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石国鹏老师课程有什么看法?

品评者

历史教学不等于历史研究。

教学重在启发,严谨重在研究。

现在很多人指责石国鹏等老师上课有主观色彩,还有历史引用的错误。我觉得这些“错误”,之所以我们说是“错误”,是因为我们觉得他说的与事实不相符合。然而这事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史料。然而,历史的史料是十分庞杂的,不同的文献多多少少涉及同一件事,但是内容的细节上多多少少是有分歧的,是有异议的。很多异议是至今还不能得出统一结论的,甚至是专家、教授都难以解决的异议。如果我们纠结在这一种问题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只有文献的作者自己知道答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筛选出最有可能的事实,别的存疑。所以遇到这类问题,我想我们没有必要大题小做。曾看到有人纠结于宋朝是否重文轻武,其实也是因为看了某学者的著作,但是学者不是权威,我们抱着审视的态度去存疑,如果自己接受,那就接受,但是没有必要强行让所有人接受这种观点。毕竟人人都有解读史料的想法。

还有人说石国鹏上课有逻辑的错误。我们姑且排除史料的异议问题。至于这一点,我觉得文科不同于数学,逻辑的错误有时候很难一锤定音,因为文科杂糅了多种社会科学,有很多的变量。但是我想,石国鹏犯的错误肯定不是故意犯错,肯定不存在什么炒作,也不存在什么强加主观观点,说实话,跟一群学生,能煽动什么啊。学生对历史有没有兴趣还不知道呢,还谈什么煽动。我承认他说的有的地方的确逻辑有错误,但是这绝对不需要把后果说的那么严重。有人什么上课录视频赚钱,我想这才有一点主观观点强加在别人上面,录个视频能赚几个钱?还要被别人议论纷纷。所以我们最高也要自己捋一捋自己的逻辑,不要纠缠在异议观点之间。


我认为,既然职业是历史教师,那严谨性可以不要太苛刻。毕竟我们是给学生上课,不是作学术研究。中学历史课,重要的是启发,唯一能做的,就是举例子,说出大量的历史史实,严谨性我觉得可以暂时忽略忽略。我们没必要引用《史记》的时候,还要对项羽刘邦的出生地纠结一番,没必要对人物的错综关系弄到十分明了。那些是专家研究的事。其实研究这些东西,如果不是历史专业,学了以后也没有什么直接用处。更可贵的是那些辩证思维,所以我们二选一,选对学生最有利的。学生长大以后,自然可以判断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他到底是不是美帝的特务。所以我们指责他,说他亲美,我觉得这一点他是有一些主观色彩,但是人难免会主观。从他教育学生还是比较客观的,相对而言,已经较好。如果他强行不让学生反驳他,我觉得那样才算是可恶。正如我们骂他亲美,何尝不是因为我们爱国的感情色彩,才会去反驳他的观点。我想还没有人研究过两种制度之间的利与弊,才说出一大堆话证明他是错的。

对于袁腾飞,我们觉得他的确是有一些政治想法和目的,但是石国鹏就相对比较好了。石国鹏上课多半是陈述语句而不是判断语句,而能看出他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我承认他亲美,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否定他的教学风格。我们批评他对于西方政治的崇拜,这一点很好,我们也要尽可能去完善我们的观点去反驳西方政治的不同,这是个人自由。对于教学,我觉得还是无可厚非。毕竟教学不是研究。如果是大学老师这样上课,我觉得才有必要批判一下。


且占丹枫系钓舟

近年来,随着网络空间这个传播能力最广泛的大众传媒的建立,各种思潮纷纷抢滩这个與论制高点。而网络的受众最多的是涉世未深的青年人,他们急需用社会知识充实自己的认识,为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由于他们青涩的思维中对于用什么样的方式走向社会认识不足,对汲取社会知识有一种慌不择食的渴望,所以一些“青年导师”和大 V 们在网络上应运而生了。

以石国鹏、袁腾飞为代表的讲师和公知们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的讲解,吸引了大批的粉丝。最吸引青年人眼球的是他们标榜所谓的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开放式解构“历史”,他们以全面客观的来解读历史为名,标榜他们对历史的解读的客观性。但是他们忘了,全面客观的解读历史,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做引领。而单纯的以所谓的“为人之道”等厚黑价值取向和 唯心史观 来解构历史,先天就带有主观色彩。


像老梁这样的“大 V”,他的定位和艺人差不多。因为本身不是历史科班出身,单纯靠耍嘴皮子吃饭,专业知识是“说三分”。所以说,他所解读历史是建立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出现歪解历史的现象在所难免。做为媒体人,传播面广泛性是一般人所不可比拟的。不管有意无意,如果任意的曲解历史,其对大众认知的危害性超出了课堂的范畴,对社会的危害不可低估! 做为大 V,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对历史的研究要本着老老实实的态度,尊重历史,不能仅凭臆想,更不能仅凭揣摩,甚至是选择性失明。这样做出的结论就会误导大众,混淆是非,如果是仅凭半吊子历史知识弄出来的东西还有情可原,但是恶意歪曲历史那就其心可诛了。


和老梁这样非专业人士所不同的是,石国鹏、袁腾飞之流身为历史老师,在解惑授业过程中蒙蔽受众,有意对昭昭历史选择性失明,说他居心不良也不为过!做为专业教师,不可能对史料一知半解,然而在他们对历史的讲述中,故意掩盖一些重要的历史事实,片面的强调史料中一些细微末节, 以偏概全,以支流取代主流。 这样解构出来的历史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以他们所解构的岳飞为例,因为他们片面的曲解历史,在他们的嘴里,岳飞成了不识时务的低情商人物,死是自找的。以此推论,如果按他们的逻辑,伟人一家七口献身国家,难道是不识时务?或者是为了将来的高官厚禄?如果不为这个,难道伟人的情商低?不能不说这纯粹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所以石国鹏们以岳飞的情商低说事纯粹是无知的表现! 试想,一个在刚到而立之年就建节的人物,大名鼎鼎的岳飞的情商会比他石国鹏低吗?估计岳飞情商的零头都比石老师高百倍。


