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大學生為買手機網貸4000,一年竟滾成50萬

校園貸:大學生為買手機網貸4000,一年竟滾成50萬

“臭名昭著”的校園貸雖然已經趨於沉寂,但早前“校園貸”亂象的後續影響至今還在持續。

據調查,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絡貸款幾佔一半。只要你是在校學生,網上提交資料、通過審核、支付一定手續費,就能輕鬆申請信用貸款。從行業角度說,大學生的確屬於比較優質的貸款對象。

校園貸的市場主要分佈在二、三線城市,當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的孩子考入大學,有些家庭無力負擔孩子在城市消費、學習甚至是創業上的資金需求,急速膨脹的消費慾望會促使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尋找貸款平臺,甚至是民間高利貸。

武漢某大學大三學生因欠下“校園貸”4000元,一年時間滾到50餘萬元,家人傾盡所能湊還了20萬,還欠下30萬左右。去年下半年,他經同學介紹購一部手機,該手機店要求提供學生證、身份證和親朋好友電話及住址,便可貸款買到手機。當時他便在手機店貸4000元錢,並打下欠條約定,利息是一天0.2元至0.5元不等。 事後由於沒能及時還上,再次向其它網絡平臺貸款,不到一個月,從最開始的4000元很快就翻到幾萬元。他不斷拆東牆補西牆,幾個月沒有還上,很快就翻到幾十萬元。家人得知後,四處籌款,湊足15萬元,還了幾家上門的債主。之後又變賣了部分家產,又為其還了5萬元高額貸款。

校園貸:大學生為買手機網貸4000,一年竟滾成50萬

西安一所高校大二女生為了買一部蘋果6Splus手機,從“校園貸”借了12500元,8個月過後,這筆錢“滾”成了23萬元。家裡情況不好,第一部手機壞掉後,她看同學們用的都是蘋果手機,於是也想換一部。但由於父親每個月給的生活費只有固定的900元,面對五六千元的手機,她無法向父親開口。有一天,她突然發現有人在學校的群裡說可以貸小額貸款,分期還錢。對方說,分期還錢每個月只要幾百元,自己省省再打點工肯定能還上,她便動了心。

當時借了6500元,到手4000元,2500元都給了中介。4000元不夠買蘋果手機,在虛榮心的驅使下,她又向另外一家公司借了6000元,同樣是只拿到手4000元。為了還第一筆借款,開始借第二筆,還不上再繼續貸第三筆、第四筆……短短8個月,她就向30多個校園貸機構借過錢。然而,錢越借越多,再也還不清了。

她前後貸款總額有11萬多元,但實際拿到手的只有7萬多元,然而,把所有借款的本息加起來,她一共要還23萬多元。父母都是農民,全家就靠幾畝地過活,一年的收入還不到2萬元。家人前前後後東拼西湊給她還了17萬,可是按照借款的約定,還有5萬餘元還不上。她得知有“人死債銷”的說法,於是就曾想以死來躲過還款。

校園貸:大學生為買手機網貸4000,一年竟滾成50萬

一名21歲的陝西大二學生跳江自殺。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為何最終卻走上了人生的絕路?原來他生前在十餘家校園貸平臺共計貸款20多萬,而按照這些校園貸平臺的計息方式,現在需要他償還的錢,估計早已成為一個天文數字。可以說,正是這種巨大的償還貸款的壓力,以及各個校園貸平臺的催債行為,最終把他逼上了絕路。據說通過校園貸平臺借貸的20多萬元錢,基本上被用在了和同學聚餐以及償還前期貸款方面。

20歲的北京某外國語高校的大學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原來生前曾在多個網絡借貸平臺借"高利貸",已累計達13萬餘元,其中一筆借款數額為1100元,一週後需還1600元,周利息高達500元。

校園貸:大學生為買手機網貸4000,一年竟滾成50萬

廈門華夏學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園貸",在泉州一賓館自殺。該女生借款的校園貸平臺至少有5個,僅在"今借到"平臺就累計借入57萬多,累計筆數257筆,當前欠款5萬餘元。

福建大四學生餘某飛,自創青鳥創聯的金融服務公司,騙取同學身份信息,在8家網貸平臺上貸款。涉及19名學生,總金額70餘萬元。

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學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學的身份,從不同的校園金融平臺獲得無抵押信用貸款高達數十萬元,當無力償還時跳樓自殺。

大學生之所以會跳樓自殺,一方面是他自控能力不強,惡性超前消費,挖東牆補西牆,甚至冒用同學的身份證借貸。"校園貸"固有其風險,但它不能,也不該是高利貸。大學生為了提前消費或者做生意,甚至借錢炒股來貸款,這種貸款不但給自己增加壓力,產生違約的話也很容易追溯,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