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塞洛承认自己真的手球了,但规则却说,裁判也真的不算误判!

在北京时间今晨结束的欧冠半决赛次回合皇马主场对拜仁的比赛中,皇马惊险地以2比2战平拜仁,两回合4比3连续第三年晋级决赛。

在比赛中,皇马后卫马塞洛在禁区边缘挡出了拜仁球员基米希的传中,裁判未罚点球,赛后,这一幕成为争议焦点。

马塞洛承认自己真的手球了,但规则却说,裁判也真的不算误判!

马塞洛这位皇马“队宠”是个实诚人,赛后他自己承认是手球,并且应该判点球:“如果我说当时球没打中我手部,那我就是在说谎。”马塞洛赛后表态,“球打中了我的手,这应该是个点球。”

马塞洛承认自己真的手球了,但规则却说,裁判也真的不算误判!

马塞洛承认手球,就真的必须判点球了吗?

不过,问题来了,马塞洛虽然是当事人,但他只是一个球员,他认为是点球就一定是吗?要知道,他并没有裁判证书。

从慢镜回放来看,当值主裁所处的位置,视线并未受到遮挡,裁判应该看到了手球。为什么没判呢?最大的可能是,他认为这不是故意手球。

马塞洛承认自己真的手球了,但规则却说,裁判也真的不算误判!

如何判定是否故意手球?让我们翻开国际足联规则中对于故意手球的判定,其中两条这样写道:

马塞洛承认自己真的手球了,但规则却说,裁判也真的不算误判!

1、手向球移动,而非球向手移动

2、要充分考虑球和球员之间的距离(如果本身过近,可能无法预判球的走向,躲无可躲,则可认为是无意)

从慢镜回放来看,马塞洛差不多是和基米希的传中发生在同一时间,至少并不存在“手向球移动”;而且,马塞洛跳起来时有一个收手的动作,手肘并没有离开躯干部位。

这里又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扩大防守面积”。有一种谬传甚广的说法认为,球员的手球动作是否“扩大了防守面积”,将决定这个动作是否是故意手球。

事实上,无论在国际足联还是在欧足联的规则手册中,都找不到任何有关的说法。不过,“防守面积”之说也不全是毫无根据,它只是没有被成文地写进规则手册,但仍然可以作为裁判参照标准之一。

即便欧冠引入VAR,也无法避免类似争议

马塞洛的这次手球,其实是一个50%对50%的判罚,无论裁判判或者不判,都是合乎规则的。因为规则本身在制定的时候,就通过“有意”这样的主观词汇,赋予了裁判一定的自由裁量的权力——以及因此引发争议时承担压力的“义务”。

欧冠1/4决赛第二回合,同样是皇马主场,最后时刻尤文后卫贝纳蒂亚从巴斯克斯身后伸脚踢球,同时踢到了人和球,结果被判点球;这次马塞洛则逃过了点球。

马塞洛承认自己真的手球了,但规则却说,裁判也真的不算误判!

有人说,这两个争议判罚,应该让欧足联反思是否不该继续拒绝视频助理裁判(以下简称VAR)。虽然几个主流联赛都开始使用VAR,今年的俄罗斯世界杯VAR也将粉墨登场,但欧足联对此仍抱以观望态度。

但事实上,这两个争议判罚,恰恰可以说明VAR也不是万能的。即便当时裁判看了VAR给出的视频回放,也无法帮助他给出所有人都认同的判罚结果。


英超今年在足总杯和联赛杯中试用了VAR之后宣布,明年仍然不会在英超联赛使用VAR,这一点和欧足联不谋而合。有时候,足球就是这样50%对50%,它精确地模糊着,再精密的机器,恐怕也无法严格地辨出一个对与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