而岳飞的理念不是小市侩能够妄加猜测的。 当时中原百姓在金军铁蹄下挣扎的困境在陆游写诗中就可见一斑!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岳飞为民族忠心赤胆。 明知国君昏庸但还得要为国征战,因为岳飞的思想中有我们的父母兄弟还在中原受难,我们祖宗的宗庙就在这里的家国情怀意识,其崇高的境界小丑们是永远也不可能理解的,因此他做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当之无愧!因为在民族战争中,凡是为争取民族正义事业而创建不朽功勋的人都可称为民族英雄。而属于非正义战争方面的人物,不论他立了怎样的战功,都不能称为民族英雄,既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也不是本民族的英雄。这是因为,他们不仅给被压迫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而且使本民族的广大人民也深受其害。他们所代表的仅仅是压迫民族的统治者的私利,而不是本民族广大人民的利益。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实际上只能起消极作用,这与其本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不相符合的。 因此想通过一些细微末节来否定岳飞民族英雄地位的人是别有用心的! 正所谓“君子评人看大义,鼠辈论人寻小节。”

所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本着:

“青山有缺高万仞,大河虽曲向海出。

草萤有耀终非火,羊粪虽圆岂是珠。”

的原则来进行。

但是石国鹏们对卖国贼秦桧的评价却出奇的高,甚至达到了“忠臣”的历史定位!大讲秦桧议和为南宋续命150年。孰不知 南宋150年,又岂是秦桧赵构之流的功劳,没有以岳飞为代表的抗金力量的胜利,赵构恐怕早就到北国陪他父兄为金主跳牵羊礼了吧?由于赵构秦桧的苟安政策,南宋的政治军事经济出现大滑坡,如果没有后面的有为之君拨乱反正推崇岳飞,又怎能重树血性,出现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一大批忠义之士?从而演绎出涯山殉海这样的悲壮结局!石国鹏们讲出秦桧这好那好,甚至把发明宋体字 的功劳也安在了秦桧的身上,可是讲来讲去就是不讲秦桧在北国的黑历史!

《金国南迁录》记载:……孙大鼎又疏曰:“古今殊时,事势亦异,……天会八年冬,诸大臣会于黑龙江之柳林,陈王悟室忧宋氏之再兴,其臣如张浚、赵鼎则志在复仇,韩世忠、吴玠则习知兵事。既不可以威服,复构怨之已深,势难先屈,欲诱以从,阴纵秦桧以归,一如忠献王之所料。及诛废其喜事贪功之将相,始定南疆北界之区画,然后方成和议……”。 如果他们不刻意掩盖这段历史,那么他们为秦桧评功摆好的文章还能做下去了吗?

卖国贼不是想洗就能洗净的,不要试图把苍蝇打扮成蜜蜂!沐猴而冠光捡好听的说也掩盖不了其劣迹斑斑! 打扮再完美的苍蝇还是苍蝇! 对于历史人物,我们只能从历史书上知道。而 历史史料有好多,你不信一个可以找其它史料来佐证,因为每一本史料都不是一个人,一个年代,一个民族编纂的,总不会都造假吧。有朋友写的,有敌人写的,有老百姓写的,可如果众口一辞全是一样,肯定真。

有人说:“进入90年代后期思想多元化,知识产业化,信息大爆炸,有些历史人物及事件的本来面目,环境因果及事件细节渐渐浮出水面,人们想问题也不再单一化,这样的环境下,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必然会产生分歧。”但是依我看,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和事件细节本身就存在在史料记载当中,不存在浮出水面问题。如果在没有新的史料面世的情况下,通过所谓的“发掘”来发明出新的结论,所谓“浮出水面”的东西就是意淫!而通过选择性失明的办法来发掘出新的“本来面目”,无疑是在欺骗受众,把受众当成愚不可及的历史知识素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不尊重历史仅靠臆测解读历史,并且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对不利于他们论点的历史事实选择性失明,这种做法既对不起古人,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有位名人说的好:“国家民族是大节,马虎不得,读书人要懂得爱惜自己的羽毛。”。

历史引领未来,只有全民族建立正确的史观,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会迷失方向!为师者解惑授业,其影响力对世界观价值观尚处于稚嫩期的莘莘学子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民族所固有的优秀品质能否代代相传和为师者这个传道的职业密不可分。所以能否以正确的史观解析历史关系到民族是否兴旺发达,如果为师者三观不正,所谓的传道授业就变成了误人子弟!片面的强化“趋利避害”“明哲保身”等以极端功利主义等厚黑学的原理来解构历史所得出的结论无疑是把祸国殃民的奸佞秦桧捧上了天!而民族英雄岳飞则成了愚忠傻冒的代表!家国情怀变成了一钱不值!所灌输的意识形态皆是以自我为中心,“只管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世界观。因此背离了正确的史观,以臭名昭著的厚黑学原理来印证为人之道只能把固有的民族劣根性进一步的强化!并且把最宝贵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抛弃掉!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会在不久的将来担负起社会中坚的历史责任。如果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被所谓的“明哲保身”,“见利忘义”,“见风使舵”,“损人利己”等极端功利主义和厚黑学原理所取代,并且形成思维定势。以自私取代公义,以阴鸷取代磊落。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面临到处都是行尸走肉这种令人可怕的景象,将无人承担起社会责任。

历史虚无主义是近年来颇为活跃的一种有害思潮。它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范式转换”等旗号,以主观代替客观、以细节代替整体、以臆想代替史实、以支流代替主流,进而歪曲历史、消解家国情怀,否定崇高。 当今很多人思维进入一个误区,只要是与主流观点相悖的言论就认为是在说实话。但是我说的是,敢讲的不一定是实话,往往骗子更善于辞令,所谓的实话不一定真实,因为谎话往往会掩饰得更真实。

