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摄影爱好者,选择器材是提升画质重要还是提升便携性好?

晕晕的Honeybaby

如果是旅行摄影,注意,你的前提是旅行,那么一定要追求轻便的器材,甚至是手机都OK。否则,硕大的,沉重的摄影器材会让你旅行的兴趣全无。

如果是以后摄影为主,那么追求画质就是必要的了。因为你的作品可能有商业用途,或者进入图片库销售,这些都画质和像素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了。

目的不同,拍摄的器材也是不同的。我会用数码后背拍摄,也会使用手机。根本不矛盾,看你的目的。

分享几张我在旅行中用手机拍的照片吧,一样记录旅行中的精彩。


网际飞侠

如果是摄影非常爱好的人,对摄影器材的选择应该是非常讲究才对。如果有成像质量好,而且便携的器材就一定要购买。


选择优秀的器材,画质并非唯一考虑。而是要平衡好。


所谓便携,也不是一个机身一个镜头就是便携。而是整套器材必须便携。


除了,便携,还需要多多考虑携带工具的重要性。


其实,摄影的画幅、像质和便携性之争,始于差不多100年前。最终有一个叫纽约派的摄影学派,用赋予机动性的相机彻底征服了大众。


亚当斯的作品是清晰,可是亚当斯的作品就有他先天的缺陷。由于他是用大画幅相机的,所以也就那么几个镜头可以使用。



亚当斯的作品不是不好,而是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我们现代人不要老是说大师大师。



我们再来看看纽约派那种充满人文色彩的。极具动感的照片。亚当斯的作品是不是相形见绌了呀?


索尔·雷特(Saul Leiter)的作品,即使放到今天,也丝毫不过时。


镜头就好比摄影的语法,说来说去都是陈述句。要把话说得好听、动听,是很难的。


这就是便携性、机动性带来的优势。摄影语言的多样性是也!





就用拍摄飞机这么单一的摄影话题为例子来说明一下。如果都是用长焦镜头拍摄的,画面多么单一啊!拍的再多也不觉得好了。



如果,突然来张超广角拍摄的。画面是不是一下子就变化了。


不要小看拍摄飞机是可以利用三脚架拍摄的,我只要追求高成像质量就可以了。其实要的是系统的整体性和多样性。


我使用了富士XE2和徕卡R105-280镜头的配合,也使用了徕卡16-18-21镜头的配合。试问:中画幅相机即使280mm这么长的焦距,还背得动吗?


看到天边的飞机降落,赶紧将三脚架上的机身拧下来,换上16-18-21超广角,跑过去抓拍了一张。如果没有相机足够的机动性,奢谈高像质,纯属扯淡。那是对摄影还没有吃透的外行理论!


说到机动性,别忘了,没有好的摄影包,再小的相机也丧失了机动性。



除了富士系统,大家看看我街拍的装备。


学哲学的朋友常常把“进入自由王国”挂在嘴边,学摄影的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都希望进入“自由拍摄”的境界。而摄影者要“保持行动自由”的一大要素,就是别被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如果有人问我,街拍的时候优秀的相机重要不重要?我的回答是:相对于相机,摄影包的隐蔽性以及装束与环境的和谐感在街拍中显得更为重要!经过10几天西部狂野的考验,职场小蝙蝠Citylogic真皮摄影包终于要进入真正最适合它的测试场了。一座超级都市!


您留意到这幅特殊照片的背景了吗?世界上唯一一艘自由轮的模型。为的就是突出今天的主题,摄影的随心自由。

释放狂野之心!职场小蝙蝠新品Citylogic、Tyche摄影包深度亲测(上篇)


继上一篇测评在科罗拉多大峡谷实时发稿之后,又经历了14个小时的长途行驶,来到天使之城,休息10个小时之后,再度给大家进一步汇报。


早餐享受完当地特色酸面包以后,先给大家解释上期留下的一些疑惑。坐在波丁酸面包工厂的板凳上给大家拍几张特写,看看摄影包的细节,看看皮质在前10几天恶劣的使用环境下,有没有破损、划痕、撕裂。

底部,完整如新。侧面,完整如新。没有任何保养,其实就是轻轻一拂,灰尘不沾。

自从用过日本某品牌的真皮材质的摄影包后就一直认为真皮材质要好于之前用的化纤织物材质摄影包。可惜的是日本货的韧性达不到要求。如果要达到和超越和杜马克摄影包纯棉摄影包的贴身柔软性能,真皮材质是唯一可以超越它的。而且优秀的皮革可以提供纯棉所不具备的防水防尘性能。要知道数码相机的时代,对灰尘的防护要求是相当高的。这也是杜马克在70年代设计时所不曾考虑到的问题。所以,在一开始,头层牛皮就成了我们第一个产品系列的唯一选择。


皮革的选择对于这款摄影包的成败至关重要。我们的设计团队之前也重点看过美国某名牌的用料。说实话,用料是厚实的,但是柔软性不够。结果将摄影包设计成了一只药箱的翻版。由于过于坚硬,以至于无法实现类似杜马克的“超载”能力,更无法贴身。所以我们放弃了这种材料而选用了现在的这种特殊的、价格昂贵的头层牛皮。我只是想说,它原来的用途就保证了足够的坚固和韧性。

一切如新!我还是一直坚持实话实说。没错吧!

