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婚主义者遇见爱情

文 |野子

一、

安娜是一位不婚主义者。但她来找我倾诉,是因为她近期遇上一位令她春心荡漾的冯先生,而冯先生恰恰也是不婚主义。果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哪。

安娜32岁,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以前她一直认为婚姻是违反人性的,爱情只能是现在时不是永久时,所以两个相爱的人最好不要走入婚姻,合得来就携手同行,合不来就一别两宽,率性、随心,这才是对感情负责。

当不婚主义者遇见爱情

冯先生比安娜小4岁,28岁的他有过一段短暂婚史,他对安娜的理念表示赞同,同时觉得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爱情和婚姻不应该有任何关系才是幸福。

“我爱你,这是我一个人的事。”安娜说这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我爱你,却并不要求你、束缚你、控制你,我的爱不附加任何义务和责任。也就是我爱你就够了,哪怕你不爱我,哪怕你完全没有可能和我走进婚姻。这是安娜一直奉行的。

听起来是很高尚,很伟大。但是一向对待爱情如此豁达的安娜,自此对冯先生动心之后,却一直都控制不住地想一个问题:他是否真的爱我?

我问安娜:你这份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纯爱”,冯先生接受起来,是心安理得的吗?

你爱他,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他,他若也同样爱你,会只享受爱情之美好,不对你负任何责任吗?

我们将心比心来反向论证:你只享受一个人对你的好,却从不对他付出,也肯定不会给他承诺,没打算为这段感情负责,更没考虑过和他走进婚姻,如此,你内心真实的感受是爱这个人吗?还是只是把他当做备胎?

“他是否真的爱我?”是安娜真正动心之后不由自主就冒出来的一个疑问。

当不婚主义者遇见爱情

爱情需不需要求证?需不需要确认你在对方心里的位置?如果按安娜以前的观点,应该这样想:“我只默默的爱他就好了,哪怕他从来不回应,我干嘛要去求证,我自己知道我爱他就足够了。”

我认为这只是单恋,不是爱情。这和爱上一尊精美雕塑没有什么差别,不为对方接受、又得不到回报的一厢情愿的单恋,如同一朵谎花,看似很美,却不会有结果,也不会被珍惜。爱情首先是一种互动性的亲密关系, 没有互动的恋爱,两个人就不是恋人关系。 或者说,人家跟你根本就没关系。你一个人在心中爱他爱的再翻江倒海,人家的世界却依然云淡风轻波澜不惊。

早年看《小王子》,记得狐狸告诉小王子什么是“驯养”时说:“你看,看到那边的麦田了吗?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麦田无法让我产生联想,这实在可悲。但是,你有一头金发,如果你驯养我,那该有多么美好啊!金黄色的麦子会让我想起你,我也会喜欢听风在麦穗间吹拂的声音。”

人都是先和人建立关系,才和世界建立关系。爱情,是在两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建立温暖的情感联结,世界因此而美好。

张德芬说过:“亲密关系是修行的最好的道场。”互爱才是爱情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相爱的双方都能给予彼此爱的肯定。这也是亲密关系能进行下去、维持下去的一个根本。

安娜说是她先动心的,她也能感受到冯先生对她的好感,两人约会了几次,还没有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安娜知道冯先生也是不婚主义,在想这是否就是他一直没有表白的原因?

我对安娜说,如果冯先生跟你说两句话,你感受一下哪一句能让你更能确定他是爱你的——

一句:“我爱你!”

一句:“嫁给我!”

安娜怔了一下,然后回答说:“第二句。”

二、

婚姻关系,是一种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双方,决心长期相互付出社会关系。

若两个人真心相爱,婚姻这种形式,女人可以说不要,但男人不可以真不打算给。

走进婚姻的男女未必全部是因为真正相爱,但真正相爱的男女最终都会选择走进婚姻

,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走进的,也会成为彼此人生的遗憾。

即使在婚姻中有的人走着走着迷失了,有的人磨合成最适合彼此的齿轮,婚姻最后的结局不同,但婚姻一开始的初衷却都是一样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当不婚主义者遇见爱情

恋爱中的男女彼此是否带着与子偕老的期许来对待这段关系?婚姻是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检验方式。