家国情怀是最朴素的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道德体系的基础,所有崇高的价值取向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一旦这个基础没有了,中国人的价值体系就会崩塌!而在我看来,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如果被扭曲,那么中国便进入无低线的社会,秦桧成了偶像,厚黑便大行其道,岳飞的家国情怀便会被抛弃和抹黑成愚忠,做人脸皮厚心黑成了有政治头脑。试想这种社会形态的出现将是多么的可怕!人人大私无公,算计人给人下拌子也成了名正言顺,所有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而无私奉献的科技精英和为国家尊严而战的烈士都成了傻瓜,长此以往意味着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萌萌妈妈E

袁腾飞、石国鹏这样的人是新的“砖家叫兽”,是借着网络的发达,借着学术环境的宽松,以传道授业解惑之名,行妖言惑众之实的网红老师,老师网红。他们在实质上和那些在直播间里魅惑观众的女子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他们的历史知识无疑是丰富的,但丰富的历史知识并不等于正确的历史见识。在名气和金钱的诱惑下,为了吸引眼球,他们纷纷选择了一个共同的方式,那就是对已经定性定型的历史共识按照自己的想象去肆意歪曲,因为只有歪曲历史的真实,才能另辟新径,才能让大众耳目一新,才能让你觉得他学识丰富,见识不凡,而且不人云亦云,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至于他们动的这个土是去塑造一个历史的真相,还是纯粹只是为了挖回去和和尿泥,吃瓜观众就不管了。

比如一颗参天大树,一般人都会对之倾慕赞叹,只会在意这树的高大挺拔,只会想到这棵树每天能给地球制造出多少的清新氧气,能在春天里开出多少美丽的花,能在秋天结出多少香甜的果。而石国鹏袁腾飞们却有本事走近大树,伸手就给你捉出一只毛毛虫来,并告诉你,你以前都被那大树伟岸的外表欺骗了,这毛毛虫才是这大树的真髓啊!

过去,人类的思想都被伟人的思想所禁锢着,吃瓜群众战天斗地却不快活。如今一切都放开了,某些头脑灵活的吃瓜群众就摇身一变,成了舆论的领袖,于是马师傅就用他的诡辩俘获了观众的心,毕福剑就用他的猥琐俘获了观众的心,郭德纲就用他的三俗俘获了观众的心,而石国鹏袁腾飞这些网红老师们就用他们的曲解历史俘获了观众的心。

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是没有严肃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探讨存在的土壤的。你要不在象牙塔里孤独的面对着故纸堆孤独至死,要不就放下身段,左手拿着历史书,右手拿着粉笔头,唾沫飞溅,想方百计的揣度观众的喜好,然后再投其所好,挠其所痒,讲解为什么鸡蛋里会有鸡骨头的深刻大道理。

当然,我不是说石国鹏袁腾飞们每堂课都是在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要他们在历史的竹筐里每个鸡蛋里都挑出几根鸡骨头来,那明显是在难为他们。其实他们所讲的那些历史知识,历史观点大部分还是不错的,而问题出在他们也许只在一百个正确的历史问题上才讲错的那一两个历史问题之上。

大家注意,这并不太多的故意曲解的历史问题一定是重大的,关键的,会引起吃瓜群众足够兴趣的,能引起大家不断讨论的问题,比如被袁腾飞、石国鹏、梁宏达纷纷踩点的岳飞问题,大家何以对岳元帅如此情有独钟,其实一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足以解释这些舆论大咖的真实面目了。

我们得承认这些人确实为吃瓜群众提供很多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但问题在于这些精神食粮中往往会故意被他们混进一两粒老鼠屎去。这样就使得吃瓜群众被分成了两派:一派有洁癖,宁可饿肚子,也不要吃混着老鼠屎的大米饭;一派信奉不脏不净吃了没病,宁愿去吃混了老鼠屎的大米饭,也不愿意饿肚子!

在我看来,一锅大米饭干不干净,有没有食用价值,基本上就在于其中有没有混杂着那黑漆漆的恶心的老鼠屎了。而一个偏偏喜欢在最关键的民族魂大是大非问题上卖弄风骚的网红脸,我不管他有多少粉丝,有多少名气,都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


蛙眼看天下

驳石国鹏

一、(石国鹏向学生们宣扬所谓:“虽然 岳飞死得冤,可也别赖秦桧,秦桧是替罪羊,他仅仅是执行命令的人 ”。)

驳斥: 谎言的最高境界是在九句真话中掺杂一句假话,做为历史教师,特别是被粉丝们罩上“有良知的优秀教师”光环的人,本应该不辜负莘莘学子的厚望,对学生以诚相待,把自己所学所知对学生倾囊相授,才谈得上师德二字! 然而这位石老师是怎么做的呢?他所解构的历史,因为对学生隐瞒了历史真相,只是把部分的史料加以罗织,以此形成的逻辑链条所得出的结论无疑是伪字当头的! 做为历史教师,不可能对昭昭历史一知半解,因此他的这种做法纯属恶意的选择性失明,以此得出的结论来颠覆历史,颠倒黑白和是非,以此对处于懵懂状态的青年学子进行洗脑,为向学生灌输他们的价值取向而服务。


而秦桧真的是替罪羊吗?咱们用史料说话!

首先,根据史料所提供的线索,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秦桧是杀岳的主谋!

要想论证这个观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秦桧有杀岳的动机。

2、秦桧有架空高宗矫诏杀岳的能力。

首先论证秦桧为什么杀岳?