侧面的加强背带和D环连接的部分是整个设计的关键,也是受力的集中区域,优质的美国进口头层牛皮确保了长时间的使用不会出现褶皱。而兜底的承重加强背带,非常好地分散了摄影包D环的负荷。

还记得上一篇文章中,我说到这个小小的中号摄影包里面居然可以装2机5镜。这也是真的。

我用手机拍摄,给大家汇报一下,这是如何做到的。

从上面看下去,大家可以看到从左到右装了松下DG100-400mm、奥林巴斯60mmF2.8微距、奥林巴斯E-M5 MKII加50mm F1.2镜头。内胆前的内侧袋装满了附件、移动硬盘。

取出E-M5MKII以后,其实下面还有一块活动隔板。这块隔板是我临时调整的一种安排。

隔板下面就是第二套配置,奥林巴斯E-M1 MKII相机和17mm饼干镜头的组合。

同理,60mm微距镜头下面也是一个活动翻板(这个翻板只有单侧有搭扣),下面躲着7-14mm F2.8超广角镜头。

所以,2机5镜,完全可以妥妥地装入Citylogic。

能够实现这样的装载组合,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是:Citylogic的整体比例设计非常严谨。垂直的高度是足够大的。

我特地要强调,请大家仔细看看这幅照片。松下DG100-400mm镜头的体积可是不小的,相当于大三元中70-200mm F2.8的尺寸了,可是装入Citylogic以后,垂直高度还有很大的富余。

在街拍的过程中,我其实并没有过多使用E-M1 MKII这样的专业相机,而是使用E-M5 MKII这样的业余级相机相机,加一个17mm饼干镜头(全幅相机35mm等效视角)或60mm微距镜头(全幅相机120mm等效视角)。E-M MKII上则挂着7-14mm F2.8(全幅相机14-28mm等效视角)放在摄影包内备用。

使用业余相机的好处是看起来就像个标准的游客,拍拍旅游照片。不引人注意。大家如果留意我写的历史文章,就会留意到我的几位好朋友,摄影圈内的隐士,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业余级相机做我们的备用机。一来保持街拍时的灵活性,二来保证系统中有两个可以兼容的机身,使用起来放心又灵活。

您不难发现,我和朋友们对相机的选择和对摄影包的理解几乎完全一致,“实用主义至上”。

有圈内的朋友问我,齐老师您是打算开始卖包了吗?我说是也不是。说是,91拍照团队推出的第一系列的硬件作品的的确确是摄影包,我是卖包的。说不是,理由就有一大堆了。

当我看到那么多喜欢摄影的朋友,身穿冲锋衣,脚踩登山鞋,背着厚重的双肩摄影包(包上还插着三脚架),在街上拍照;当我看到有那么多喜欢相机的朋友,背着高调奢华的、由钓鱼包改变而来的摄影包,在街上举着豪华相机拍照;当我看到入门级的摄影发烧友,背着药箱式的廉价摄影包,在街上一通扫射。此时我的心情是多么不舒服啊!难道就没有一种协调的。能够充分让我们融入环境的摄影装备吗?难道我们就找不出拍摄的“友好感”?

所以,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我当然不是卖包的,我希望大家接受我的理念。随心拍摄、随手拍摄的理念。而我们的产品正是这样一个文化载体。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载体。

虽然这次拍照没有西装革履,但是其实公文包、邮差包、弹匣包,这些都是有内在联系的。相比笨重的双肩摄影包,Citylogic这样一款类公文包的摄影包,在休闲装的陪伴下,在都市里穿行,可以很好的融入当地的环境。这种环境的融合、融入,其实是一种文化的融合、融入。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纽约或者洛杉矶,还是伦敦,都可以取得和谐的搭配。没有人会觉得怪异。

有的朋友或许会提出来,为什么你们设计的包既不是名牌,也不显得那么高贵?说的俗一点,就是逼格好像不高。

这就对了!

摄影始终是摄影,不是秀装备。

既然要强调环境的融合感,就不可能将包设计得那么高调。高调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兴趣去做。(如果选了更高级质感的设计,成本不但不会上升,还会下来一些。价钱还可以卖的高一些,可是这对摄影有意义吗?)