我想起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玉女掌门人周慧敏,她与倪震自1991年相恋,近20年的爱情长跑过程中,男主花边新闻不断,两人分手传闻也被媒体频频传出。

原来倪震这是“引咎结婚”啊?一直不给周慧敏婚姻,其不婚的心理和目的不禁引来众人无限遐想、议论纷纷。

一个男人走进婚姻,意味着他不单单要承担一个恋人应尽的责任,还意味着他要承担“丈夫”、“父亲”这个角色在社会里被要求的道德约束。

娱乐圈有实证,吴亦凡的小J娜已销声匿迹,文章和姚笛还在被口诛笔伐。

对待“出轨”,社会的普遍道德标准是:未婚乱可以称为风流,结了婚乱就是渣男。

当不婚主义者遇见爱情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一句话:

喜欢就会放纵,而爱是克制。

我觉得这样说更确切:喜欢就会放纵,而爱是甘愿克制。

一个男人愿意(不是被迫、不是交易)和一个女人走入婚姻,是他愿意为爱克制的一种表现。

黄磊做客《奇葩说》时讲起过,他朋友的女儿结婚,他去参加婚礼,朋友伤感地掉了眼泪,“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没想到这么快就挂到别人家的衣柜里了。”

家有两个小棉袄的黄磊,也当场忍不住落泪,他在节目里说,“我也经常幻想这个画面。但是如果有一天,那个男的跟我女儿说,没有婚礼。我就会跟我女儿说,不要嫁给他。连那样的一个仪式感都没有,我觉得是不对的。”

婚礼不仅仅是一种隆重浪漫仪式,更是一种亲密关系向社会的公开,彼此对夫妻关系的相互确认、肯定,同时表达出双方愿意对未来共同生活的责任和担当的态度。

一纸婚书不单单是“合法生活”的许可证,更是法律上的“配偶”关系的身份证明,是遗产第一继承人,是大病手术时可以签字的人,是不用DNA鉴定就被承认和你孩子有血缘关系的人……

三、

上个月我带领一个以“亲密关系”为主题的团体工作坊,和学员讲起我曾去云南和四川交接的泸沽湖旅游的经历。女生们对泸沽湖畔的这个还以母系氏族方式生活的摩梭人很感兴趣,尤其对他们的“走婚”风俗感觉非常神秘新奇,问了我诸多啼笑皆非的问题,其中包括:“摩梭姑娘是想和谁走婚就和谁走婚吗?”“如果一个姑娘的闺房同时来了两个走婚的小伙子怎么办?”

看来很多人都对摩梭人的“走婚”存在很大的误解——走婚是摩梭人的传统婚姻习俗,就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过男去女家走婚,维持感情和生养下一代的方式。母系社会中由长辈女性当家,平日,摩梭族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有在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喜欢的人表达心意。两情相悦的男女会互赠礼物,这样男子就可以在半夜的时候去女方的“花楼”约会,第二天天亮前离开。

走婚所生下的小孩由母家生养,满月时生父得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发生近亲走婚。

走婚的男女双方,维系关系的主要因素还是感情,而不是经济条件。两情相悦便一路走下去,若一方出现“移情别恋”或者人品有问题,另一方可随时中断走婚关系。而过错方会受到族人们集体的鄙视和唾弃,很难抬头做人了。走婚这种关系维持的形式,比我们传统的婚姻关系自由度更大,男女双方各自独立、又相互支持,关系也更平等、更和谐。

即使没有婚姻的“法律”约束,摩梭人也都遵守着爱情的忠贞。这是他们族群集体潜意识里的生存信念。很多摩梭男女,一生只有一个走婚对象。记得当地一个摩梭导游小伙子告诉我:我们族的男女之间的关系的更淳朴,更简单纯粹,相比其他地方的人,还走得更加长久。

这话我信。

当不婚主义者遇见爱情

爱情和婚姻的核心精神是一致的,忠贞、信赖、生死可托

深爱一个人,绝对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绝对想彼此拥有一生。

也许依然有一些姑娘抱着:“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爱情态度,那我衷心祝福你:拥有的成为曾经以后,接下来能遇上改变你这个观念的一个人,从此幸福一生。

就像安娜遇上冯先生。


关注更多精神心理问题,请下载好心情APP,2万名精神科心理科医生为您的精神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