《宋史·秦桧传》〈兀术遗桧书〉:“‘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秦桧做为金国内应,执行金国主子“杀岳换和平”的指令,陷害岳飞,假传圣旨谋杀岳飞,这是岳飞之死的真正原因。) 支撑这个结论的史料有:

A 、《鹤林玉露》 卷5,《格天阁》记载:秦桧“既至虏廷,情态遂变”,就是说秦桧被掳至金国后立即叛国投敌。

B 、金国皇帝对秦桧极为赏识。 在流放徽、钦二帝及其他赵宋宗室大臣时,唯独秦桧不被流放,唯秦桧“不与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并将秦桧委派给金国元帅左监军挞懒, 对秦桧先充“任用”,后任命为“参谋军事”。 “任用者,犹执事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

C 、《金国南迁录》记载:……孙大鼎又疏曰:“古今殊时,事势亦异,……天会八年冬,诸大臣会于黑龙江之柳林,陈王悟室忧宋氏之再兴,其臣如张浚、赵鼎则志在复仇,韩世忠、吴玠则习知兵事。既不可以威服,复构怨之已深,势难先屈,欲诱以从,阴纵秦桧以归,一如忠献王之所料。及诛废其喜事贪功之将相,始定南疆北界之区画,然后方成和议……”。

D 、《大金国志》 卷7和卷24载;金国天会八年秋,金国上层在黑龙江柳株开会, 会上,金完颜阿骨打的远房侄子陈王完颜兀室,担心“宋氏之再隆”,可是单凭军事力量又“不可以威取”,于是认为要想方设法从南宋内部进行破坏。 因此决定实施“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的策略,议定让秦桧做为金国的内应潜回南宋。在这次会议上有人首先提出派张孝纯,粘罕认为不妥,言道:“此人河东失节,人谁不怨,便去如何得位?得志,唯有桧可用”。

E 、金人“阴以桧约”,要他回南宋后,“俾结和议为内助”《三朝北盟会编》卷220

F 、《大金国志》卷13载:“ 金军再次南侵时,秦桧做为金国挞懒军的“随军转运使”南下,在金军围攻楚州时,秦桧曾为金军写檄文劝降楚州军民,被楚州军民严辞拒绝。 (秦桧为挞懒劝降宋将的目的虽未达到,但秦桧的行为却表现了对金国主子的忠心。)秦桧还运用亲属关系积及劝说各城守将投降,在他的斡旋下,秦桧的岳父献抚州,秦桧的妻弟献洪州,秦桧岳父的哥哥献袁州”。

G 、《鹤林玉露》卷6记 载: “胡澹庵上书乞斩秦桧,金掳闻之,以千金求其书。三日得之,君臣失色曰:“南朝有人,盖足以破其阴遣桧归之谋也。”

还有许多史料可以印证秦桧叛国投敌,因为篇幅所限无法全部公布。但是这些史料就已经足够了,完全可以印证秦桧是金国内应的历史事实,那么他应金兀术的要求杀岳换议和就顺理成章了。 那么秦桧有乱杀大臣的能力吗?高宗不发话秦桧能办到吗?结论是:能!

关于秦桧架空高宗的史料有:

A 、《宋史》上说:“奸臣、秦桧,两据相位,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亡仇鬻伦 ,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 …”(“劫制君父”表明秦桧已经架空高宗,这和高宗靴筒置刀的记载相契合。


B 、秦桧二次上位为相后,更加变本加厉的卖国求荣,排除异己,网罗死党,其地位甚至可以架空赵构。在绍兴十一年和议中,金国明确规定南宋终身不得罢免秦桧的相位,秦桧由于有金国主子撑腰,由此更加飞扬拔扈。更不把高宗放在眼里,“由是中外大权尽归于桧,非桧亲党及昏庸谀佞者,则不得仕官,忠正之士,多避山林间”。

E 、《宋史》记载:“高宗初见秦桧能担当得和议,遂悉以国柄付之,被他入手了,高宗更收不上。高宗所恶之人,秦桧引而用之,高宗亦无如之何;高宗所欲用之人,秦桧皆摈去之。举朝无非秦之人,高宗更动不得。”

秦桧结党营私架空高宗的目的,就是为执行金国主子的指令,破坏南宋的国防力量来铺路!有了这样的条件后,秦桧驱赵鼎、逐张浚、杀岳飞、贬胡铨、禁建言、纵奸佞,权倾朝野便轻而易举了。

关于秦桧矫诏杀岳的史料有:

A 、《宋史·刑法志》明确记载:“十一年,枢密使张俊使人诬张宪,谓收岳飞文字,谋为变。秦桧欲乘此诛飞,命万俟卨 锻炼成之。飞赐死,诛其子云及宪于市。…… 飞与舜陟死,桧权愈炽,屡兴大狱以中异己者。名曰诏狱,实非诏旨也。其后所谓诏狱,纷纷类此,故不备录云。”



B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0载:诏:“命官犯罪,勘鞫已经成,具案奏裁。比年以来,多是大臣便作‘已奉特旨’,一面施行。自 今后,三省将上取旨。”这里面的所谓“大臣”,当即专指秦桧而言;所谓“便作‘已奉特旨'”,实即“假传圣旨”亦即“矫诏”的同义语。在此诏中虽则未将岳飞狱案明确指出,但其必然把这一狱案包括在内,却是断然无疑的。

C 、《宋史》上记载:“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就是说,秦桧杀岳是用小纸条指令其狱内死党来完成的。



D 、世传高宗曾下达“岳飞特赐死”的诏书,这道诏书的史源,附见于事后抄录的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刑部、大理寺申进尚书省札子,对于下达诏旨的日期则无交代。但问题是,岳飞正是十二月二十九日被杀。在同一天里面,刑部、大理寺将案卷申进尚书省,然后取得圣旨、形成诏书,再将岳飞杀害,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诏书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程序。所以合理的解释,极可能是秦桧先斩后奏,迫使高宗追认而倒填圣旨,故而这道诏旨违反常例,未注明日期。与此相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主审官第一次向高宗汇报岳飞案,是在岳飞被杀半个月之后。这与岳珂所述岳飞之死“初无有旨也”的说法相符。

以上所有史料可能莘莘学子们并没有从他们石老师的口中听到,这也难怪,你们的石老师如果讲了岂不是对他的“秦桧是替罪羊”的结论难以自圆其说?那么秦桧是忠于南宋的结论就会不攻自破!