“实用、隐形”是我们的设计准绳。

就像外国的高级餐厅里,并不介意客人打包带走吃剩下的东西。相反,剩下很多不属于主流文化。

Citylogic和旗舰版的Urban Traveler一样,都是强调都市隐蔽拍摄的摄影包,同时可以兼做公文包之用。所以高调不是它要去追求的。为了突出隐蔽性,甚至商标都被隐蔽了起来。至于高级感,只有凑近看,才有真切的感受。懂行的朋友,一看就明白这个包的真实逼格是不低的。

有了这款摄影包相助,拍摄环境人物的时候,总让人那么放松自在。摄影的“攻击性”、摄影的“窥探感”消失了。摄影变成了一种高雅的、大明大方的事情。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随心拍摄吧!

在绝大部分的都市街拍中,我从不讲前侧的挽带扣上。里面的拉链微微合拢即可,这样掏出相机拍摄和更换镜头的速度是最快的。单肩包的好处是:换镜头的时候可以充当临时平台,提供腾挪的空间。这是双肩包无法提供的性能。

背着Citylogic摄影包,随心拍摄的心情,就像飞翔的鸟儿一样,尽情享受拍摄的乐趣。

背着Citylogic摄影包拍摄的时候,心情也可以象欣赏落日的余晖那样愉悦放松。

难道是外国人能接受我们中国的文化?不是吧!而是我们以主动的方式去融入这个世界。只不过我们是在中国传统的元素中寻找西方人也能够认同接受的理念,并将这种元素运用在摄影产品当中,从而让更多的摄影同好们一起享受随心拍摄、随手拍摄的乐趣。这个元素就是“中庸”、“大同”。或者简单点理解为“实用主义至上”,任何国家的人都会产生共鸣!

名牌不名牌的不要紧,实用就好,专业更好!

“职场小蝙蝠”所代表的摄影理念肯定会被更多的朋友所认同。


91拍照聊相机

我认为你所谓的摄影爱好者其实应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对画质要求不太高的影像记录爱好者。关键词是记录!注重便携性。

拍照记录爱好者看重的是拍照记录,把见到的美丽影像记录下来,尽量做到不遗漏,并不追求极致的影像之美。所以摄影器材讲求便携性,大变焦,卡片机,便携机、大变焦便携机,单反套头,旅游头甚至双摄像头手机这些设备都是这些人的装备,大名鼎鼎的索尼黑卡,理光gr,还有m43系统无反都有装备。这些人往往在高画质和便携性之间,偏重于便携性。在高画质和便携性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其实就是半画幅微单(无反)或m43系统无反相机。

第二类是摄影玩家,记录,创作,都是为了自娱自乐,关键词是玩拍!注重便携性。

这些摄影玩家,有的是普通的摄影装备,有的就是顶级装备,投入超过专业摄影师,有的跟随专业摄影老师一起玩,有的跟摄影朋友一起玩,也有的是独狼,一个人玩。这些人在便携性和高画质之间各有取舍。大多数摄影玩家限于财力,多会注重便携性。

第三类是摄影创作爱好者。关键词是创作。注重高画质。

这些人摄影目的只有一个——创作,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装备往往追求高级化,专业化!这些人手中更多的都是全画幅、中画幅装备。很多人把半画幅(aps-c画幅)、m43、理光gr、黑卡等相机作为辅机的。这些人追求的是最佳的相机、镜头性能,最佳的画面效果,设备的便携性是次要的。在便携性和高画质之间,绝对的选择高画质。

700d应该是佳能的一款入门单反,aps-c画幅的,如果你对这个画质不满意,那么m43系统的奥林巴斯无反感光器面积是小于aps-c画幅的,对画质的提升估计也不会太大!

所以按你的要求,你应该选择尼康、佳能、索尼的全画幅相机才能满足需求。

如果你喜欢a7,那就入手吧!


烛光一点

对于摄影爱好者,选择器材是提升画质重要还是提升便携性好?

题主的这个问题我先不答。我想先反问一下,题主究竟有多爱摄影?

如果真的爱摄影,一心想拍好照片,难道会在意摄影器材多出来的那点体积与重量?我相信一个真正爱摄影的人,一定不会在拍摄器材的画质和便携性的问题上纠结。看了题主提出的索尼a7,机身重量也就556g。一斤多点的机身和奥林巴斯4/3微型系统的相机相比,应该算不上笨重吧?

