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场前马宁到底该不该判罚恒大点球?一条足球规则误读流毒太深!

恒大在工体客场痛失2比0领先的好局,终场前被判点球、邓涵文吃到红牌,马宁的判罚引发争议。

恒大冤吗?按照国际足联的规则,此球可判可不判(详细理由见下文)。由于邓涵文此前埋了太多伏笔,还和马宁声辩,被马宁逮到了机会。放倒巴坎布的如果换成另一个人,或许就是另一种结果。另外,这次判罚的时机是国安终场前0比2落后时,马宁很可能是想给主队不痛不痒找个补(毕竟此前他有多次判罚不利国安),安慰一下,没想到国安居然又进了一球,“平衡哨”就这样玩成了“黑哨”,被两头骂。

终场前马宁到底该不该判罚恒大点球?一条足球规则误读流毒太深!

本场双方打得剑拔弩张,动作激烈,情绪紧绷。恒大虽然一度两球领先,但整场比赛大部分时候处于守势,失去两大洋枪之后,前场无法给予对方中后场足够的压力,势必导致本方的中后场持续受压。邓涵文开场不久就因为中场凶猛的铲球领到黄牌,埋下伏笔(他还因为解释而被马宁警告),廖力生、古德利和郜林也都先后撞倒奥古斯托。

上半场比埃拉禁区内摔倒被判假摔,下半场朴成禁区内和冯潇霆争抢中倒地未获理会,但国安持续不断地创造机会,加上这些此前博得的“印象分”,马宁最终在终场前给了国安点球的奖励——如果没有此前的一系列铺垫,如果邓涵文上半场没有和马宁讨价还价,这个球未必会被判点球。

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这次“犯规”——

终场前马宁到底该不该判罚恒大点球?一条足球规则误读流毒太深!

首先,邓涵文确实先铲到了球,但他侧后方的抢截,并没有解除门前的威胁。如果巴坎布没有倒下,这仍然是一个有希望进球的场景。邓涵文是先碰到了球,但他并没能通过触球来解除威胁。他解除威胁的方式,是让巴坎布倒下(并且和邓涵文的抢截有直接因果关系)。

终场前马宁到底该不该判罚恒大点球?一条足球规则误读流毒太深!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邓涵文是先碰到球,因此就不算犯规。

这是完全错误的。在国际足联的规则中,没有一条提到,“先碰到球”就可以不算作犯规!从来没有!

在国际足联比赛规则2018年之前的版本中规定,无论是背面的抢截、还是侧后方、侧面的抢截,只要是被认定为冲着人去的,就会被至少判黄牌,如果在禁区内,就是至少黄牌+点球。至于球员是否是冲着人去的,和是否先碰到球无关,和裁判的主观认定有关——这是主裁判的合理权利——也和防守球员动作的结果有关。

  • 和裁判主观认定有关:马宁认为邓涵文本场动作一直较大,因此放倒巴坎布也是有意为之;

  • 和动作结果有关:邓涵文仅凭先触到球,并不能实现解除威胁的目的,他的动作导致巴坎布倒下——巴坎布倒下导致进攻终结。如果邓涵文不但先触球,并且一脚就彻底解围,相信被判罚点球的几率也会明显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今年,国际足联的规则有所修改,已经对禁区内类似的判罚进行了放宽。只要裁判认定防守队员是冲着球去的,就算有犯规,也只需要判点球,而不需要进行黄牌警告,更别提红牌了。

有人说:先碰到球也不行,那后卫该怎么防守呢?

很抱歉,如果是从对方身后或是侧后方,在禁区内,任何动作都很容易被判的。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任何时候都想方设法,别让对方前锋跑到你前面去。踢过后卫的同学,相信你们的教练也会跟你们说过类似的话。

终场前马宁到底该不该判罚恒大点球?一条足球规则误读流毒太深!

如果我是裁判,会这样认定呢?

  • 根据邓涵文动作的结果(而不是看是否先触球),这是一次犯规。理由如前所述;

  • 根据邓涵文动作的幅度,这不是一次故意冲人去的犯规,因此不必进行黄牌警告。

  • 综上,我的结论:点球该给。给红牌(第二黄)则偏重了。

当然,马宁现在挨批,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过去给外界留下的糟糕印象,这和他凭上半场的印象在终场前罚邓涵文的逻辑是一致的。这大概也算是报应不爽吧……

*麦卡为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我是麦卡,资深评论员,段子老司机,专注提供有理、有据、有趣的体育观点和热点洞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