秦桧杀岳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岳飞妨碍他议和,而且还妨碍他篡位!在这个问题上,不单岳飞,韩世忠、张俊、张浚、赵鼎等莫不若此。所以,他在议和成功之后,依然要诬告张俊谋反。也正是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在罢逐张俊之后,秦桧得以将国家军政大权真正集于一身。但是,秦桧必须合理合法地杀掉岳飞。也就是说,他必须有足够的证据——哪怕这些证据是编造的,但不能有明显的破绽。在岳飞这种大案的卷宗上留下明显的疑点则是愚蠢的作法,是会被人当作矫诏欺君的证据的。秦桧是个城府极深、极其狡猾的人,怎能不知其中厉害!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案卷疑点很多、破绽百出。这又是怎么回事?不少人根据这个疑问而相信高宗是杀岳飞的主谋。 解答这个疑问的关键在岳飞死亡的具体方式上。岳飞是怎么死的?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有说斩首,有说毒毙,有说杖杀,有说拉肋。哪一个是准确的?谁也拿不出确证!准确地说,岳飞死得不明不白。这种情况,有一个专用的术语,叫作“瘐死”。中国古代的监狱是极其黑暗、残酷的,在押囚犯不明不白死于狱中的事情是很常见的,其中也包括不少待罪受审的大臣。岳飞在狱中两个月,曾饱受酷刑并绝食求死,这是事实。所以,岳飞“瘐死”狱中,应该是历史真相,时间在十二月二十九日前一天或两天之内。然而,对于岳飞这样的大臣,“瘐死”显然是无法交代的,而且这个责任毫无疑问是该由秦桧承担的。为了洗脱自己的罪责,钳制他人之口,秦桧当然要假高宗之口,钦定岳飞死罪。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实话实说,将实情告诉高宗。就当时客观情况而言,岳飞死亡的真相一旦被昭示天下,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甚至会导致剧烈的社会动荡,即使把秦桧杀了恐怕也于事无补。对此,高宗和秦桧都非常明白。那么,在岳飞之死已无可挽回的事实面前,高宗除了第二次屈从秦桧的压力,其实是别无选择的,只能极不情愿地吞下这枚苦果。但是,他也只是以口头方式下达了赐死岳飞、斩杀岳云、张宪的圣旨。正因如此,后人在岳飞冤案的卷宗中当然无法看到高宗的诏书原文。只有口头谕旨而无书面文字,秦桧对此也是感到心虚的,所以他以牓牒的形式晓谕诸路,将这个口头圣旨进一步做实,使高宗无法否认,日后当然也不会追究秦桧的责任。



二、(石国鹏说:“赵构做为专业皇帝他有必杀岳飞理由,考虑宋朝环境够杀岳飞十好几回的。岳飞绝对不贪财,没有个人品格上的缺点,这就让所有的皇帝对他都不放心。一个上级对下级如果发现不了他的缺点,如果攥不着你的小辫我就不敢放心使,因为你太强悍,你随时都超过我,你在民间的威望太强大,我就害怕。”)

驳斥:

这其实就是所谓岳飞“功高镇主”说的翻版,如果正视历史和深入的研究历史,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说这种话的人不是历史修为浅薄就是恶意误导受众的认知。 这种说法看似合理,但经不起推敲。所谓“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向来是赵宋恪守不渝的家规”,这个结论依据不足。试问,自秦至清,有哪个朝代未对武将有所猜忌和防范?

宋太祖建国后,命李汉超、马仁瑀、韩令坤、贺惟忠、何继筠、郭进、武守琪、李谦溥、李继勋、赵赞屯、姚内斌、董遵诲、王彦升、冯继业等大将为帅镇守边陲,赵匡胤对镇边将军的态度是:“郡中筦榷之利,悉以与之。恣其贸易,免其所过征税,许其召募亡命以为爪牙。凡军中事皆得便宜,每来朝,必召对命坐,厚为饮食,锡赍以遣之”,于是二十年间西北被将军们镇守的固若金汤。《宋史》论说这是因为宋太祖“能推赤心以驭群下之所致也”。太祖用人不疑对将军们以诚相待,而所谓太祖的家规从何而论?因此石国鹏所谓宋朝的环境够杀岳飞好几十回的论调根本不成立!


再有,仁宗朝名将狄青,出身士卒,面带黥纹,因范仲淹举荐,屡加拔擢,官至枢密副使。他南征广州,平定侬智高,出师之前,仁宗为之免中官监军,罢文官为副,授临阵全权。立功而返,践行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对狄青除厚赏之外,还官升枢密使。所谓“太祖家规”何在?

所谓“宋朝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行重文轻武,以文制武,使武将受制于文官。只要武将功大、官高而权重,就意味着对皇权构成威胁”,实乃近乎荒谬之论。试问,自汉武帝强化文官政治制度之后,哪个朝代不如此?怎独为宋朝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所以,石国鹏说的“宋朝的环境够杀岳飞好几十回”的命题是虚构的。


宋朝是个很特殊的朝代,太祖立有家规,皇帝绝不可以因为猜忌而诛杀大臣。假如赵构害怕岳飞功高震主,他可以永远不给岳飞立功的机会,在岳飞交出兵权之后,赵构也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而品质好便被皇帝猜忌更是无稽之谈。这个理论不知理从何出,竟然如此奇葩!纵观中国历史就会发现,通过政变篡位登基做皇帝的没有一个人品好的。这就说明一个问题,篡夺政权者,只有奸邪之徒才能做到,正人君子是不屑此道的。高宗也深知岳飞之忠,并且多次在御札中表彰岳飞之忠,并授月飞“精忠岳飞”锦旗一面,这说明高宗的眼光还是很准的,不管谁造反岳飞也不会造反,因此用以己心度彼心的做法是荒谬的,假如你是个小人就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把对方想象成小人。自己是滩屎,也把蜜蜡也看成屎。这是何等的卑劣!


