,只是在搞定女人方面最出名罷了。

庫裡和詹姆斯用了7年,徹底終結了這個爭論70年的話題

事實上,無論是波拉德、科比、韋斯特;還是麥肯、張伯倫、奧尼爾,都是籃球史上獨一無二的異類,從他們的視角看籃球的發展,是很難得到真相的。

——他們自己就在強烈地影響著籃球的潮流和走向。如果從整個籃球環境下看內線和外線之間的此消彼長,我們就能看得更清楚些:

最明顯的例子當然是奧尼爾:他在禁區的破壞力,整個NBA歷史也沒有第二個。因為他的存在,生生引發了西部球隊的內線軍備競賽:即便是扛不住他,好歹能多六次犯規額度嘛。

再比如奧拉朱旺:這個人在94-95那兩年裡把四大中鋒的三個同行輪流修理了一遍。以一己之力撐起休斯頓火箭的三分射手群。1995年被剃了光頭的奧蘭多魔術,直至2009年還想著複製這個模式呢。

時至今日,我們都說,如今的內線再也沒有奧尼爾、奧拉朱旺這樣的巨神了,但問題是,他們這種球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本身就是美麗的意外。與其說在他們之後NBA的內線凋零了,倒不如說,恰恰是他們的出現,大幅度改變了內線發展的軌跡,讓球迷產生了錯覺。

同樣的道理,從喬丹延續到科比的得分後衛風格,從整個籃球歷史上看,其實也是非主流的,全靠他們的個人天才支撐。所以自然後繼乏人。於是如今的純得分後衛,又漸漸回到傳統中去了。

取而代之的,就是如今的超級持球手們:如庫裡、哈登、威斯布魯克、歐文這些人,事實上則是將控衛和得分後衛的屬性集於一身了。至於勒布朗·詹姆斯這等怪物,早在十年前就是這樣了,而且比他們更全能。

庫裡和詹姆斯用了7年,徹底終結了這個爭論70年的話題

如今的持球手們看起來百花齊放,但實際上,真正的稱得上代表人物的,只有三個人:勒布朗、庫裡、哈登。

勒布朗和庫裡,這兩位阿克倫老鄉的出現,使得內線地位接連跳水:

勒布朗·詹姆斯是NBA史上最強大的運動怪物和突破機器,和他搭檔的任何球員都需要以讓他打得舒服為最高原則。這不是什麼自私不自私,籃球世界的規則就是這樣,最強者享有最大話語權,完全沒毛病。

——2005-07年那兩個賽季,若是科比每場不出手30次,拿下50分;而是將出手權分給克里斯·米姆、誇梅·布朗、司馬什·帕克們,那場面只會更難看,而且讓人憋屈。所以就有人批評凱文·加內特進攻慾望不足了:明明帶著一群CBA隊友,偏偏就是不肯自己多出手幾次。這幾種情況本質是一樣的。

所以江湖上就有了不成文法則:對於勒布朗而言,內線可以沒有禁區控制力,但一定要有射程。這就是傳說中的,不會搶籃板的射手,不是好中鋒。

當內線大個子們被迫離開最能體現存在感的禁區,去投20英尺中投乃至三分球時,他們的地位和價值不降低那才叫見鬼呢。

庫裡則是另一個側面的例子:他在三分線外的威懾力太強大了,強到內線們如果不在他擋拆後防出三分線,幾個回合內比賽就會被打崩盤的地步。而傳統的內線到了三分線外面對小後衛,就難免大象捉老鼠,無所適從了。

——這對內線的機動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高到幾乎沒有人能達標了。特里斯坦·湯普森在2016年總決賽,憑藉著對帶傷庫裡優秀的換防表現,很快就拿到了遠超身價的合同。

但這只是克利夫蘭的錯覺。庫裡的打法,讓小個陣容越來越普遍了:既然用大個子換防多半會吃虧,那就放四個乃至五個小個子在場上,以求跟得上對手的節奏。換言之,他們並不不想放一個大個子在場上,但面對庫裡他們不敢這麼做啊!

——這樣以來,內線們就更難了。他們進一步被邊緣化了。而外線球員們,則順應著勒布朗和庫裡開闢的風潮,讓他們的整體賽場地位,也隨之達到了NBA聯盟成立以來的歷史最頂峰。

——如你所見,不過短短一年,特里斯坦·湯普森在騎士就從八賢王變成了路人甲。

庫裡和詹姆斯用了7年,徹底終結了這個爭論70年的話題

但是,就像喬丹、奧尼爾、詹姆斯們是籃球史上的奇蹟型球員一樣,庫裡也是個奇蹟。也幸虧庫裡只有一個,不然籃球歷史就真的提前進入五個搖擺人模式了。

所以也只有勇士隊才經常擺出五小陣容,而其他球隊,包括火箭,許多時候,也都還是習慣於保留一個大個子在場上的。畢竟,凱文·杜蘭特這種中鋒身高、前鋒速度、後衛技巧的傢伙,也是個奇蹟型球員!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勇士隊太欺負人了。

眼下絕望的時候,可以多想想未來:

嗯,想想看,勒布朗·詹姆斯即將34歲了,庫裡也踏入而立了。這兩個讓內線球員大幅度貶值的怪物,目前是看不到有人能接他們的班的。

——你想說哈登?哈登當然很強,但哈登並沒有破壞籃球傳統。這並不矛盾。

所以,也許當勒布朗·詹姆斯和斯蒂芬·庫裡的時代過去之後,NBA的籃球風潮就會開始一輪新的輪迴了。那時候的籃球,又會是什麼樣的?

不管是什麼樣的,至少我們已經看到,內線和外線之間的戰爭與和平,其實遠沒有表面上那麼撲朔迷離。說到底,內線和外線本身沒有高下之分,但具體到一群真實的球員身上,卻必然有強弱之分。於是,他們中的最強者,有權力制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賽場規則。這個賽場規則向四周蔓延開去,遂決定了整體球員群體的命運。

庫裡和詹姆斯用了7年,徹底終結了這個爭論70年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