问题暂时先搁置一边,我们先来看一组照片后,接着讨论。




看完这些野外摄影师们拍摄的作品后,我们是不是很羡慕,也很期待自己有天也能拍出这样的作品?但是谁又知道拍摄这些照片,摄影师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每次出门,单一个三脚架和一支定焦长焦镜头的重量就会让许多摄影爱好者望而却步。

要是真想图个便携,选择市场上30倍以上的长焦相机,或者选择带拍摄功能的望远镜完全足够了。为什么还非得扛个又粗又笨重的大炮爬山涉水呢?答案是显然的,为了追求摄影画质追求极致美,这些野外摄影师们每次都重装出门,真的十分辛苦,但即使再辛苦,当他们每次满载而归的时候,内心也一定是幸福的。



我一直呼吁摄影初学者们不要怕吃苦,平时多拍。每一张成功的照片背后都隐藏着摄影师们艰苦的历程和辛勤的汗水。

上几张照片,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野外摄影大师们艰辛的拍摄历程。

为了拍到一张好作品,他们不惜躲到水中拍摄,即使是寒冷的冰湖,他们也义无反顾。



这是国内一位摄影老师的工作照,也是为了拍到一张低角度好照片,不惜趴在冰冷的沼泽中。

除了携带笨重的器材,还需要有狙击手一般的伪装技术与忍耐力。

所以摄影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爱好,为了每个摄影人心中的那份追求与执着,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摄影的境界永无止境,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提高。还在纠结器材画质与便携性的朋友,您真的准备好坚持走完摄影这条漫漫长路了吗?如果您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不要再犹豫,追求画质和极致美才是您最佳的选择。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野外摄影师们的作品。






苏州三忆影像

答主的建议是,选索尼吧,不要选奥林巴斯。

如果算经济账,索尼比奥林巴斯划算得多。相机的镜头设计有一个规律,画幅越大的镜头越容易设计,画幅越小的镜头,设计起来的难度越大。另外,等效焦距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了,近两年,在国内外不少机构及摄影爱好者的推送下,等效光圈这一概念也逐渐得到了认可。M43卡口的镜头只能说是“看上去很美”。f/1.2的物理光圈再大,等效到全画幅机身上其实只有f/2.4而已,要虚化没虚化,要画质也没画质。

奥林巴斯的机身并不便宜,镜头就更贵了。奥林巴斯的25mm f/1.2等效在全画幅上是50mm f/2.4,算下来,最大光圈还不如佳能的“小痰盂”(50mm f/1.8)呢!而且小痰盂才不过500元左右。

(奥林巴斯天猫官方店里,25mm f/1.2的价格)

也许您会问了,我这是索尼的机身啊,佳能的镜头再便宜与我有啥关系呢?这就是索尼的好处了,短短的法兰距可以让索尼的微单转接各种单反相机的镜头,尤其是佳能的镜头。因为佳能的EF卡口是完全的电子化卡口,所以,EF镜头在索尼微单的机身上是可以实现自动对焦的。


兰阇图片故事

初期都是提升设备,升级器材,当摄影水平提高后,慢慢的你会发展器材没那么重要了,便携设备和摄影的构图及后期处理已经摄影的意境更为重要!


有么说么0086

如果你摄影的目标是在昏暗的灯光下拍清楚人脸上的痘痘,那确实画质是最重要的。不过你干嘛要在昏暗的灯光下拍人脸的细节啊?或者说谁说拍清楚那颗痘就是一张优秀的人像作品?画质重要是重要,不过首先你要明白你要的那个等级的画质是不是你真的需要,或许某几类摄影的工作内容(需要大版面印刷的风光,杂志人像等)是需要追求极致画质的,但摄影本身并不是画质为王的行当,这件事的好坏标准又不是俩人站一起举起相机比谁画质好,多思考多想象多拍多反思多尝试才是拍的更好的唯一途径。


Da老王Photo

爱好者便携是最重要的,又大又重的机器一定会减少自己带相机出门的次数,全幅画质虽好,但是同样的价格买m43可以体验更多焦段的镜头,升级机身的成本也低得多,在总价格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入门全幅+狗头,中高端m43+牛头),全幅的画质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只是虚化和高感好些,但还是回到开头的问题,m43可能带出去的机会更多(主要是有很多小巧的镜头)。再补充个防抖的问题吧,3000多的m43机身(gx85),机身防抖性能就已经超过所有非m43机型了(YouTube上有大量vlogger做过大量测试),防抖对于新手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也是刚接触摄影时保证拍摄成功率的利器之一。


轻数码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大概是对于车友来说,是买辆越野吉普车好还是买个小轿车好般白痴!

用户的中毒度多深?爱好拍摄什么题材?男性还是女性?纯粹爱好者还是有工作需要?

如果考虑购买器材,当然是把所有因素全部考虑进去再说。

附带教一个乖,有一种大法叫索尼大法,有一种款型叫全画幅微单。照顾轻便和高画质,唯一缺点是价格小贵。


摄影师粗人

主要看你未来拍摄方向 如果只是 与家人旅行 肯定便携式好 索尼微单 轻便 画质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