三、 (石国鹏鼓吹岳飞这个人傻实在,仗打 多 了脑袋有点不太好使。他不懂得政治和不懂官场里面的那套玩法,赵构战争负伤没儿子,岳飞就逮住这个老根不放,让高宗赶紧立太子,皇帝越高兴他越说这个,你觉得你是皇帝你能受得了吗?第一、让高宗觉得被岳飞污辱了人格,第二,你觉着谁好,你什么意思?你让我立他,你要拥兵保着他呀?这种情况在封建制度下岳飞就死定了。)

驳斥: 虽然岳飞之死确实是事实,但并不是智商低,难道聪明人就不会死了? 醒醒吧!捏造岳飞智商低 并不能体现出现代人的智商有多高。

岳飞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年纪轻轻就当上如此官阶,这表明其智商和情商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石国鹏的智商和情商如果及岳飞的十分之一都是夸他!他更不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生死趋避之”的家国情怀!他和岳飞的境界和格局相差悬殊,当然得出的结论也是龌龊的! 而懂政治和官场那套玩法的高手是秦桧,你让莘莘学子都学秦桧那一套吗?


岳飞上言建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具体发生在什么时候,相关记载比较混乱,有很多种说法。绍兴十二年(1142年)底以前的国史《高宗日历》是由秦桧主持修纂,大多出自秦熺之手。岳飞冤案前后,秦氏父子又将此事作为岳飞谋反的证据加以大肆渲染、广泛传播。因此,如果高宗的确因此对岳飞有所深忌的话,这件事情是不可能不在《高宗日历》中得以体现的。而现在却在岳飞的案卷中都没有被记录下来。因此,虽然岳飞身为手握重兵的武臣,上言建储显得有些不尽合常理,但高宗本人其实认为岳飞此举确是出于对皇室的忠诚,他并未把这件事当成什么严重的禁忌,而对岳飞产生猜忌。 建言立储是国策,而且是朝野的共识。


赵构立储的问题,在当时已经不是单纯的天子家事了,而是和宋金和战形势和他自己的统治合法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赵构本人的合法性本来没什么大问题,但就是因为绝后又迟迟不立皇嗣,所以金人后来才想出了要立“丙午元子”也就是宋钦宗之子以离散南宋和中原遗民人心、动摇赵构统治合法性的招数。而如果赵构当时能赶紧正皇储之位的话,这个麻烦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这才是为什么南宋初一帮名臣都着急跟赵构建议立太子的原因。 而岳飞在绍兴八年建议赵构立太子之前,恰好刚得到了来自敌后的谍报,说金人打算扶立钦宗之子在中原成立伪政权以替代刘豫。这是他向高宗建议正皇储之位的关键背景之一。


《朱子语录》卷127载:“岳飞尝面奏,掳人欲立钦宗子来南京,欲以变换南人耳目,乞皇子出阁以保民心……高宗云:‘卿将兵在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但此事甚紧切,不知何故恁地说?如飞武人,能虑及此,亦大段是有见识”。朱熹认为赵构责备岳飞的话,他难以理解,凭什么要这么说岳飞?岳飞做为武将,在那么紧切的情况下,能够作出如此考虑,是大大的有见识。而由此说岳飞犯了大忌,甚至说赵构从此怀恨在心,这就是为古人担忧小题大做。 紹兴八年秋,高宗招见岳飞。召对之后,让岳飞进宫见皇养子赵瑗。“命詣(岳飞)资善堂见皇太子。飞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宋史•岳飞传》)。也就是说,岳飞见赵瑗是紹兴七年,建议立储是之前的事,高宗特意让岳飞见未来的皇帝,不仅意味深长,而且也是对岳飞高度信任的表示,可见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忌,怎能当成杀岳的理由?


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在宋代建言立储、武将参与立储都不是触犯禁忌的事情。稍微通读过一点宋史的人都会知道,从北宋开始,宋朝的皇帝因个人问题导致皇储成问题的不是一个两个,所以立储一直是大事而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禁忌。北宋时期还有两位参与立储的武将李璋和燕达,参与立储后不但没什么事儿还荣宠而终。所以“武将参与立储甚至大臣参与立储就是找死”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的。 其次,在宋高宗在位时期,立储这个话题就更不是什么碰不得的红线了。宋高宗独生子死掉自己那方面又不行的事儿,在当时几乎尽人皆知,连伪齐皇帝刘豫都拿他好色但是性能力又不行仍喜欢玩少女而玩死人的事儿写过黄色宣传册,到处散发以败坏赵构名声。所以从赵构儿子刚死不久开始,下到品级很低的言官,上到宰相赵鼎等一批名臣,就一直在劝赵构“陛下你那事儿上真的不行了还是赶紧立干儿子当皇储算了”。岳飞提这个事儿已经是非常靠后的了。顺便说一句,最早劝赵构立太子的那个品级并不高的官员,后来是被赵构奖励了。赵构在这件事情上还没有糊涂到分不清谁是为他好的份儿上。


岳飞在向高宗建议立太子之前,刚刚奉赵构之命在资善堂见过一直被当做皇储培养的赵瑗。这是赵构暗示岳飞用意很明显的举动,怎么能够说岳飞非得迫使高宗按自己的喜好立太子呢?如果没这事儿又没敌后谍报,跟赵构建议立太子的人再多,岳飞也未必会在绍兴八年提这茬。而岳飞随后在绍兴十年又向赵构提过一次正皇储之位的建议。当时是岳飞进行第四次北伐、准备收复中原的前夕,用意非常明确,还是为了确保一旦收复故地,赵构的统治合法性不会遭遇任何争议。赵构自己对这点也很清楚,所以对岳飞的这次建议“深表嘉叹”,根本没有什么不快的反应。后来岳飞被迫班师后他又一度发出让岳飞停止撤军并令杨沂中出兵的诏令,其实也可以算这种“放心”的一个表现。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岳飞的这个举动真的令赵构起了半点担忧和怀疑,那么以赵构的自私自利、心狠手辣和敏感多疑,他根本不会在岳飞两次提出相关建议后,还继续把岳飞看好、并且自己也对岳飞有了很好的印象的赵瑗作为皇储培养,并且有意引荐岳飞和赵瑗见上一面,大有把赵瑗托付给岳飞之势。因此通过现象看本质,以上事实足以说明岳飞因干预立储而被杀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因此石国鹏所谓的岳飞污辱高宗的人格和拥兵保谁的说法绝对是自己意淫出来的,没有任何根据,这更不是岳飞必死之理由。

四、(石国鹏说: 岳飞“十二道圣旨你才回来,你要干什么?政治家决定打不打,军事家决定怎么打,岳飞干的那个活有点超出他的权限了,任何皇帝都不能接受岳飞那样的大臣,你越有本事我越给你弄死。”)

驳斥:

岳飞虽然主张收复中原不假,但是做为一个相当于现代国防部副部长的枢密副使,他有责任制订作战计划,这是他本份之内的事。如果在那个位置上不做这件事,按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渎职行为。因此制订计划是他权限之内的事,至于高宗是否采纳,那就另当别论,所以岳飞越权之说很好笑。而就战略问题,高宗也常和岳飞探讨,但是不管高宗制定什么计划,岳飞还是按照执行了。

而十二道金牌才回来的说法是很幼稚可笑的,不知是他有意不说还是真的不懂,总之他的结论是空穴来风。

实际情况是,十二道金牌是一天之内下达的,而且是连续下的,所以岳飞刚接到头道金牌,第二道金牌就到了。这足以叫岳飞应接不暇了,然而岳飞还得抽出时间招集部下传达指示,而当时岳飞的部队,分散驻扎在京西诸州郡,传递命令尚需时日,还有粮草的搬运,所以岳家军不是抬脚就能走的,特别是当时的中原百姓强烈要求岳家军带领他们南迁,以躲避金兵的虐杀。 《宋史》记载:“ 飞班师,民遮马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徙,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从中可以了解到,岳飞耽误行程绝非是抗命不尊!而是他有一颗慈悲心肠,这就是家国情怀!所以以此做为岳飞必死之理由是极其不厚道的。况且高宗并没有因此怪罪岳飞,如果石国鹏能找到高宗因此怪罪岳飞的史料,那他一定是个神人,可惜他只能空口无凭了。


高宗发出十二道金牌在先,接到岳飞的郾城捷奏在后,他开始反悔。 赵构面对空前的大胜也有所动摇,先命令自己的亲军将领杨沂中率军北上,接着又允许岳飞暂止班师,“与杨沂中、刘錡共同相度,如有机会可乘,约期并进”(《金佗粹编》卷3高宗宸翰七十)。 之前一日之内十二道金牌连发的严厉诏令,这时又轻易收回,但兵机已经全被错过,覆水难收。岳飞是在班师安顿好部队后,独自进京面见高宗时,在半路上接到了高宗这封命令暂止班师的手札 ,听到了郾城大捷的捷报,高宗重燃进取之心,又把天平倾向了北伐这一面,因此高宗因此要岳飞死的说法不攻自破!


高宗听从了岳飞的话,把南迁的中原遗民安置到有闲田的汉上六郡。 南宋诗人刘过在一首词中写到:“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可见这些南迁的遗民在岳飞死后二十多年仍在深切的怀念岳将军,心向故土。

即便岳飞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都不是岳飞被杀的理由,更谈不上必死!赵构虽然胆小懦弱,但并不残暴,难道会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节,就杀掉一个执政级的大臣吗?反过来再看,岳飞一怒辞职,跟赵构耍脾气、撂挑子,可那又能怎么样呢?大不了就让他辞职,还至于把他杀了吗?就算岳飞曾建议赵构立储,触犯了君王的大忌,可毕竟岳飞只是说说而已,既没有在背后搞什么阴谋诡计,也没有因为这件事天天缠着赵构,即便有罪,也不至于死,何况这些事情发生在宋朝,这是一个最优待大臣的年代,在宋朝已有的近二百年历史里,从来就没有一个大臣是因为这种事情被杀的,而在其后的一百多年里,也未曾出现过一个,可见断言岳飞是因犯下猜忌而被杀的理由并不充分。



综上所述,石国鹏的谬论根本不成立,假如他能够把我今天所披露出来的史料揉进他的讲义里,暴光在大庭广众之下,那么他无疑是自己给自己的“理论”进行了拆台,他的荒谬结论就会难以服众,啪啪的打自己的脸,因此他绝对会拼命的掩盖,把选择性失明进行到底。


268539823516

对一个人的评价要客观。很多人评价别人,总是直接从自己的主观出发,主观上喜欢他的人,就觉得他讲的都是对的,是实话,是真话;不喜欢他的人,就认为他都是个人观点,立场不对等等。这些做法都是不足取的。

对一个人的评价,要从多个角度客观评价,不可能都是对的,也不可能都是错的。我看过很多他讲的课,如果从教师讲课水平上说,他授课水平非常高,角度新颖,语言幽默,观点独特,既能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在是难得可贵,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和称赞。

但是如果从学术角度看,其观点确实也有一部分有不严谨的地方,这一部分观念确实不敢苟同,但是历史认知这方面本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所以对待这部分观念,用求同存异的心态对待就行。

至于有人质疑会不会因为某些不太经得起推敲的观念而误人子弟,其实也没这么严重,因为学生虽然是知识的受体,但是也不可能是全盘接受,随着其后天的学习,也会有自己的认知。我自己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初中时,我的历史老师就在课堂上,就讲中国不用发展航母,并列了非常多的原因。但是随着我后天的学习和社会的变迁,我就认为随着中国的发展,要想走向深蓝,打造大国海军,航母是关键。看,和初中老师的观点正好相反,但我也是他的学生。重要的是兴趣。因为初中那个老师讲课十分幽默,激发其我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我才会更愿意去学,从这点来看,像石国鹏,袁腾飞这样的老师,是十分优秀的,也是中国所欠缺的老师。


说话的方式简单点9

作为一个老师,尤其是物理学和经济学同时对历史有过深入研究的人,我自信在历史学的专业内可以评价他,在经济学我更加有这个资格了!

首先,我要表明一点,石国鹏老师讲课风趣幽默,挺吸引学生的,这也是几乎所有历史老师吸引学生的通用战术!但是风趣幽默不代表说的对!

第一,他上课的时候明显带有主观色彩,这不能用“老师讲课,尤其是历史课必然带有主观色彩”来解释,因为过分了!尤其是他批判中国政治制度的几节课,我看了,客气点儿说是颠倒是非黑白。不顾中国实际情况,过分的吹捧西方所谓的民主制度的优越性而忽略了我们的制度更加适合中国,在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目前的制度建设是总体优于西方的!例如,关于枪支管理的不一样的思路,石国鹏老师解释为,西方人为了维护人权,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平等而让大家都拥有枪支,而对于中国,中国在怕什么呢?这个解释我可以说好听点叫牵强附会,实在不值一驳!具体大家可以看看世界上的犯罪率统计就明白了,最大的人权是生命权,中国恰恰在这方面领先世界!

第二,关于工业体系,石老师说“当今世界的进步都是大家互相搀扶着过河,中国没必要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采用合作分工的方式更好”,这是个非常可笑并且幼稚的观点,明显是收到了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最终结论的影响,但是石老师忘了,更加接近人类经济社会现实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为经济从来不是和政治,军事割裂开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互相依存的关系!我们可以不去制造,但是我们不能不会制造,这就是我们大中华的您批判的“小农思维”,放眼望去,在这个地球上,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不成为说得上话的大哥级别的国家,那命运只有一个,就是被拆分为数十个小国家,出海口,河西走廊全部被封死,每个国家都过上西方所谓“小国寡民”的幸福生活,然后在国际事务上毫无发言权,你的权利在必要的时候就是那些超级大国谈判的筹码而已!这样的结局是注定的,看看奥匈帝国,看看苏联,看看南斯拉夫,看看德意志几次要统一欧洲的时候美国人的态度就知道了!美国制裁中兴的事件就是响亮的打了石老师一个耳光,这个时候,你让美国遵守市场规则?美国会说:“那好,我现在宣布,规则变了,凡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市场行为都违法”!这时候,作为所谓“分工合作”的鼓吹者,石老师有何想法?

我作为一个老师,虽然脱离了传统公校教学,但是在课堂上,我仍然坚持客观,正能量,理性!希望作为老师,石老师能够真正做到理性,而不是打着理性的旗号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做西方别有用心者的代言人!


物理小天豺

石国鹏、袁腾飞这两个中学历史老师出身的人,之所以会引发爭议,其共同的特点,是不能够历史的去看历史,而是以某种时髦的、潮流观念去解读历史。从而有蛊惑人心之嫌。所讲的并非历史而是其本人的历史观。


站在东方看世界

我先不说石老师讲课 先说对三国的理解 三十年前 我十几岁 看三国 觉得很奇怪 里面很对多自相矛盾 比如 卧龙凤雏得一人得天下 刘备都得了 为什么没得到天下 曹操被称为奸雄枭雄 说明他坏 试问 他这么坏 为什么雄兵百万 战将千员 刘备那最后却是蜀中无大将 他坏 小弟那么多 他好 跟随的人那么少 到底谁好谁坏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 最后说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你诸葛亮你算出没东风的天气会有东风 为什么没算出火烧司马懿的时候会天降大雨 而且三国最误导了多少中国人 以为那就是三国历史 书 虽然有一定的错误 它还是一本伟大的书

说石老师讲历史不好的人 你觉得你知道的历史就都是正确的历史嘛 好像去年 马未都老先生和好像是清华的女历史教授辩论一样 事实为证据

我一个1989年夏天初中四年级毕业的学生 这也是我最高的学历 现在经常听 马未都 老梁 张雪峰 李永乐 石老师啊 这些人的讲课

石老师讲历史 加入个人观点有什么不对啊 说石老师讲课不好的人 我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 我一个初中四年级得毕业生讲句实话 你不愿意看就靠边站 或者你觉得一个历史老师 能当过四中这个著名中学的副校长 中国有几个

最后 我这低微学历的通知觉得石老师讲课不好的人 你可以不看啊 石老师又不差你这几个粉丝 还是自以为自己比石老师高的粉丝 有本事你也头条讲讲历史 看看有几个人看


爱打球2

引经据典,幽默风趣,知识面广,观点所颖,因才施教,堪称典范。学生若遇此老师,实属三生有幸。

至于质疑中医,也没见他全盘否定,只是指出了一些中医所谓的弊端,这只是他个人见解,他有自己发表见解的权利,就和我们有权利质责他一样。

有人许论他崇拜美国,毕竟美国是世界强国,崇拜美国的大有人在,崇拜强者是人类的天性。谁都想自己的国家傲立于世界之林,这也无可厚非。

中国的老师若都像石国鹏老师这样,中国的教育就会越来越好。


本色郎君

与石老师都是同行,都是历史老师。评判他的人是网友还是学生,还是领导,还是同行,还是历史专业的人?

如果你只是看他上课片段的网友,你怎么看都行。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你就听,没有道理就反驳呗,你高兴就用学术标准怼他两句,不高兴就抬杠喷两句。

如果你是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只要你觉得对你有所启示,或者对历史产生了点兴趣,觉得历史还蛮有意思,挺不错的,这就好。哪怕你不同意他所说的,拿出你思辨的精神,与他辩论,我觉得这样的课也很不错。

如果你是领导,你关注一下他是否在国家大纲下进行教学,政治正确第一位。还有他现在是否还是公职身份,按着现行管理条例,他是不是涉嫌有偿补课,要不要处理。(尽管我觉得这条很扯淡,但是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如果你是同行,应该关注他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效果等教学方面。从网上的视频看,我觉得他备课充分,声情并茂,讲功很棒,能够让学生有所触动,有所发展。

如果你是历史专业出身的。记住一点就好历史教学不是历史研究,不要把写论文那一套用于对历史教学的评价,否则会贻笑大方。

如果你是历史爱好者。多了解史学方法,多了解史学观点,然后再评价,否则你真的就只是个活在自我里面的小人物。

至于我怎么评价?我挺喜欢他!不错的老师,很棒的对话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